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返回总站>>
中国美术家网
忻东旺官方网站
http://xindongwang .meishujia.cn
我的主页 我的简介 我的作品 艺术思想 我的相册 名家点评 画集出版 媒体介绍 艺术视频 我的访谈 获奖收藏

        《绚日》创作谈

           2003年至2005年我先后到河北康保老家和甘肃天水画了五十余幅农民肖像,从小到50*60CM胸像至大到160*80CM的双人肖像,在这过程中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油画对于农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与生命的碰撞。

            在学院的画室里,有充足的时间经营与推敲甚至时而想起哪位大师是怎样处理与表现等等,如果当你真正面对生活时,所有刻意的学问顿然显得矫情起来。坐在老乡的炕头,那种扑面而来的生命感受使你瘁不及防般地不得不放弃一切难以把握的尝试。你必须把你已有的知识和学养化作本能应对你所感受到的现实,以精神和意志的力量去表现眼前的一切,如果你心中没底儿恐怕承受的心理打击绝不压于农民逢得灾年时的心情,在老乡团团围坐的场面之中你只有具备毫无障碍的表现技能,才能赢得“丰收”般的愉悦。我想这也正是到生活中写生的魅力和刺激所在。写生作品自然、生动、鲜活,但是却很难积淀成更为深厚的作品内涵。

            在我去过的两个地方都曾碰到伫立于城边那一群黑压压的等活儿的农民,即使我画过他们当中很多人的肖像,也驱散不了积郁在我心头那黑压压的气势和不安,一种想要表达的强烈冲动促使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这幅画的创作。

            阳光沐浴在那黑压压的人群中,每个人脸上都泛起旷日的焦灼。或许骚动中的愉悦能够灵动那沉闷的空气,但他们聊慰的笑容中却布满了迷茫。打工的女子买得了手机正在展示她的窃喜,我想那不仅仅是出于实用,更重要的是炫耀炽久的心倚。向往分享体制待遇的人们如同席卷天际的尘蔼;投身市井的农民正在抢夺那残存的羹养;是土地辜负了他们还是他们背叛了土地?显然他们的神情中并未负担这份沉重。城市化的进程早已淡化了田园的边际,弥漫于城市的当有大地之哀怨。阳光静谧地照耀着大地,照耀在每个人的脸上。绚丽但并不祥和。

            一幅大型作品的创作固然容量要大,但是容量仅靠人多是远远不够的,相反人多如果没有统一的节奏,将会是散乱无力的。那么节奏是什么?节奏就是画面构架中蕴涵着的主题精神与形式的一致,其要害不是画面形象因素本身,而是画面形象之间的那种具有力、势感的抽象关系。任何造型艺术供人欣赏的审美因素都不是契合人们视觉的认同,而是通过视觉唤起心理和精神上的感受。我想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然而在绘画中这却是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彻悟;多少人局促在视觉的倦怠中。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点在于要从有形当中扑捉无形的要素。那么达到这一目的唯一途径就是训练心理感受力和艺术理解力,其实这是艺术家终身都在锤炼的基础,永无止境,如同气功一般:它是人精神层面的力量,是道性的探求。

            我画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必须是具有性格的。画每一个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都要依据心理上的分析和理解,然后上升到表现的层面。何为表现?表现即是主观感受和理解对象之后的语言发觉。我强调“发觉”的意义在于语言形式对精神内容的有机交融和原创意识。原创并不是指异于传统或规律的发明,而是启发传统或规律的自我精神指向。比如说伦勃朗的技法再好再高明,也只适用于伦勃朗自身和他的时代;那对于凡高来说伦勃朗的技法就丧失了表现力。表面上看这好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原创语境,但他们在绘画学理上的渊源是一致的,都是来源于古典油画的传统,只是不同历史背景下不同人的精神感受各异而激发传统和规律因素呈现不同的形式而已。

            而如今我们常常听到说:“绘画的样式已经穷尽,绘画再也不可能有原创性了”。还有今天某种程度上对语言技巧的漠视,认为传统架上绘画没有出路了等等。我认为这些恰是那些没有品尝过语言魅力的人所产生的消极悲怨。语言是用来表达精神情感和思想与生命感受的,画家只要有精神情感和思想与生命感受,语言就会不断地蜕变。蜕变不是对传统的丢弃,而是一种为了适应的继承和生长;而维持语言生态的唯一途径就是感受自然、感受现实、感受生命。

            写实绘画最亲近的母体则是自然,因为物象是生发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启示;然而使写实绘画堕落的也是自然,因为自然表象的诱惑会使庸俗的画家误以上苍呈现于人视觉中的物象就是艺术,只要画家以艺术的手段和方式转换自然就可以了。把艺术的定义只寄托为手段的技术含量和人操作的痕迹而已;并乐此不疲地欣赏那魔术般的手艺而放弃了对自然潜在——即形而上的探求。一切真理的内容都是隐含在事物的内里,只有通过“神性”的发掘才能提炼“天机般的真实”。那么所谓“神性”就是我们的感受与敏质以及思考和判断,所谓“天机般的真实”即是艺术的真实。因此,写实绘画的真正危险又不是自然,而是画家无知无觉的自然意识,认为接近或模仿了自然中的真实就是写实。如果这样既亵渎了生灵万物的自然,也亵渎了艺术。

            当然,对“形而上”的探求是无止尽的,但写实绘画的魅力在于这一探求过程中感动。与其说是追求一种结果,道不如说是追求一种信仰的过程。就象每天念经的和尚,谁也没验证过何时才能立地成佛,但虔诚的信条已经显化成佛性;正如我们看到一尊佛像远没有见到一位虔诚和尚更感动、更具有佛的信息一样。因而从这一意义上理解所谓形而上或许根本就不是某种存在的形式,而只是我们追求这一意念所产生的心理痕迹的物化。我想这正是艺术家得以心理慰籍所在,也是我本人的追求;并以我的虔诚赎忏自己的锋芒之莽。

      个人动态
      本官方网站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均由艺术家本人或其合法继承人提供并认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授权我公司通过中国美术家网发布。涉及版权等事宜请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汲平
      客服专员:杨小薇
      客服电话:13261878869
      版权所有: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Copyright ?2005-2016
      服务热线:
      客服邮箱:fuwu@meishujia.cn 客服QQ:529512899
      Processed in 0.221(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