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贾平西式绘画的意义

        作者:萧联强 2011-06-16 17:28:11 来源:网络
        贾平西式绘画的意义
        贾平西对花鸟画艺术的探索是史无前例的,他立足传统,发展传统,从而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最独特的人物。 中国传统书画在戊戌维新以前,是在相对自足的思想体系下向前发展的,至清末 艺术上的活动渐至式微。康梁变法曾对中国文化改良改良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观点。他们对传统中国文化改良的观点是一种对自然格物致用的客观探索精神和物质的实用主义的推崇。如康有为所言:“仿工商百器皆籍于画,画不改进,工商无可言”。他用写实贬写意来否定文人的那种避世、隐逸的情怀。“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文化新纪元的开启,对传统文化的审视,对多元化世界观念的输入,高扬人的精神。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构建的理念,反对传统文化儒、道、释观念对人审美的规范制约,宏扬人的主体精神,提倡创作的个性化。“五四”文化的意义在于为真正的创作上的自由奠定了自身基础。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林风眠、陈师曾、徐悲鸿等对中国文化变革的身体力行者和倡导者。他们对中国画改造的立足点虽然不同,但出发点是一样的,破坏中国文化“中和”之致对创作主体生命激情的禁锢,高扬人本精神。在以后半个世纪里,这个多难的民族,经历了内外战争、政治灾难等阵痛,艺术一度堕落为政权附属品的尴尬境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中国以科学、民主作为治国安邦之策,闭关自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文化也摆脱政治付属的位置,在审美上获得独立意义。贾平西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时代进行艺术探索的,他求边的意义,首先表征了人文精神。 贾平西充满叛逆,鄙视因袭,作品中个性的创作倾向,是对文化传统的舍弃与重建。贾平西对传统的审视是深入的、严谨的,他试图从中国文化中庸操作规范下的束缚争脱开来,建立个人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意味。他的探索所呈现的意义是多层面的,对现存文化价值的批判中借鉴,借鉴中昭示个性化色彩。寻找自我的语言图式和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是用贾平西式的眼光体悟世界,对中国文化斟酌增删结果。 贾平西努力争脱现存文化秩序的束缚和切割。他的作品在青年时代就彰显出叛逆色彩,如《疾风劲草》《春雨》等。他以鲜活的生活情趣,崭新的图式和独特的审美意味,消解了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规范和制约。对生活深层审视和对生活热烈的拥抱是传统文人所不及的。作品中充满昂扬向上的生活和清新健郎的审美品格。为僵死的中国花鸟画注入了活力和生机。贾平西再艺术上的生活信念上是充满革命精神的。正如作品《凄寒岁月》寓示的那样,在一个风雨如磐的日子里,一只驯养过的家鸡冲破风雨昂首向前,毫无惧色,充满着无畏的气度。它血红的冠子象一具火把,照亮了天地,也向世界宣告:无所畏惧的激情和勇气。它将洗去被现存“标签”化的羞辱,重建个人的生存价值和尊严,这是生活的信念,也是艺术的宣言。 

        贾平西对传统的审视是严肃的,审慎的。他虽然颠覆了传统文化中束缚自我抒放的僵死观念,,但是对中国水墨艺术求新他从未停止过自我的重建。一个艺术家总是在努力寻找适合自我完成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建立一方面是文化承继的借鉴,另一方面得力于我天才般的实现。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继承,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无我的对传统的摹袭,这种审美上的规矩,限定了创作主体的自我精神的实现。贾平西对待传统首先是肯定中国水墨语言在审美上的独立价值,然后以中国的水墨技法书写贾平西式的语言系统秩序(个人图式、审美意味,构图、色彩、画面构成),同时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自我意志的实现。现在的艺术家面对传统要麽全盘否定,要麽成为传统的奴隶。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艺术应该求新,片面追求形式的更新,从而走向了形式主义的操作,作品干燥僵硬,毫无生活情趣,对文化传统全盘否定,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毫无根基,过于轻薄。艺术的因袭者,抱紧传统的写意符号不放,缺少对生活的鲜活感受,和艺术上的自我建构,一生的价值都消耗在描袭的象牙之塔中了。 

        贾平西以传统笔墨抒写新意,从而出现了“一洗凡马万古空”的中国花鸟画的格局。他表现出的个性化品格,对死寂的中国花鸟画艺术注入了勃勃生机。他的创作不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更不是西洋画和东洋画,只是中国画贾平西式的画。他的创作必然是美术史上的光辉一章。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4(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