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访问个人艺术馆 返回总站>>
中国美术家网
覃仕泉官方网站
http://qinshiquan.meishujia.cn
我的主页 我的简介 我的作品 艺术思想 我的相册 名家点评 画集出版 媒体介绍 艺术视频 我的访谈 获奖收藏

        本土文化的守望者 ——记画家覃仕泉

          本土文化的守望者 ——记画家覃仕泉

          嘈杂喧闹的小城,简易逼仄的楼道,身背大画筒的覃仕泉一身闲散的装扮出现在记者的视线。他身材高大,浓眉阔鼻,眼神宁静,言谈举止充满了艺术家特有的率性与洒脱。  大叠的宣纸上,神态各异的人物,打渔鼓、吹唢呐、玩虫逗鸟、修鞋补伞,个个生动形象,跃然纸上,活脱脱勾勒出一幅幅沅澧市井民俗的风情画卷。这是覃仕泉平日的练笔之作。  “他是藏在我们小县城的珍宝。”临澧县文化局办公室主任邢忠明这样介绍。去年12月,覃仕泉的绘画作品入选了《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精品六人集》丛书。据称,该书将为中央和有关部门及驻外机构选择国务礼品提供参考。全套丛书遴选了中国当代艺术界颇具代表性的60位艺术家,艺术种类涉及书法、绘画、陶瓷、雕塑、民间工艺等,其中,全国国画入录仅此6人。  如此看来,把覃仕泉称为常德一宝,亦不虚言。  其实,覃仕泉艺术之途颇为坎坷。“以前犁过田,种过地。”这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声称自己并非科班,只是个农民出身。“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就用烧过的炭木棍在地上画。”“偶尔得些做爆竹的废纸练笔,都是很奢侈的。”  没有师承,最初的临摹就是当年乡村常见的小人书,一遍又一遍,执着且痴狂。至今,覃仕泉的脑海中仍刻印着这样的画面:乡村的夏夜,灯光如豆,一少年从灶孔里扒拉出来炭块,在稻草制成的火纸上疯狂地画着,赤裸的背上满是汗珠和蚊虫叮咬过的红坨……  1974年,高中毕业的他没有摆脱回家种田的命运。繁重的体力,单调的劳作,覃仕泉不辍的笔,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是对理想的寄托,也是对命运的抗争。  两年后,他的一幅套色连环画《战斗英雄》参加了市里的一个画展,这是他的处女作。也就是那一天,他揣着20元钱,第一次离家百余里,见识了外面的世界,踏上了新的人生里程。  1979年,绘画上小有成就的覃仕泉踏入了县文化馆,他做过电影放映员,画过电影海报,搞过舞台美术。尽管事情繁杂,但毕竟与文艺有关。他的艺术之路也由此顺达通畅起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创作的连环画《三国》由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10多万册,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据说,他不仅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也画了雍正、曾国藩等历史人物,出版的作品堆起来有半人多高。  不过,这些对于覃仕泉而言,只是他艺术成就的一块坚固基石。  九十年代后期,覃仕泉开始主攻国画人物创造,在给自己的创作思路定位时,他发现自己脑海里涌现更多的,竟是儿时丰厚的记忆:停弦渡的腊鼓、正月的夜龙、旧茶馆的渔鼓以及新嫁娘热闹而逶迤的队伍……  那些湘西北特有的乡风民俗,成为他浸润在骨子里的本土文化情结。“就像婴儿从娘肚子里带下来的胎记,割不去,舍不掉。”覃仕泉说,“我只想由衷地表现它们,只想用绘画像写日记一样把它们记录下来。”  于是,覃仕泉开始用生动的笔触抚摸这些温暖的印象,那些世俗的、朴素的、草根的本土文化,那些原始的、自然的、本能的生命表现,通过农人、樵夫、商贾、匠作,这类常常被古今画家忽略的题材,在他的笔下展露出质朴天成的魅力,从大俗中迸发出纯净天然的大雅之美。  此后,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并频频获奖。《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精品六人集》丛书共收录了他的10幅作品,其中《玩正月》与《嫁女图》都以阔大的画面场景和生动形象的人物造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楚人风情,令观者身临其境,欲罢不能。  “这些风景,有些已经逝去,有的正在消逝。”作为一位具有历史使命感的艺术家,覃仕泉觉得自己有责任将它们记录下来,他像一个最本分的农民执着于土地一样,守望着,热爱着,快乐着。

      个人动态
      台胞参观临澧县冷泉画室
      湖湘文化协会为画家覃仕泉资助美...
      个人作品
      知己图
      白话图
      圆木匠图
      乡市小记
      本官方网站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均由艺术家本人或其合法继承人提供并认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授权我公司通过中国美术家网发布。涉及版权等事宜请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汲平
      客服专员:杨小薇
      客服电话:13261878869
      版权所有: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Copyright ?2005-2016
      服务热线:
      客服邮箱:fuwu@meishujia.cn 客服QQ:529512899
      Processed in 0.313(s)   2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