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徐希的艺术

        作者:丹尼斯·韦曼2012-08-14 15:03:45 来源:网络
        徐希的艺术
          当一个在本土文化和传统风格熏陶中成长的艺术家尝试将传统与异域文化兼容并蓄时,其结果往往使他在观念和形式上独树一帜。但更多的情形则像生树学中的嫁接一样,不仅没有产生新的品种,反而退化变质而引发刻意的矫情之作,或离奇的怪诞画风。只有极少数的嫁接是可行并取得成功的。这种成功使一种传统的活力自然地顺着另一种基因的茎脉滋育那个真正共享两种养份的果实,从而促成一个全款而独特的创造物。这种创新蔑视那些艺术批评家们驾轻就熟的分门则类,凌越于各种传统规范之上。生于中国来自中国的风景画家徐希,就显示了这么一种广采博蓄的艺术敏感性。由于始终将自己置于既忠实于中国画论又不为之所限,力创自家之风的挑战之中,徐希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独一无二的视觉地。 

          徐希的成功,在于他在不同时期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所作出的各种融会贯通的尝试,以及这些尝试不同于其它艺术家的独创性。一九四零年生于中国南方文化名城绍兴的徐希,曾立志从事自然科学研究。虽然在二十岁那年他放弃了这雄心以及他曾研读过的数理化学,但早年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构成了他今天作品的另一层功底。他的创作总是体现出一种在科学观念影响下形成的、对整体效果的有把握的控制。 

          一九六零年,徐希在一位中学绘画老师的鼓励下报考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徐希是这个班上最年轻的学生之一,但他却获得了这所附中的最高奖赏,四年后他被直接保送进了大学部。他的第一专业是版画,故很快就掌握了木刻、铜版、石版等技巧。二十二岁那年,徐希在报上发表了自己构思大胆的处女作,立即引起全国性反响。出于对艺术技巧的不懈追求,他曾前往地区医院学习解剖学,并不断来往于乡村田野,对景写生。版画色彩上黑与白的强烈对比、结构上对力与度的强调,构图设计上的清晰简明都体现在他后来更为柔和抒情的创作中,显示出一种在技巧上对形式的控制力和在抒情上捕捉意象的敏感性。 

          由于不满足于仅仅掌握版画艺褓,徐希不久又在浩瀚无垠的中国艺术遗产中潜心于中国画和水彩画的研习。与此同时,与西方艺术的接触也唤起了他全新的、更为复杂的美学思绪。在棍觉空间形式上与中国画具有不同风格的法国、英国和俄国水彩画,都使徐希沉迷和流连。从学生时代起,徐希就开始了融会东西方艺术的探索,在这种将当代西方水彩与传统东方水墨技法相结合的摸索中,他逐渐结合了古今东西的两种抽象技巧而形成鲜明的个性色澎。传统中国画表现静树和风景时的重要特征是静中有动,通过不同物体之间张力关系的把握,以及对表现形式的韵律化抽象技法,来表现大自然的生命力;西方式的抽象则建立在纯粹的形式上,很少追求东方绘画中各种对主物之间的和谐转化。在徐希的作品中,特别是他在成熟期描画的城市风景中,这两种抽象技巧和视觉对象已经融为一体了。 

          曾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编辑的徐希,在文革结束后就已经在新中国羽毛丰满的艺术家群中确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时期的创作没有为传统所束缚,而是用法国式的色彩打破传统中国水墨画的单色规则,同时强烈的黑白对比仍是他艺术布局中的基本协调手法。从中可见其中国版画的根基,正如那些徽妙柔和的暗部处理,体现了他传统中国画的控制技巧和内在韵律感。 

          生长于南方而一向钟情于朦胧山水、田园牧歌情调的徐希,注意到中国画北方画派的酣畅有力和简炼明快,从而开始探索另一种新的协调手法--中国艺术所一向推祟的理想境界:在雄浑的气魄和纤柔的抒情两极之间寻求和谐。因此,徐希在有时过于纤弱的南方风格中结合了北方画派大胆超常的想象和几乎是非现实存在的均衡感,既避兔了平淡无味,又摒弃了倾向性过于明显的艺术说教。也正是从这个时期起, 徐希创立了自己的画风。 

          也是在这些年裹,他开始确立自己最主要的题材:美丽的雨景。雨景一直是中国画的一个普遍题材,随应季节、时间和地区的变化而在各个画家笔下呈现出雨景的千婆百态。徐希在这些已有的艺术提炼中更添一笔,描画了维也纳雨景中孕含着的抒情音符,纽约城雨景中烁烁闪亮的珠光宝气,一如他笔下江南雨景中无声的诗行那样, 表现大自然的变幻无常和内在情韵。古典中国画在“雨”题中传统的“沉思”基调在徐希的创作中被赋予更为积极的特征。 

          这以后的十年,徐希创作的技巧和主题的进展正像他事业的进展一样不断突破, 不仅雪和夜成了他反复描画的题材,而且他笔下的所有景树都带有印象主义色彩。雪景和雨景一样是东方绘画中的基本母题,常常因南凉北寒、晨降夜落,以及轻盈厚重而在画家笔下变幻多姿。徐希画自阿尔卑斯山、加拿大和西伯利亚的雪景,展示了这些她区独有的美丽雪景;尤其他对白雪覆盖下阿尔卑斯山的表现,优美而明丽, 在世界风景画中可谓独具慧眼,非凡手笔。 

          除了对题材的开拓,徐希也拓宽了传统中国画的主题和技巧。 

          他在西藏之行中完成的西藏寺庙及民俗的组画,色彩辉煌,水墨酣畅。对仅仅追求”地方色彩”的不满使徐希致力捕捉西藏民族的内在气质,和体现在他们那种异域情怀中(对我们而言)独特的人类形象价值。 

          这些组画一如他所有的风景画一样,表现的是一个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它们不是一些名胜古迹的纯风景画,而是对自然风物之神奇美丽、平凡土地之天然韵律的艺术礼赞。徐希宽广的心怀总是迎接着他所面对的新形象和新的表现形式,他几乎尝试了他所能找到的表现媒体:拼贴、油画、丙烯画、树胶水彩,亦曾作画于棉布、丝绸、木头,正如他为了自己的美学追求,同时运用了水彩画的泼墨如泻和版画的铁划银勾。徐希的画风清新奇巧、浑然天成。他对背景的安排,饱满而极少留白。他的暗部处理,细致而富变化,加之运笔挥墨中的灵气和活力,都有别于他所吸收过养份的前人,而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 

          一九八九年,徐希移居美国纽约。他的创作正处于一个顶峰期,并继续用广采博蓄各国艺术的方法抒发他对现实世界的个人印象和抒情性想象。在其描画纽约的组画中,他给这座被无数艺术家描绘过的城市提供一个全新的视点::神秘、静谧、沉着和多姿多采的内在活力。满怀对整个世界进行个性化把握的渴望,使徐希的作品汇集了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香港、中国以及美国的各地风光。 

          将自然界既作为物质空间又作为理念现实并对之进行个人映照的文化传统,使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建筑在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上。西方文化中割裂开来的精神与物质、完美与自然、受制与自发、古典与浪漫、传统与当代,甚至本地与外域,已经历史性地在艺术这块”天国”中发现了中间地带。以阴阳为主要原则的道家学谈,为宇宙的解说提供了一个张力系统,并引导中国艺术追求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寻找阴阳两极的联姻。徐希作品中独特的水墨技巧,对自然永恒变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主物体两极间的和谐转化,都表现了他对中国艺术所具有的人类意义的坚信和热情。正是这样的追求,使他的艺术给西方观众带来心灵的震颤和冲击!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6(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