中国书法家网
中国紫砂艺术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名家风采】方寸无垠——李波先生篆刻作品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9-11-05 17:54:13 来源:网络

                                                                  淄博晚报伊茂林2015-04-22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高深造诣,比如一代国画宗师、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先生。

                                                                  如果以文化底蕴论,诗书画印积淀最深的城市当属杭州。闻名遐迩的中国美院坐落于此,这是一所以国画教学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府,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等国画宗师均曾执教于此。杭州还是印学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就位于西子湖畔。

                                                                  著名画家李波先生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在杭州度过的,耳濡目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在中国美院读书期间,学校重视诗书画印的传统和各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打下了全面、深厚的艺术功底。除了能书善画,李波先生的篆刻亦功力颇深。几十年来,他作品上加盖的所有印章,几乎全是他自己所刻。他还为不少师友、同道篆刻过印章。李波的篆刻抱朴守拙,典雅大方,方寸之间尽显金石之味,与他的书画风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在《李波花鸟画已具有当代美术史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李波的篆刻造诣为画名所掩”,以至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画家,而不了解他的篆刻造诣。王颜山在文中这样写道:“李波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布白简爽、意趣古拙、线条遒健一路,注重显示金石韵味。其印章风格气质恰与其画风相融互参。不论朱文白文与冲刀切刀,于方寸之内均见朴拙斩截,朗朗大气,以刀代笔,形神恣肆,足见‘李家模样’。”多年来,王颜山先生经常赏读古今印章,认为篆刻要义当在“三法”,即篆法、章法、刀法。王颜山在文中这样说:“此三法之精魂,李波可谓得之焉。”

                                                                  延伸阅读——

                                                                  《李波篆刻》后记

                                                                  余少时即喜篆刻。既而进入中国美院读书,更得潘天寿诸大师指点,于是技艺渐进。其后,近半个世纪刀耕不辍。时至今日,它已和书画一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这代人走的是传统的路子。上美院伊始,就听先生谆谆教导: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一体,四者不可偏废。故我们这代人在各方面都研习颇深。因了我少时对篆刻的喜爱,每每作画之余,就刻枚印章权作消遣,也因此练就了超常的腕力,遂把金石之味揉进了我的绘画作品中,无形中两者都得到了促进。

                                                                  前些日子,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出本篆刻集吧。”我想也是,于此道浸淫了大半生,也该有个小结了。于是,便精选出百十方印,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并请道友指正。

                                                                  责任编辑:汲平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中国美术家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MEISHUJIA.CN,All right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资料,均为中国美术家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美术家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Processed in 0.080(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