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返回总站>>
中国美术家网
谢志高官方网站
http://xiezhigao.meishujia.cn
我的主页 我的简介 我的作品 艺术思想 我的相册 名家点评 画集出版 媒体介绍 艺术视频 我的访谈 获奖收藏

        山川里觅得大自在

          九十年代初,舒建新陪同亚老到东南亚等国办展,历时近一个月。亚老出国不忘学习,途中总在读书,并注意观察中国画对这些国家的影响。正值国家盛行出国热,许多年轻人都想出国深造,外国友人也愿为他提供资金和学习机会,正在犹豫徘徊之际,亚老告诫他:“你是一个生活在以画水墨为主的国画家,在艺术上要有所追求,有所成就,还是要扎根中国,中国画够你学习追求一生!山水画具有天然的依赖性,无疑是中国文化与中华大地结合的产物。离开了中国就没有这个条件,就没有山水画!”亚老的一席话深深的触动了他的心。舒建新接受亚老的劝诫放弃了出国留学的念想,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亚老的言传身教示意着他,一次他们谈起了绘画的时代精神的话题亚老对他说:“绘画的时代精神,并不是在画面上出现电线杆,拖拉机,原子弹,而是笔墨落于画面体现的一种超出前人的内在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取决于你的‘觉’、‘悟’程度。一个画家艺道不可不求,六法不可不精,然而如不能对天、对地、对人有一个深度的‘觉’‘悟’,并把这种‘觉’‘悟’统一于艺术自身规律之中,便不能独树一帜于绘画之林,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实例证明了的。评价一个画家,如不能从其内心精神世界,以至其对自然人生的态度去追究,也终是雾中观花的事。”多少年过去了,舒建新一直记着与亚老的这次谈话,在他的作品不论是山水,人物,或卓立五岳云霭,或情置苍天浩海,无不透发筑水横流、沉邃阔远、势笔纵情、超然洒脱之意,体现着一种时代精神。



            跨跃



            九十年代以后,舒建新的绘画得到广泛的关注。国家旅游局为了宣传国家旅游风景民俗,需要从全国各地知名画家中挑选十名画家创作各地山水民俗,并请舒建新主持这项活动。他不仅是这项活动的策划组织者,更是这项活动的参与者。他从南疆到北疆,从沙漠到草原,采写了大量的民俗风情速写,从不同角度记录新疆各民族的风土民情,高山湖泊。回到内地他把新疆的所见渲泻在张张画纸上,今日看到这批充满真情的画卷,仍让人感慨万端。这数十张画集结成集,出版了第一本画集――《舒建新作品集》。其中《瓜市》被评为优秀奖。新疆风情的出版引起了天津新蕾出版社的关注,诚邀他绘画新疆民族史诗《玛纳斯》全集共五十余幅并于当年印刷出版。



            1990年新加坡龙门轩画廊,邀请他在新加坡举办个人作品展,画展展出五十幅唐诗、宋词诗意画。引起了岛内的关注,在那里,他接受了《新加坡联合报》日本《世界报》记者的采访。并在新加坡艺术机构、学校进行了专题讲座。这一年舒建新打破了他绘画生涯的两个“第一”第一次在境外成功举办个人画展、第一次出版了两本画集。



            在他的努力下,扬州画院也在新加坡先后三次成功举办院展。他在任扬州画院创作室主任期间共出版了四本《扬州画院作品集》。



            这年夏天,由著名画家孙君良推荐,钓鱼台国宾馆盛情邀请,他为钓鱼台国宾馆创作杜甫诗意画《饮中八仙歌》。这八条幅诗意画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和同行的好评。并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先后为钓鱼台国宾馆创作了《溪山雅集》、《醉翁亭记》等诗、文意画。



            秋季,他在北京历史博物馆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五人中国画联谊展》他的二十余幅作品参加此次展览。并参加了江苏省画院联展作品被评为“优秀奖”。



            1992年三峡大坝工程开始启动,由国家旅游局主办旅游联谊会承办的三峡写生活动组织全国近百名著名画家游三峡,颂三峡。舒建新参加了此次大型写生活动,并于同年十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写生展。此次展览掀起了三峡旅游的热潮舒建新也展出了三峡写生作品。



            1993年,舒建新被江苏省高级职称评申委员会,评为二级美术师。在江苏工作近十年中,他曾先后为扬州市政府会议厅、广东东方宾馆、南京丁山宾馆、北京新桥饭店、北京国际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创作了多幅作品。



            1994年底,在艾青春副部长的推荐下,舒建新调入中国画研究院,这是他此生重大转折。从1986年进入专业画家行列只有短暂的八年他竟从一个名不经转的画家一跃成中国画最高学术研究院的一名副研究员,这对舒建新而言是在专业道路上大跨跃的一年。这与1988年初次走进这座庭院时的感觉差距太大了,当他手捧一纸调令步入这座艺术圣殿时,踌躇满志,暗自发誓要为自己酷爱的事业倾其全部的艺术才华。



            1995年5月也就是他刚刚调入研究院半年后更没有让他想到的事发生了,文化部党组任命他为刘勃舒院长的助理,协助刘勃舒院长分管创研工作。与赖老、亚老不同的是刘勃舒院长不仅是令他尊敬的师长,更是他的直接领导,确切的说他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刘院长的助手而在研究院工作,这真给他出了个大难题今生今世第一次给一位老先生做助手,他真不知如何尽职尽责的为院长做助手。用当时的话说――跟着感觉走。



            在这个岗位上他像登上了一个高高的台阶,视野更加开阔,接触面更加广泛,各种学术思想的碰撞、交流,各种绘画展览活动更是让他目不暇接。地位变了,环境变了,而他老实纯朴的山东人性格没有变。各省各地慕名而来的画家来到院里他都会热情接待,有时忙的几天都顾不上画画。那时他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是:我是从基层来的,画家们在下面能来到院里来不容易,咱们不能摆谱。上任不久正逢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除了协助刘院长举办了中国画研究院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画展,他创作的《众志成城》也参展,同时创作数幅参加了中央各部委举办的画展。



            中国画研究院作为中国的最高研究机构,在全国中国画创作领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作为业务领导需具有政治和业务上的敏锐性。针对创作人员较多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1995年至1996年舒建新协助刘院长策划、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国画家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理论研讨会”对创作上的问题,在理论上予以梳理提高。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出版了三本研讨会专辑。



            94、95年三峡建设工程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他协助院长与其它省市画院一起在位于宜昌西陵峡处创办“世界华人著名艺术家三峡石刻”工程,在一里多长的长江边,通过艺术家的笔讴歌时代精神。此项工程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关注。



            从1957年起,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建立北京画院至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建立画院这一专业创作机构,国办画院与社会上以各种名目成立的画院众多,鱼龙混杂。对国办的画院的建设发展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正本清源,体现国办画院的特点,及在各地方承担的任务,让国内外对中国画院的历史、现状、创作水平有深入的了解。1997年在南京召开了部分画院院长座谈会,并成立了《当代中国画院》编辑委员会并任编委会办公室主任主持编委会日常工作。在编委会的领导下,耗时两年经过反复修改编辑在全国各省级画院的支持下《当代中国画院》这本具有历史意义的典籍,於2000年正式出版。



            2001年在文化部的支持和领导下,本着出精品的、出力作、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提升全国画院的创作水平,经过多次研讨论证,中国画研究院与陕西省国画院共同承办了“全国画院首届中国画展”。并于2003年协助广东画院举办了“全国画院第二次画展”集中展示了建国以来画院在绘画领域创作的成果,增长了画院画家的创作能力。对画院的自身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艺术创作要贴近时代,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重大成就。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激起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在文化部孙家正部长等的领导的亲切关怀支持下,于2000年组织“聚焦西部——中国画家写生团”奔赴大西北和大西南,体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充分了解西部的人文资源和大好河山。并于2001年在美术馆举办“焦西部中国画家西部行”画展,出版了专集,画展又于2002年初在广州和深圳展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龙瑞院长到任后于2004年先后组织了聚焦西部宁夏行、内蒙行,将创作的作品在北京、银川、呼市展出,即讴歌西部大开发成果,又反映当地民风民俗和壮美山河,同时对西部地区的艺术创作起到示范作用。



            艺术家的命运总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2003年非典肆虐之时协助文化部进行了抗非典全国艺术家捐赠活动,通过严格的组织,将拍卖的几百万的款项全部捐赠给在抗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



            每当国家遇到大事时,舒建新都能协助院长组织全国画家积极参加,用不同形式的艺术形式参与配合。如抗战胜利五十周年;98年的抗洪救灾;捐助希望工程;建党八十周年;纪念毛主席诞辰展;百年邓小平等一系列大型艺术创作活动。



            对内外的文化交流,更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舞台。在他担当院长助理近十年来,除了协助刘院长大力组织国内不同形式的艺术交流外,还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加大与国外的艺术交流,多次组织精品力作到境外展出宣扬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2004年是舒建新在院长助理的岗位工作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刘勃舒院长退居二线。龙瑞院长主持工作。龙瑞院长到任后,舒建新继续协助龙瑞院长做好研究院的各项业务工作,尤其在创作、研究、教学、展览等工作方面加大学术力度,确立方向,狠抓管理。在由他分管的美术馆、教学培训工作中,美术馆经过初步改造,仅半年的时间展览数量就超过历年来全年的总合,年主办的几个大型学术展,得到名方面的好评,取得了社会影响、创收效益双收的局面。



            80年代中期研究院开办过教学工作后,就一直没有再办过教学。研究院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办了继文革后一直没有办过的第十届全国美展创作班。在全国范围内选拨了五十余位画家,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创作、培训,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在取得经验后,下半年又开办了工作室制的高研班,招收了全国范围内的九十位学员来院学习深造。在全国国画界引起广泛关注。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使研究院的研究员对学术研究有了更深的提高和追求。



            高度



            中国画宽泛的选择性使得初学者有如赶海的孩子,捡到篮子里就是螺,可他总有一天会乘船出海,见识真正的奇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舒建新有几次大机遇,尤以参加亚明的采风团队收获巨大,真切体会深入生活对于画家的重要大意义,也真切感受山河大地对对内心的强烈呼唤。



            随后,他独自外出采风,继续游走于祖国各地。他到湘西山区写生,山道弯弯,清气撩人。山民过着清贫的生活却又处处洋溢欢乐的气息,一下子就把你打动了,画了许多苗家汉子。苗女的笑容同她们的服饰一样灿烂,特别入画。



            九十年代初,他到新疆采风,由乌鲁木齐市到喀什,进而走遍南北疆,喀什库尔丹、中巴边境和石头城。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海拔数千米的极地冰雪耀眼,突然一座湖泊横亘面前,碧波荡漾,犹若天池,在湖边游玩,好似又回到了孩童时代,湖有多静,心有多静,内心唯有感动和感恩,还有画。他这时强烈地意识到,由人物到转向山水,或是两者兼顾,已是必由之路,用画笔礼赞山美水美,已是必然选择。也就在此时,他理解了黄宾虹,理解了黄胄,意识到生活对于艺术家的滋养无处不在。反过来,艺术也须为生活服务。黄胄画新疆风情,画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瓜果飘香,画的又快又好,到新疆一看就知道为什么了,他因热爱而忘我,因忘我而献身,陶醉在艺术追求中欲罢不能。



            新世纪之初,舒建新在艺术上的追求更加宽泛,他多次深入名山大川采集素材,一直在寻找着一种自己的绘画语言,创作上他历经曲折,百折不挠。2003年是他在艺术创作上突飞猛进的一年,这年夏天,他自驾车深入崂山写生。吃住在崂山脚下的民宅中,紧紧地拥在了崂山的怀抱,这使他感受到了大山的震撼。他多次感慨地说“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崂山的灵动!”从此舒建新找到了自己新的绘画语言,形成了他独有的表达方式——山水大势下的人物兼顾;人物精致下的山水谋篇。而以山水为主,即大胆开发出新的领域,也同时保留了人物强项。彼此互补以其别具特色的语言图式令人耳目一新。



            2005年9月经过几年的精心创作,林泉之心——舒建新山水画作品展在山东济南、淄博、潍坊、烟台巡回展出。正如江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葵先生评论的:“揣摩这批新作,即刻令人感到耳目一新。一则他从‘人物’画到‘山水’是大起大落的变化,让人感到陌生与新奇;二则他新作的意境追求和艺术处理均有所突破。或许是理念上的变更,或许是兴趣上的转移,但总是标志着建新对新创作的不断探求,艺术上日臻成熟,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



            难题



            还是在采风途中,亚明一再提醒写生团成员:一定要从观察和理解生活入手,回答如何继承发展中国画问题。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画、画什么和怎样画等基本问题。艺术作品应折射出灵魂的闪光点,而不是相反。赖老则提醒舒建新注意用线。线不仅可供型,也能抒情,反映着画家对于艺术的全部理解和作为。赖老让他多读龚贤和黄宾虹的作品,他自己又加上石涛,作重点研究,以山水技法画人物,走南北兼擅之路,亦柔亦刚。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舒建新由人物画向山水画过渡,历经曲折,挑战难题,到本世纪的今天他初步建立起新的语言程式,已形成为他所独有的表达方式。今后艺术探索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难题有待攻破。



            其一,传统中国画门类设定具有客观规范性,既有专家标准,也要符合大众化审美。传统山水画不乏点缀小人之作,人物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比例大了,太过明显,容易划归人物画。有一种情况例外,便是诗意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物、景物彼此难分。舒建新自小喜爱古典诗词,正好由此嵌入,画了一批诗意画,把江南水乡的秀美,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文脉的启迪等等,纳入画笔,排列组合,以实践他的转换要求。



            其二,循序渐进而不是急于求成,给读者一个适应过程,也便于及时调整、修正,求得适度、适中,恰到好处。曾经,他将画中人物画得很小,点缀而已,也曾画得较大,喧宾夺主。他认为“主”还是山水,拿掉其中人物,画面依然完整,而仅凭其中人物,却难以支撑画面。逐渐地,他在大与小之间寻求折中,标准是所画人物要能够传神,能够完整地反映造型要求,并力求成为画面中的点睛之笔,呼之欲出。这样,较传统山水画的小人,一变而为他画笔下的大人,放大了几倍乃到十数倍,相对于整幅画面,所占空间依然有限,既能反映他于人物上的强项,也照顾了山水画的一般要求。



            其三,在笔墨技法上,由灵动秀美转向飘逸宽厚,由过去的用笔用墨比较单薄转向使笔如刀,力度加强、动感,强化大山大水的古拙厚重,横无际涯。早年读不懂黄宾虹,因为修养不到,体会不到,一层沙子一层金。受赖老督促,到浙江博物馆看原作,悉心体会直到痴迷,转向山水首先学习黄宾虹。



            其四,相比之下,山水更易于给人以震撼、鼓舞,无论真山真水还是画中山水,莫不如此。范宽的《溪水行旅图》,兜头一座奇峰,夺人魂魄一般。石鲁的《转战陕北》,将读者引入史诗般的意境。此作算人物画还是山水画?人门不会去争论它,关键还是作品本身,沉甸甸的份量搁在那。舒建新将其新作界定为“山水人物画”,是其人生阅历与艺术追求发展到相应阶段是的产物。他应邀到山东办展,刘宝纯评价他的作品是士大夫画,而非江湖画、商品画。除西藏外,他已遍历祖国各地,千山万水,激荡胸壑。他的性格、他的经历,他在艺术上的认识和目标,都决定了对山水画的情有独钟,拓地宽广。更何况,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家莫不是多面手,不仅诗书画印俱佳,而且山水、人物皆能。今人则各取所需,画个小模样而已,气量小矣。舒建新从小到大,由南而北,由地方画院到国家画院,全凭虚心、热情、永不满足,永远有一批被他视为楷模的大家、师长们走在前头,他崇拜他们,追赶他们,无论能否望其顶背,至少脚踏实地努力过。



            其五,人在旅途,但心灵不能漂泊,当今时下,唯有静气最是难得。画山水就须亲近山水,回归自然,心性与山川同在,寻求人生大自然。李白诗句“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悠悠千古,无尽情怀。随你怎么画也不是那个味。“地无三尺平,雨过一村泥。”是他在黔东南采风时听到的一句民谚,又怎么能够形象的加以表现?画笔之局限显而易见。艺术家永远会面对成堆难题,分明也是一种目标激励,促使你多画、多想,潜身修学,淡薄名利,在崇尚自然中,感受天赖之音,在关注民生中体会别样的福祉。



            其六,这样,舒建新便有意识的完成着阅历上、艺术实践上的深厚积累。他的山水人物画只是在近几年才脱颖而出,世所关注。相对于他的积累和目标追求而言,画面元素尚等继续丰富,许多想法尚在构思之中,许多为他所熟悉的生活内容和人物命运有待落于纸上。好在,踏上了跑道也便义无反顾。踏上跑道,心里反而很干净、很舒服,因为一直等待着的正是这一刻。

          九十年代初,舒建新陪同亚老到东南亚等国办展,历时近一个月。亚老出国不忘学习,途中总在读书,并注意观察中国画对这些国家的影响。正值国家盛行出国热,许多年轻人都想出国深造,外国友人也愿为他提供资金和学习机会,正在犹豫徘徊之际,亚老告诫他:“你是一个生活在以画水墨为主的国画家,在艺术上要有所追求,有所成就,还是要扎根中国,中国画够你学习追求一生!山水画具有天然的依赖性,无疑是中国文化与中华大地结合的产物。离开了中国就没有这个条件,就没有山水画!”亚老的一席话深深的触动了他的心。舒建新接受亚老的劝诫放弃了出国留学的念想,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亚老的言传身教示意着他,一次他们谈起了绘画的时代精神的话题亚老对他说:“绘画的时代精神,并不是在画面上出现电线杆,拖拉机,原子弹,而是笔墨落于画面体现的一种超出前人的内在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取决于你的‘觉’、‘悟’程度。一个画家艺道不可不求,六法不可不精,然而如不能对天、对地、对人有一个深度的‘觉’‘悟’,并把这种‘觉’‘悟’统一于艺术自身规律之中,便不能独树一帜于绘画之林,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实例证明了的。评价一个画家,如不能从其内心精神世界,以至其对自然人生的态度去追究,也终是雾中观花的事。”多少年过去了,舒建新一直记着与亚老的这次谈话,在他的作品不论是山水,人物,或卓立五岳云霭,或情置苍天浩海,无不透发筑水横流、沉邃阔远、势笔纵情、超然洒脱之意,体现着一种时代精神。



            跨跃



            九十年代以后,舒建新的绘画得到广泛的关注。国家旅游局为了宣传国家旅游风景民俗,需要从全国各地知名画家中挑选十名画家创作各地山水民俗,并请舒建新主持这项活动。他不仅是这项活动的策划组织者,更是这项活动的参与者。他从南疆到北疆,从沙漠到草原,采写了大量的民俗风情速写,从不同角度记录新疆各民族的风土民情,高山湖泊。回到内地他把新疆的所见渲泻在张张画纸上,今日看到这批充满真情的画卷,仍让人感慨万端。这数十张画集结成集,出版了第一本画集――《舒建新作品集》。其中《瓜市》被评为优秀奖。新疆风情的出版引起了天津新蕾出版社的关注,诚邀他绘画新疆民族史诗《玛纳斯》全集共五十余幅并于当年印刷出版。



            1990年新加坡龙门轩画廊,邀请他在新加坡举办个人作品展,画展展出五十幅唐诗、宋词诗意画。引起了岛内的关注,在那里,他接受了《新加坡联合报》日本《世界报》记者的采访。并在新加坡艺术机构、学校进行了专题讲座。这一年舒建新打破了他绘画生涯的两个“第一”第一次在境外成功举办个人画展、第一次出版了两本画集。



            在他的努力下,扬州画院也在新加坡先后三次成功举办院展。他在任扬州画院创作室主任期间共出版了四本《扬州画院作品集》。



            这年夏天,由著名画家孙君良推荐,钓鱼台国宾馆盛情邀请,他为钓鱼台国宾馆创作杜甫诗意画《饮中八仙歌》。这八条幅诗意画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和同行的好评。并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先后为钓鱼台国宾馆创作了《溪山雅集》、《醉翁亭记》等诗、文意画。



            秋季,他在北京历史博物馆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五人中国画联谊展》他的二十余幅作品参加此次展览。并参加了江苏省画院联展作品被评为“优秀奖”。



            1992年三峡大坝工程开始启动,由国家旅游局主办旅游联谊会承办的三峡写生活动组织全国近百名著名画家游三峡,颂三峡。舒建新参加了此次大型写生活动,并于同年十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写生展。此次展览掀起了三峡旅游的热潮舒建新也展出了三峡写生作品。



            1993年,舒建新被江苏省高级职称评申委员会,评为二级美术师。在江苏工作近十年中,他曾先后为扬州市政府会议厅、广东东方宾馆、南京丁山宾馆、北京新桥饭店、北京国际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创作了多幅作品。



            1994年底,在艾青春副部长的推荐下,舒建新调入中国画研究院,这是他此生重大转折。从1986年进入专业画家行列只有短暂的八年他竟从一个名不经转的画家一跃成中国画最高学术研究院的一名副研究员,这对舒建新而言是在专业道路上大跨跃的一年。这与1988年初次走进这座庭院时的感觉差距太大了,当他手捧一纸调令步入这座艺术圣殿时,踌躇满志,暗自发誓要为自己酷爱的事业倾其全部的艺术才华。



            1995年5月也就是他刚刚调入研究院半年后更没有让他想到的事发生了,文化部党组任命他为刘勃舒院长的助理,协助刘勃舒院长分管创研工作。与赖老、亚老不同的是刘勃舒院长不仅是令他尊敬的师长,更是他的直接领导,确切的说他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刘院长的助手而在研究院工作,这真给他出了个大难题今生今世第一次给一位老先生做助手,他真不知如何尽职尽责的为院长做助手。用当时的话说――跟着感觉走。



            在这个岗位上他像登上了一个高高的台阶,视野更加开阔,接触面更加广泛,各种学术思想的碰撞、交流,各种绘画展览活动更是让他目不暇接。地位变了,环境变了,而他老实纯朴的山东人性格没有变。各省各地慕名而来的画家来到院里他都会热情接待,有时忙的几天都顾不上画画。那时他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是:我是从基层来的,画家们在下面能来到院里来不容易,咱们不能摆谱。上任不久正逢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除了协助刘院长举办了中国画研究院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画展,他创作的《众志成城》也参展,同时创作数幅参加了中央各部委举办的画展。



            中国画研究院作为中国的最高研究机构,在全国中国画创作领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作为业务领导需具有政治和业务上的敏锐性。针对创作人员较多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1995年至1996年舒建新协助刘院长策划、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国画家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理论研讨会”对创作上的问题,在理论上予以梳理提高。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出版了三本研讨会专辑。



            94、95年三峡建设工程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他协助院长与其它省市画院一起在位于宜昌西陵峡处创办“世界华人著名艺术家三峡石刻”工程,在一里多长的长江边,通过艺术家的笔讴歌时代精神。此项工程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关注。



            从1957年起,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建立北京画院至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建立画院这一专业创作机构,国办画院与社会上以各种名目成立的画院众多,鱼龙混杂。对国办的画院的建设发展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正本清源,体现国办画院的特点,及在各地方承担的任务,让国内外对中国画院的历史、现状、创作水平有深入的了解。1997年在南京召开了部分画院院长座谈会,并成立了《当代中国画院》编辑委员会并任编委会办公室主任主持编委会日常工作。在编委会的领导下,耗时两年经过反复修改编辑在全国各省级画院的支持下《当代中国画院》这本具有历史意义的典籍,於2000年正式出版。



            2001年在文化部的支持和领导下,本着出精品的、出力作、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提升全国画院的创作水平,经过多次研讨论证,中国画研究院与陕西省国画院共同承办了“全国画院首届中国画展”。并于2003年协助广东画院举办了“全国画院第二次画展”集中展示了建国以来画院在绘画领域创作的成果,增长了画院画家的创作能力。对画院的自身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艺术创作要贴近时代,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重大成就。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激起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在文化部孙家正部长等的领导的亲切关怀支持下,于2000年组织“聚焦西部——中国画家写生团”奔赴大西北和大西南,体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充分了解西部的人文资源和大好河山。并于2001年在美术馆举办“焦西部中国画家西部行”画展,出版了专集,画展又于2002年初在广州和深圳展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龙瑞院长到任后于2004年先后组织了聚焦西部宁夏行、内蒙行,将创作的作品在北京、银川、呼市展出,即讴歌西部大开发成果,又反映当地民风民俗和壮美山河,同时对西部地区的艺术创作起到示范作用。



            艺术家的命运总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2003年非典肆虐之时协助文化部进行了抗非典全国艺术家捐赠活动,通过严格的组织,将拍卖的几百万的款项全部捐赠给在抗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



            每当国家遇到大事时,舒建新都能协助院长组织全国画家积极参加,用不同形式的艺术形式参与配合。如抗战胜利五十周年;98年的抗洪救灾;捐助希望工程;建党八十周年;纪念毛主席诞辰展;百年邓小平等一系列大型艺术创作活动。



            对内外的文化交流,更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舞台。在他担当院长助理近十年来,除了协助刘院长大力组织国内不同形式的艺术交流外,还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加大与国外的艺术交流,多次组织精品力作到境外展出宣扬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2004年是舒建新在院长助理的岗位工作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刘勃舒院长退居二线。龙瑞院长主持工作。龙瑞院长到任后,舒建新继续协助龙瑞院长做好研究院的各项业务工作,尤其在创作、研究、教学、展览等工作方面加大学术力度,确立方向,狠抓管理。在由他分管的美术馆、教学培训工作中,美术馆经过初步改造,仅半年的时间展览数量就超过历年来全年的总合,年主办的几个大型学术展,得到名方面的好评,取得了社会影响、创收效益双收的局面。



            80年代中期研究院开办过教学工作后,就一直没有再办过教学。研究院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办了继文革后一直没有办过的第十届全国美展创作班。在全国范围内选拨了五十余位画家,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创作、培训,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在取得经验后,下半年又开办了工作室制的高研班,招收了全国范围内的九十位学员来院学习深造。在全国国画界引起广泛关注。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使研究院的研究员对学术研究有了更深的提高和追求。



            高度



            中国画宽泛的选择性使得初学者有如赶海的孩子,捡到篮子里就是螺,可他总有一天会乘船出海,见识真正的奇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舒建新有几次大机遇,尤以参加亚明的采风团队收获巨大,真切体会深入生活对于画家的重要大意义,也真切感受山河大地对对内心的强烈呼唤。



            随后,他独自外出采风,继续游走于祖国各地。他到湘西山区写生,山道弯弯,清气撩人。山民过着清贫的生活却又处处洋溢欢乐的气息,一下子就把你打动了,画了许多苗家汉子。苗女的笑容同她们的服饰一样灿烂,特别入画。



            九十年代初,他到新疆采风,由乌鲁木齐市到喀什,进而走遍南北疆,喀什库尔丹、中巴边境和石头城。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海拔数千米的极地冰雪耀眼,突然一座湖泊横亘面前,碧波荡漾,犹若天池,在湖边游玩,好似又回到了孩童时代,湖有多静,心有多静,内心唯有感动和感恩,还有画。他这时强烈地意识到,由人物到转向山水,或是两者兼顾,已是必由之路,用画笔礼赞山美水美,已是必然选择。也就在此时,他理解了黄宾虹,理解了黄胄,意识到生活对于艺术家的滋养无处不在。反过来,艺术也须为生活服务。黄胄画新疆风情,画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瓜果飘香,画的又快又好,到新疆一看就知道为什么了,他因热爱而忘我,因忘我而献身,陶醉在艺术追求中欲罢不能。



            新世纪之初,舒建新在艺术上的追求更加宽泛,他多次深入名山大川采集素材,一直在寻找着一种自己的绘画语言,创作上他历经曲折,百折不挠。2003年是他在艺术创作上突飞猛进的一年,这年夏天,他自驾车深入崂山写生。吃住在崂山脚下的民宅中,紧紧地拥在了崂山的怀抱,这使他感受到了大山的震撼。他多次感慨地说“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崂山的灵动!”从此舒建新找到了自己新的绘画语言,形成了他独有的表达方式——山水大势下的人物兼顾;人物精致下的山水谋篇。而以山水为主,即大胆开发出新的领域,也同时保留了人物强项。彼此互补以其别具特色的语言图式令人耳目一新。



            2005年9月经过几年的精心创作,林泉之心——舒建新山水画作品展在山东济南、淄博、潍坊、烟台巡回展出。正如江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葵先生评论的:“揣摩这批新作,即刻令人感到耳目一新。一则他从‘人物’画到‘山水’是大起大落的变化,让人感到陌生与新奇;二则他新作的意境追求和艺术处理均有所突破。或许是理念上的变更,或许是兴趣上的转移,但总是标志着建新对新创作的不断探求,艺术上日臻成熟,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



            难题



            还是在采风途中,亚明一再提醒写生团成员:一定要从观察和理解生活入手,回答如何继承发展中国画问题。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画、画什么和怎样画等基本问题。艺术作品应折射出灵魂的闪光点,而不是相反。赖老则提醒舒建新注意用线。线不仅可供型,也能抒情,反映着画家对于艺术的全部理解和作为。赖老让他多读龚贤和黄宾虹的作品,他自己又加上石涛,作重点研究,以山水技法画人物,走南北兼擅之路,亦柔亦刚。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舒建新由人物画向山水画过渡,历经曲折,挑战难题,到本世纪的今天他初步建立起新的语言程式,已形成为他所独有的表达方式。今后艺术探索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难题有待攻破。



            其一,传统中国画门类设定具有客观规范性,既有专家标准,也要符合大众化审美。传统山水画不乏点缀小人之作,人物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比例大了,太过明显,容易划归人物画。有一种情况例外,便是诗意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物、景物彼此难分。舒建新自小喜爱古典诗词,正好由此嵌入,画了一批诗意画,把江南水乡的秀美,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文脉的启迪等等,纳入画笔,排列组合,以实践他的转换要求。



            其二,循序渐进而不是急于求成,给读者一个适应过程,也便于及时调整、修正,求得适度、适中,恰到好处。曾经,他将画中人物画得很小,点缀而已,也曾画得较大,喧宾夺主。他认为“主”还是山水,拿掉其中人物,画面依然完整,而仅凭其中人物,却难以支撑画面。逐渐地,他在大与小之间寻求折中,标准是所画人物要能够传神,能够完整地反映造型要求,并力求成为画面中的点睛之笔,呼之欲出。这样,较传统山水画的小人,一变而为他画笔下的大人,放大了几倍乃到十数倍,相对于整幅画面,所占空间依然有限,既能反映他于人物上的强项,也照顾了山水画的一般要求。



            其三,在笔墨技法上,由灵动秀美转向飘逸宽厚,由过去的用笔用墨比较单薄转向使笔如刀,力度加强、动感,强化大山大水的古拙厚重,横无际涯。早年读不懂黄宾虹,因为修养不到,体会不到,一层沙子一层金。受赖老督促,到浙江博物馆看原作,悉心体会直到痴迷,转向山水首先学习黄宾虹。



            其四,相比之下,山水更易于给人以震撼、鼓舞,无论真山真水还是画中山水,莫不如此。范宽的《溪水行旅图》,兜头一座奇峰,夺人魂魄一般。石鲁的《转战陕北》,将读者引入史诗般的意境。此作算人物画还是山水画?人门不会去争论它,关键还是作品本身,沉甸甸的份量搁在那。舒建新将其新作界定为“山水人物画”,是其人生阅历与艺术追求发展到相应阶段是的产物。他应邀到山东办展,刘宝纯评价他的作品是士大夫画,而非江湖画、商品画。除西藏外,他已遍历祖国各地,千山万水,激荡胸壑。他的性格、他的经历,他在艺术上的认识和目标,都决定了对山水画的情有独钟,拓地宽广。更何况,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家莫不是多面手,不仅诗书画印俱佳,而且山水、人物皆能。今人则各取所需,画个小模样而已,气量小矣。舒建新从小到大,由南而北,由地方画院到国家画院,全凭虚心、热情、永不满足,永远有一批被他视为楷模的大家、师长们走在前头,他崇拜他们,追赶他们,无论能否望其顶背,至少脚踏实地努力过。



            其五,人在旅途,但心灵不能漂泊,当今时下,唯有静气最是难得。画山水就须亲近山水,回归自然,心性与山川同在,寻求人生大自然。李白诗句“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悠悠千古,无尽情怀。随你怎么画也不是那个味。“地无三尺平,雨过一村泥。”是他在黔东南采风时听到的一句民谚,又怎么能够形象的加以表现?画笔之局限显而易见。艺术家永远会面对成堆难题,分明也是一种目标激励,促使你多画、多想,潜身修学,淡薄名利,在崇尚自然中,感受天赖之音,在关注民生中体会别样的福祉。



            其六,这样,舒建新便有意识的完成着阅历上、艺术实践上的深厚积累。他的山水人物画只是在近几年才脱颖而出,世所关注。相对于他的积累和目标追求而言,画面元素尚等继续丰富,许多想法尚在构思之中,许多为他所熟悉的生活内容和人物命运有待落于纸上。好在,踏上了跑道也便义无反顾。踏上跑道,心里反而很干净、很舒服,因为一直等待着的正是这一刻。

      个人动态
      “AMI中国艺术市场书画年度排...
      内在其性 外得其缘
      参加“同一个世界”艺术大展的画...
      个人作品
      谢志高国画作品1
      谢志高国画作品1
      谢志高国画作品1
      谢志高国画作品9
      本官方网站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均由艺术家本人或其合法继承人提供并认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授权我公司通过中国美术家网发布。涉及版权等事宜请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汲平
      客服专员:杨小薇
      客服电话:13261878869
      版权所有: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Copyright ?2005-2016
      服务热线:
      客服邮箱:fuwu@meishujia.cn 客服QQ:529512899
      Processed in 0.285(s)   2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