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网
中国紫砂艺术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www.meishujia.cn/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分享到:

                                                                徐戎批判

                                                                  作者:张海龙2016-12-24 15:38:1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徐戎(1/13)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和一座山对坐凝望,这是诗人李白的孤独。今天这种境界再也难寻,只因众生忙碌,凡事来不及细想,见到好风景就赶紧拍照片发微信,低头看裆比抬头看山的时间多多了。所以,我理解书画家徐戎10余年前自号“静隐庐主”的动机初衷是“可望而不可及”,是因为“静隐”在这个时代太过奢华难求,而对艺术家来说也属非常残酷的清规自律。我们见识了许多种“过于喧嚣的孤独”,知道许多人不过是“无角者奋迅其耳聊为自雄其势”,天下人等熙熙攘攘,不过皆为名利来往。这种情势之下,竟敢“静隐”,那不啻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勇气。

                                                                  与对当代观念问题发言权的“入世”态度不同,徐戎的书写空间是“出世”的,“出世”之人面对的不是他者而是自己,徐之书写因而有着明显的独善其身气质,似乎透露着些许的抑郁和孤独。

                                                                  只是,真正的“静隐”是否能做到?徐戎,孤独地站在一片荒漠,到底能坚持多久?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他,结果令人欣喜。徐戎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这些年来闭门写写画画的作品、平静而自信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这种事情说得再多都没用,做艺术者全凭其作品说话,心里究竟怎么想,手中就会怎么体现。所谓书画者,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外,更要讲求心法。如弘一法师者,其晚年书法火气尽消,对如何把字写得“好看”早已无所用心,其实才是真正的“臻于化境”。古往今来,成大师者,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力而非智力,一定是“原道”而非“求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自身”静下来,让“自我”隐下去,最终呈现“心境”。

                                                                  在我看来, 徐戎为我们创造了当下的书画新空间:通透、轻盈、空灵、静谧;有云烟供养,散发着水墨芳香,飘渺、沉潜、清净;无声无息、若即若离、似幻似真。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笔触被徐戎发挥到了极致,空间保留超现实隐逸气息,是实体空间与虚拟场域的浑融,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这就是最后比拼的只能靠的是心力,而非技巧非智力。

                                                                  徐戎有意还是无意自闭自己,他止语、静坐、诵经、煎茶,所安身立命的天地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个中的趣味与格调,既非暂时抽身的忙里偷闲,也非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全身心地跳脱与离开,叙事表达的禅味与冥想的诗意便也因此而更加耐人寻味。

                                                                  虽既如此,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年代”,我还是宁愿对徐戎再断喝一声:且慢。

                                                                  如飞鸟如流云,该走的终归要走;如山峙如渊停,要来的必定要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室外,你只管囚徒般坐下来便是。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画地为牢,十年面壁,世界终将自己走过来。手持寸管,胸藏万壑,徐戎有这个能力,而且一直践行着,需要的只是将椅子坐穿而已。

                                                                  徐戎之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甚至自闭的生存方式,让其不只避免了尘世的烦嚣,更让他获得了独立艺术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搅、不受干扰,自在而淡定地活在他为自己营构的天地之中,这实在是对书写精神的一种绝妙的时代诠释。

                                                                  正像著名画家钱小纯所评:“观他现时书画的变化,他是在向高度猛进,他所思的是得益于传统而如何突破传统,更多思的是独立门户,好大的高度与难度”。他彷徨自我风格的建构与艺术认同,他还迷离在一种对未来茫然的不知所措中,徐戎虽然置身其间,但却永远在潮流之外,他俨然是个孤独的行者,独自在水墨艺术的道路上孤寂地探索,艰难地追寻。

                                                                  佛经有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

                                                                  且慢,且忍耐。

                                                                  (张海龙:诗人、作家、影像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馆馆长助理兼新闻官。“抵达之谜”系列艺术展总发起人。)

                                                                  且 听 它 的 寂 静

                                                                  —— “空山静隐”艺术雅集展序言

                                                                  徐 戎

                                                                  世界在转,我也在转。有一天,我停止了,它还在转。

                                                                  世界漠然地看着我,我也在看着世界。某一天,我不看世界了,世界仍然在看着我。

                                                                  我书写下了“心即是佛”,有个法师说,这是个错句。而另一位法师则说,这是对句。

                                                                  我问师父,寂静是无声吗?“无声不一定是寂静”,“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师父一转身,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问号,却给了个“寂静”的回答。

                                                                  世界本虚幻,虚幻即真实。有谁探得时间尽头之真切?

                                                                  其实,所有众生,有情或无情的,都逃离不了时间的网中,只是都在聆听寂灭的清响,孤独圆满而无上清凉。只有当我们准备好了清净之心,才能抵达清净之境。只有我们有闲心,才能有闲事闲时,而无论行走还是止栖。

                                                                  忽忆钱塘道彻大师,乾隆间将示寂,谓其众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相见。错过此生,轮转长夜,痛哉痛哉!此语出自《径中径又径》,连书名都如此有禅意。随后,大师径达永恒的寂灭之乐。向死而生,才是永远的寂静。故世人称之为示寂、圆寂。

                                                                  凌晨4点,自梦中醒来,似有某种力量的牵引,写下了以上零乱、语无伦次的文字。窗外,始有欢唱的小鸟,原来,世界仍在转,而我也并没有停止。

                                                                  世界是寂静的,即是嘈杂的。我们众生,且听,它的寂静,如可,得些欢喜。

                                                                  附:徐戎简介:

                                                                  徐戎,原姓夏,号静隐庐主,著名艺术家、书画鉴藏家,撰稿人。出生于千岛湖汾口仙居的一个古亭子里,在中洲徐家靠祖母养大直到12岁。

                                                                  20岁时,皈依与1200年前的马祖道一相提并论的一代高僧 ——“不倒单”大师桂仑禅师;后又皈依于著名高僧敏公上师。曾任著名学者、政论家何新秘书和学术助手,编辑出版《孤独与挑战》并撰写前言。著有《云起时》、《静隐臻观》画册等6种。

                                                                  其个人才华涉及书画、设计、写作和旅行、禅修。平素隐居山林,喜静坐。书画师从启功、陆抑非等。其书画作品极富禅意,格高骨清,意境高远,真气弥布,风格独现。所作山水,虚静空灵,自成天真,格调高古。

                                                                  自1996年始,陈传席教授曾数次为徐戎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评价曰:“徐戎书画以意笔出之,意高而有法,渐入‘清空’一境,空灵神韵,颇具‘入禅出世’之感。贵在难得”。

                                                                  1998年5月,《徐戎个人书法展》在千岛湖举行,捐助希望工程3万元。荣毅仁、周克玉、邵华泽、启功、梁平波、斯大孝、杨彬、孔祥有、毛昭晰、潘公凯、王伯敏、陈传席、吴山明、朱关田、郭仲选、姜东舒等出席或题词祝贺。时任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亲自题写展标。

                                                                  2013年4月,于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举办《云起时·欢喜与想念——徐戎书法大展》。

                                                                  2014年4月,大瀚画廊·台湾积禅艺术中心举办《静隐臻观·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于大运河畔京杭上院艺廊举办《徐戎书法公益个展》,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2015年4月21日,杭州《水木年华·徐戎茶语系列作品展》。

                                                                  2016年1月1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诗意栖居·42重欢喜》徐戎书法展。

                                                                  2014年6月,徐戎被当前最权威的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为“AAC艺术中国(2014)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书法类)”。1999年始,徐戎作品被做外交礼品赠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州政府,英国议会、奥地利、瑞士、澳大利亚议会、巴黎议政厅、德国议员等收藏。2015年6月,徐戎作品被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收藏。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中国美术家网版权所有Copyright©WWW.MEISHUJIA.CN,All right

                                                                    本网站刊登的信息和专题资料,均为中国美术家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国美术家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或转载使用
                                                                  Processed in 0.075(s)   6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