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我之所想 我的追求

        作者:徐聚一2012-08-21 10:52:16 来源:网络
        我之所想 我的追求
        范扬的画,乍看极多黄宾虹的意思。但范扬似乎并未声称他私淑黄宾虹。

        他自言直接董其昌。他的画中果然有一特征:不用苔点。了解山水画,了解山水画史的人,应该知道不作苔点而欲成其为山水画的殊为不易。而董其昌的山水画特征也正是线条为多,苔点极少:钱条为主,苔点其次。范扬循此再进一步,索性去苔点而以线条构成。他现在的山水画如果再加上苔点,就可能好像是黄宾老的仿作而缺失了他自己的“范家山色”。构成“范家山色”的那些线条,似乎已将苔点、墨彩等一一裹挟其中,因此,范扬的山水画并无缺失苔点憾。


        范扬自由轻松地任其笔底的线条逸写而出。范扬笔下的山水是潇洒的山水,是傲放的山水,是淋漓的山水,是华滋的山水。然欲潇洒而能出尘,傲放而得沉着,淋漓而又劲挺,华滋而致清健,谈何容易。要进入到这样的境地,非大师莫办。而如果以“大师”的高标准来要求中年的范扬,未免太过苛刻。但我相信范扬必有心于此,不令向往,实已当在着力朝此迈进了。他曾表示“不是说我已经做到了,可我之所想,我的追求,我的路子就是要在痛快中能沉着”。


        画画的人想“大师”,其实也是情有可原,至少“大师”可以成为把画画得更好的一个动因。“大师”偶然一闪念,也未必坏事。但如果想做“大师”成为一种念头以至上了瘾,则会变成“大师情结”。放眼南北,无论院派主流与民间边缘,皆所难免,这倒并非真为“大任在肩”的志向,全因出于“惟恐落伍”的惶恐。


        范扬未必不想“大师”,但可能属于“一闪念”的那种。一个有“大师情结”的人,举手投足间便处处受制于“大师情结”,又何得潇洒自如,又何得风流倜傥。古人以“落笔无一毫近人习气”为荣,吧“一洗时习,无心赞毁”为高。今人却以“笔墨当随时代”作为追逐时尚与名利的借口,他们惟恐自己落伍了,他们要奋起直追,攀比“大师”。相形之下,范扬敢说自家直接董其昌,可谓“高蹈独往”的明智选择。当然,这也是他“合乎自家性情”的一种选择吧。与画画一样,范扬的性情也是潇洒自信:“在我创作时,我根本不考虑什么技法。当我回到最初面对自然时的感受,又哪会考虑什么技巧,只会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我从来不考虑别人喜不喜欢”。真是有如此的心态,方可有如此的绘画。


        画画对范扬而言,是他可以脱离世欲诸多牵制,天马行空,一泻胸中逸气的寄托所在。作为南方的画家,范扬并不满足于地域文化的深厚背景。他的画有南方的韵致,又有大刀阔斧的淋漓痛快,这就有了范扬在同辈画家中脱颖而出的可能性。


        范扬有一批尺幅巨大的作品,张力非凡,且依然游刃有余,气息饱满,无一丝吃力勉强。如《望果节的游行队伍》、《农夫与耕牛》等。这些“大作”中可见到一种亦西的即从董其昌到梵 . 高的综合,当然这之间的契合点肯定仍然是线条。董其昌与梵 . 高的线条,被范杨合二为一。这种驾驭“大作”的综合能力,或许正是范扬他日臻于“痛快沉着”之境的起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2(s)   11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