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博物馆(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博物馆首页 / 博物馆概况 / 最新动态 / 学术研究 / 珍品赏析 / 展览活动 / 收藏理论 / 收藏知识 / 收藏视频 / 联系我们

        漫谈泰州古代建筑

          远古时代的人类,为了遮蔽风雨和避免毒蛇猛兽的侵害,创造了建筑。《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建筑是人类同自然斗争的产物。  

                  我国现存的古建筑,反映了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建筑是艺术,是凝固的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建筑列为艺术类,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九世纪俄国作家果戈理在他的作品中称建筑为“石头的书”。建筑经过人居住使用后,还会在其中发生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风花雪月等人文故事。  

                 泰州现存的古建筑  

                  泰州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有2100多年的历史。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先人们创造了无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现存古建筑,数量多,品种全,特色明显。粗略统计一下,大致可分为16个类型。  1、城池:老城,城河。  2、历史街区:城中街区,五巷涵西街区,渔行街区,涵东街区。  3、寺庙:南山寺,北山寺,西山寺,光孝寺,城隍庙,关帝庙,都土地庙,华佗庙,管王庙,泰山行宫,都天行宫等。  4、民居:进士府第,武举住宅,盐商住宅,书香门第,蒋科宅第,钱桂森故居,吴希彭故居,吴同甲故居以及宫氏、王氏、汪氏、夏氏、陈氏、李氏、戈氏住宅等。  5、园林:日涉园,梅兰芳公园(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泰山公园(内有移来的明代建筑泰山行宫二殿)。  6、书院:胡公书院,内中的祠堂正在落架大修,可望全面恢复。  7、试院:扬郡试院,以前考秀才的地方。  8、祠堂:石氏宗祠,岳武祠,胡公祠,崇儒祠。  9、民国建筑:中山塔,泰来面粉厂,日涉园洋楼,红万字会,李明扬宅。  10、公共建筑:钟楼,会馆。  11、桥梁:孙家桥,泰山桥,演化桥,州桥,暮春桥,税务桥(原中市河上大量的桥梁多埋在地下,以后如恢复中市河,那些桥都可以挖出来)。  12、水井:城河汉井,斗母宫六朝井,唐代卓锡泉,宋八角琉璃井、义井,明万历纪年井,清天喜井。  13、墓葬:泰州建筑重要的遗存(明代胡玉、徐蕃、陈明德等墓,墓主人尸体及随葬衣饰保存完好)。  14、木雕:门楼,卷棚,窗格。  15、砖雕:门楼,檐口,垛头。  16、石刻:抱鼓石,墓前石人、石马,戒台石,柱史坊等。  

                  泰州不愧为历史文化古城,古代建筑实在是太多太多。主要因为明清以来,泰州少有兵灾,是太平之州。古建筑最怕的是战争火烧,一把火能把经营几百年的城市毁了。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各界关心与呼吁下,泰州大规模旧城改造时,一些珍贵的古建筑,如名人住宅、寺庙等,大多被保存了下来。令人高兴的是,在近年来的文物普查中,泰州又发现了一大批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 

                 泰州古民居的特色  

                 泰州人在建筑上是很有些讲究的,泰州建筑有自身的特点。“黛瓦灰墙青砖地,前厅后堂轴线排;屋面弧弯瓦头翘,举折平缓用粗材;抱梁荷墩巧雕刻,堂屋穿斗厅屋抬;楠木柏木材质优,只油不漆色和谐;方格窗芯木柱础,落地屏门隔可开;柱头卷杀方木椽,仿木砖雕饰门外;门前石鼓八字墙,砖磨照壁显气派;封闭宁静遵定制,典雅朴素讲实在。”  

                下面,对泰州民居从八个方面作些介绍。  

                一是外观简单朴素。泰州明清民居与粉墙黛瓦的苏式民居不同,硬山屋面,盖灰色的蝴蝶瓦。屋脊用磨砖垒叠成一道又一道平行线,精工细作,俗称清水脊。做脊的望砖每块都要加工磨面,抬头望去,宽窄相间,有暗有明。脊头高高地翘起,底座是个长方体,上面加2道弧形,然后最上面再加个圆,就像是天空的太阳与圆月,用大方砖加工而成。早期的脊头,较为简洁,素面无花纹,后来雕刻有暗八仙、蝙蝠、寿桃等图案,再后来不断增高,用磨砖搭起双喜或多寿字形图案,很是气派。正脊当中,俗称龙口,大多数龙口用的是扇形方砖,起初为素面,后来也雕刻有吉祥图案。除大门外,房屋四周砌墙,不开窗子。砖墙用青砖,大多用三顺一丁格式包皮砌筑,俗称清水墙。砖墙很厚,厚厚的砖墙给人以稳固的感觉。  

                二是结构科学合理。泰州明清民居采用穿斗或抬梁式框架木结构,檩、梁、柱节点紧密配合,坚实牢固,有人称作是“圆作扁做”。柱头有卷杀,柱下垫木础。墙体只起挡风避雨和分隔空间的作用,如果拆去砖墙,能把整个屋架抬走,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地震来临时,地面摇晃,震波传到房子基础,因基础不深,影响较小。有的地基用整砖干摆,砖基间有缝隙,震波来时就会分散。地基上平放柱础,柱础与地基相连但不紧靠,震波传到柱础又减轻了一些。柱础上架柱子,柱子同样与柱础不是一体,震波从柱础传到柱子再减轻一次。  柱子上的梁架,全用榫卯互相扣紧,一般的摇晃不会脱开。所以地震发生时,古建筑质量好的房屋,是比较安全的,最多是屋上瓦片掉些下来,整座房子不会轻易倒坍。我们看到泰州的一些优秀古民居,有的已历经数百年之久,其间也曾有过地震,但木结构仍然完好如初,如无重大天灾人祸,每年进行一次小的维护,再过二三百年,大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三是建筑材料考究。泰州明清民居所用砖瓦,大多来自里下河的小砖窑。泰州里下河,是由泻湖平原慢慢发育而成,数千年来,黑色的土壤里,含有不少有机物。这种下河的土壤,不粘不松,是做砖瓦的最佳天然材料。经过几百年烧砖窑师傅的摸索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烧制青砖黛瓦的经验。他们从荒地或河床挖来泥土,用几十道工序,对泥土加工制作,最后放入高温窑炉火烧,出来的砖瓦,色调一致,规格相同,强度高,耐腐蚀,是建房的上等材料。过去大户人家建房,都要到下河溱潼、戴窑一带包下几座砖窑,专门定制砖瓦。建房用的木材都是从上江(湖南、江西、云南等地)运来的杉木、楠木、柏木等优良木料。这些木材,强度高,韧性大,抗腐蚀,至今泰州仍有不少楠木厅、柏木厅,税东街明清住宅就有一座楠木厅和一座柏木楼。  

                 四是装饰实用精巧。泰州明清民居看不到雕梁画栋,也没有特别精雕细刻的部件。但大门外大多装刻有花纹的石质圆形或长方形石鼓,石鼓之上安大门,防潮又防盗;门前的屋檐下,用青砖磨成仿木椽的砖砌体,左右两边建有八字形墙,以增壮观,门对面照壁上有较为精美的砖雕。两侧山墙的垛头、博缝及后檐出跳,也都用砖磨成道道内外弧的曲线,精致而又素雅;厅屋前檐下是把望砖磨成与弯椽配合得极为精确的轩廊,抬头望去令人赞叹不已,其制作所耗费的人工和材料可想而知;还有那梁架上的短柱与蜀柱部位,不是简单地用几根短木,而是安装高浮雕和透雕雕刻成荷叶墩、栌斗、山雾云、抱梁云构件,不仅能满足结构上的要求,又恰到好处地进行了装饰,真可谓两全其美,别具匠心。  

               五是遵守封建定制。明洪武二十六年定制规定:“凡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有斗拱,饰彩色。”现有泰州明清民居,最早建于明代中期,距颁布定制已150多年,但这里的居民建房仍然严格遵守定制,不论主人官阶多高,资财多富,一律三间一进,结构五架梁。为增大室内的进深,就在五架梁前后加一个轩廊或一个单步梁,没有一间是七架梁的实例。但五架梁的梁架粗壮惊人,远远超过结构需要的许多倍。这可能是由于制度只规定了房屋梁架的架数,没有限定用材的粗细,房屋的主人就以此来体现自己的身份与富有。也正因为梁架用材粗大,几百年过去了,仍然相当坚固。这明初的规定一直影响到清代中晚期,在清代泰州建一栋住房还是五架梁、三间房,即便建五间的也是在三间房的两边各接上一间套房,上面的屋脊也是当中三间与旁边的一间各有不同,反映出泰州人自古以来办事从不乱来,自行其是,表现在建房上,长期遵守规矩与定制。  

                 六是适合自然环境。泰州冬冷夏热,所有民居的主体建筑一律朝南而建,冬暖夏凉,民间有“有钱要买朝南住”的俗语。三间一进,少则三进,多则五进、六进,最多的达七进,从前往后建在一条中轴线上,有的两条轴线,最多的还有三条轴线。如涵西街吴希彭故宅,现在仍保留有三条轴线。泰州这里不像北方,很少见到四合院民居,不在前后两进之间的东、西两侧建厢屋。大概是东西向的厢房,冬天冷夏天热,不适合居住。而是在前后两进之间,用两道围墙相连成小天井,构成一个又一个小院落,自成一体。天井小,占地少,但能够满足采光、通风、排水的各方需要。每进之间可分可合,前后相连而又各自独立,封闭中更显得分外宁静。  

                 七是注重以人为本。20多年前,泰州受江苏省文化厅的委托,举办过一期古建筑测绘培训班,对泰州一些明代建筑,进行过初步测绘。从当时调查实测的数据得知,泰州明清民居面阔在11至14米之间,进深为6.4至9.6米。面阔与进深的比例约为1:0.6至0.7,前檐高度在3至3.6米,脊檩高都在4.2至5.8米。这种规格的民居无论空间的大小和尺度的高矮,都与人体比例较为恰当,人们生活其中舒适自在,人是房屋主人的地位特别鲜明,人与房以人为本。但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有的民居很矮小,特别是现代人看来,住在里面不舒适,如五条巷里的大多数民居,又矮又小,不属泰州古民居的主流。  

                 八是格局封闭内藏。泰州民居一般自成一体,俗称“各家归各家”。相邻两家各有各的山墙,大门对面有的砌有照壁,挡住门前的空间,不让人远处看见,大门一般并不高大,往往在住宅的东南方,只有一小间,看上去并不起眼。进入大门后,迎面是影壁墙,当中设个砖雕佛龛,或是个大的“福”字,进了门也看不到里面。只有再往前走,过了影壁墙进入仪门,才能看到里面的厅屋。厅屋当中后面步柱之间,安装8扇屏门。在厅屋里看不见后面堂屋。古民居的墙上,极少开窗,四周更是筑起高高的围墙,把整座建筑完全地封闭起来,内部藏匿起来。 

                关于泰式建筑

                1987年7月4日,北京的建筑专家张驭寰先生,专程来泰州考查泰州古建筑。张驭寰在实地察看了多处泰州古代建筑后认为,泰州古建筑内容非常丰富,种类多(民居、庙宇、祠堂),建筑很有特色,三进四进很完整,对称布局(中华民族的传统,中轴线对称),柱子复盆式清代鼓镜式很普遍,柱下放木础,其他地方没有这里普遍,柱子有收分,梁架有特色,月梁很普遍,同其他地方不同。  

                 张驭寰说,他在全国走过不少地方,发现的明代建筑,主要有:1、山西赵城洪洞2、山西襄陵汾城丁村3、安徽皖南地区4、江西景德镇5、浙江宁海有一点6、苏州东山,再就是泰州。全程培同张驭寰考察的省文化厅文物处长蔡述传,在结束考察的座谈中,建议对泰州古建筑叫泰式建筑。张先生表示赞同,认为可以称泰式建筑。时隔不久,张先生又派他的研究生李荔来泰州作深入考察。李荔考察后说,泰州明清建筑有地方特色,特别是单体建筑外观朴实,细部处理别具匠心,与泰州地方志上所说泰州人朴实无华的性格完全吻合。上海同济大学花十多年时间主编了《中国民族建筑》一书,收集了全国各地重要民族建筑。而江苏卷中介绍的建筑就只有苏州与泰州两处。去年山西古建筑研究处新创刊的《文物建筑》也刊载了泰州古代的建筑,并配发了大量照片。《中国名城报》对泰州明清建筑特色作过刊载。  

               我们认为,作为一种建筑式样的提出,一是要有一定的量。泰州现存的明清建筑数量多,在泰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古迹中,占的比重大。二是要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在阮仪三先生参与编制的《泰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泰式建筑的特色有详细记述,这位同济大学的知名教授对泰式建筑的特色是认可的。三是这种式样的建筑不仅发生一地,还要有一定的地域影响。现在泰州北边的兴化、安丰,泰州东边的东台、海安,泰州南边的泰兴、黄桥等地,都保留有相似的泰式建筑,表明泰式建筑不仅只泰州一地,而且有一个较大的范围。 

                  关于五条巷的形成  

                 有人说五条巷为元末洪武移民时所建。如果从建筑学的角度看,我认为不是。在元末朱洪武与泰州张士诚争夺天下的较量中,张败而为寇。朱洪武对张的老家泰州充满了仇恨,对拥护张称帝的苏州人也不怀好感。如果将苏州人迁来泰州,无论如何不可能找个空地方,集中建房,让他们继续安居乐业过日子。早期的泰州地方文献上,见不到有五条巷的任何记载,只有清代中晚期的《海陵竹枝词》上,才开始有关于五条巷的诗文与记载。现在的五条巷内,没有一处明代建筑,连清代初期的都没有。在民国二年(1913)《泰县城厢图》上,我们见到距今百年左右,位于五巷北头福善庵、打狗汪一带(青年北路东原三中附近),还是无人居住的空荒之地。如是元末所建,到民国二年时已有540多年,不至于还是当初那些人家,巷子还是那么短,北边仍然那么荒凉。五条巷的建设也不是统一安排的。民国二年泰州城厢测绘的图上,五条巷呈东南西北走向,所有巷子南边的开口都不邻稻河,而是缩到里边。五条巷子的宽窄不同,头巷至二巷、二巷至三巷宽度相近,三巷至四巷比前面要宽,四巷至五巷更宽。五条巷子的长短也不一样,头巷最长,四巷最短,尤其在四巷至五巷的北头,有一座延生庵,还有个小学,实际上那里住的人家很少。如果是明初“洪武赶散”时规划所建,则巷子宽窄与长短当不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最新动态
      ·计凤鸣水印纸版画作品展览在家乡泰州开展
      ·徐郭平市长等领导来我馆调研新馆建设情况
      ·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来泰考察
      ·我馆举办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党史知识竞赛
      ·泰博讲坛第四讲“泰州历史与文物考古”
      ·泰州市博物馆开展“文博讲坛”系列讲座活动
      ·我馆人员前往镇、扬两馆学习
      ·泰州博物馆新馆布展文本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兴化发现5000年前古文化遗址
      ·泰州博物馆新馆布展方案专家讨论会召开
      珍品赏析
      驼黄色织金暗花缎凤穿牡丹斓单裙
      驼黄色暗花缎底绣孔雀纹补服
      奔马纹花绫巾
      展脚幞头
      • 电话: 0523-86222557 邮箱: zfwzbjb@taizhou.gov.cn QQ :
      • 地址:江苏省泰州市凤凰东路58号
      Processed in 0.396(s)   2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