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序 言

        作者:周生力2013-10-08 17:38:40 来源:网络

        我跟王开云先生相遇相识乃冥冥之中的一种巧合。2010年初夏,应南山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中亮先生之约,我去江苏靖江。闲暇间,我去街上走走,无意中走进一家以营生为目的,以买进卖出廉价商品画的小画廊。这就是王开云先生携全家在此谋生的全部家当。避开不入眼帘的诸多挂画,一幅中国书法的草书作品令我眼睛一亮(见图一),作者对中国传统书法韵味的感觉,对草书结体、线条、节奏、整体的把握,令我有“不信今时无古贤”之感,顺问:“这是谁写的?”答:“我写的”。本人已年愈60,在严父的指导下,4岁始练习书法,一生从事书画研究,曾说:“当今中国已不具备学习书法的内外在条件,故不会再有能超越古人的书法家”。然而,我今天面对站在我身边比我年小十一岁的王开云先生说:“我收回我曾说过的那句话。”我想跟他作一些书法学习方面的心得交流,回答却是:“小时候穷,吃不饱饭,没钱买纸,我是用手指在地上比划练字的。长大后,离家外出打工,基本上也是延续这一方法,有时候少吃一顿饭,用这饭钱买一些笔墨纸砚来练……”。一般学习中国书法的人都知道,笔墨纸砚不同,书写姿势不同,写出的字就不同,更严谨的是习临古人的字帖不同,所用材料工具及执笔法亦不同,我等试用了几乎所有种类的纸和笔,几十年里消耗的纸不计其数,把书法史及书法理论研究到通透的地步。然而,当时我只有惭愧,只有钦佩!我的结论是:此人是天才!这样也为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不料,转了个身,这个结论却即刻被我否定了。事情是这样的:在墙角边放着一张画(见图二),画面所显现出来的画家的绘画意识之高,令我对其仰止,我又问:“这是谁画的?”答曰:“我画的”。我的天啊!哪怕是天才作画,也属人之行为,而现在展现在我眼前的画作让我冲动得就想去亲它吻它,那是圣洁无尘的天堂,没有人类文明带来的任何瑕疵,它似乎让我看到了上帝造物之初的景象,我坚信这绝非凡人之所为,我突然在脑海里闪出两个字:神授!

        我用了两年时间对王开云先生其人其画进行解析。同时,在此也要重重地写上一笔,好友马中亮先生在经济上也给了王开云先生有力的支持,确保了王开云先生能倾心作画的基本条件。

        我首先跟王开云先生攀谈,继而去其家乡调查取证。王开云先生1962年出生在中国安徽省枞阳县白梅乡东山村杨庄队,处在距长江不远处的大山里,在中国,山区相对来说是比较封闭落后的。少年时,他在家乡读完初中,帮助父母干些农活。15岁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以图生计,他下过矿井,修过马路,当过搬运工。在此同时,王开云先生省吃俭用,时而买些廉价的质量较差的笔墨纸砚,打工之余练练书画,在无师的情况下琢磨自学。他有时也去书店翻阅美术理论方面的书籍,去美术馆看画展。王开云携全家定居在江苏省靖江市,开画廊买卖商品画谋生,相对来说搞自己的作品的条件好了些,但这也是近几年的事。从他的生平经历来看:出生在落后贫穷封闭的山区农村;初中文化程度;无师从;没有系统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干重活苦活;用于画画写字的时间不足等,都足以说明,他要成为一名相对成熟的画家的内外在条件是不具备的。他虽然也经常注意看一些与绘画有关的理论书籍,但在与他的攀谈中所听到的也都是些社会流俗的陈词滥调,他也把当下一些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所谓创新派,前卫派的教条挂在嘴边,把故作的个性化的标新立异当真理供奉。但他和那些抱着功利主义创作动机并瞎编滥造理论的画家们不同,因为文化水平所限,他对天、地、人的关系;人类文明发展史;各宗教的自然观;人类审美创造过程的基础理论;中西方思想意识形态发展史;中西方美术史等的知识严重缺乏,仅是鹦鹉学舌而已,所以在他的绘画作品里并没发现那些斑斑劣迹的东西。从上述两个方面,我都没能找到解析王开云绘画缘由的切入点。王开云画崇山峻岭、河流大川、、雪域冰山,广袤平原、浩瀚大海、蔚蓝天空、朝晖夕阳、烟笼锁雾、都能表现出造物主的伟大与圣洁,找到自然时空与自己心灵意象的契合点。让观者在赏画时,感到自己深爱着大自然的同时又似乎被另外一种爱包裹着。

        我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的工作得到的是无解,我只能尝试着从精神层面上去挖掘。我想起前不久,我曾为介绍王开云的画时,写过一篇题为«大山之子»的文章,我在文中写道:“王开云是大山抱大的,一般画家提倡写生,不过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我要解开王开云绘画之迷,我就必须寻找到他与其他绘画大师的本质区别的形成原因。我相信,我发现的这个区别在客观上是对的      。但我现在想起来却后悔得直跺脚,我当时已经站在了打开谜底的大门前,却没再往里跨一步。试问:大山将他抱大他会不爱这片土地,不爱这里的大山大河,不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吗?。在人世间,这份情感是至高无上的,这应该就是王开云绘画成就的基石!                          

        我找到了打开谜底大门的钥匙,无比兴奋。我便按照这一思路向王开云提问。我问:“小时候,你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答:“大山大河,很大很美,外面的世界我是不知道的。我来到这个世界,睁开眼睛所看到的山河,手掌摸到的山壁,脚底踩着的碎石,耳里听到的风声以及身体感受到的春夏秋冬的变化,尤其是冰天雪地的那些景象,都储存在我幼小的记忆里,这就是我小时候全部的世界。”我问:“你15岁后离开家乡,你为什么不画外面的东西?”答:“不美,没有美的激动。”我问:“你是否偏爱家乡的环境:”答:“是的,很偏,好像有个灵魂在招我学画,我要把我眼里心里的家乡的景致画出来,我一动笔就亢奋,我很爱我的家乡,那里的空气是甜的,水是甜的,山外有山无穷无尽翻越一座又一座,让人遐想是通达天堂的,我的画笔也会不知不觉地画到那边去。只要踏上家乡的土地,我就会感觉到大山在招呼我,流泉在为我欢唱。我也会跟它们说说心里话。”我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爱这些大山大河,你感觉得到它们爱你吗?”王开云回答这个问题,回答得实在精彩,他说:“不仅我感觉得到,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感觉得到,我们祖祖辈辈就是享受着这些山山水水无私的给予,才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下来的。我的画,外边的人看不懂,而我的老乡都看得懂。”

        显而易见,问题的答案找到了。王开云深深地爱着大自然,大自然反馈给了王开云启迪与智慧,他无意中从大自然中获得了神授,引导他懂得了画画不是画画,自然也不是人类理性反观的自然,是通过画画把上帝的爱传递给人间,自然就要画得真实,人们在观画爱画的同时也能体会得到被爱的幸福。这也是我最初看到王开云画作时,情感油然而生的原故。

        王开云绘画成就有几点比较重要的,观者可注意一下。

        一,   中国在近现代也出现了多位中国画大师,由于他们忠实于中国笔墨的研究与使用,他们的成就都被定格在中国区域内,深奥的中国笔墨文化反而在与世界文化沟通上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近现代也有不少学习西画的中国人,凭借他们的个人才气和集体研究成果,在技法的掌控上,有很大的长进,但在体现西方文化和精神内涵上,却格格不入。王开云的画笔从表现其家乡的山山水水着手,一直联想到天堂的山山水水,为把人与自然的爱与被爱传递给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他从自然界获取灵感,抛弃了中国笔墨文化的区域禁锢,也审视了对人类文明发展影响较大的,尤其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近百位西方绘画大师的技法,觉得他们在表现他们自己的各门各派各主义的画面效果时,都有独到之处,但表达的也就是他们个人的理解、理性、感觉与理念。他们把对象作为反观的对象,进行类化、抽象化、概念化、非具象化……,以致达到与他们个人的感觉中的意识一致的效果,才算满足。王开云发现这各门各派各主义就社会学角度来说,具有文艺复兴,推动社会民主化的伟大意义。但是,各门各派各主义本身却是莫衷一是的,他们的成就都只是代表他们一个片面、一个人的理性在真理面前是很苍白的。王开云哪怕将他们所有的技法都囊括进来,也无法满足他心中对彼岸畅想的一种情感表达。王开云的这些想法是很独到的。

        二,   谈到欧洲,就不得不谈到耶稣教。我没记错的话,圣经里说:上帝六日工程造出自然界万物,在上帝爱的世界里,万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都是上帝所造,上帝平等地爱它们,爱它们一切。按照这个提示,要表达好真正真实的自然界,采用最丰富的一切法,方为可能。王开云无师,看来是无师可拜,中西方所有的画家们所用的技法在表达物象与意象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多的经验,但要表达出自然界的爱与被爱,那是远远不够的(圣画中,表达人爱与被爱是很多的)。几十年来,他从“自然神圣法则”中感受到了无限丰富的“一切法”。他独自反复琢磨,成功地实现了这个目标。用绘画方式完成了自己对彼岸的畅想,为上帝与人之间搭建起了一座爱的桥梁,做了一件凡人无法企及的事。王开云的绘画技法跟古今中外的任何画派的技法都不同,故他的绘画作品具有不可复制性,每一幅画都只是孤品。

        三,   我所了解的基督教教义里,似乎主要是强调人爱人,人爱小动物、植被及一切生命体。基督教对自然界的环保观念也是为了保护自然界的有机物而立的,这当然是神圣的。但是,我们细想一下,上帝把造好的结构完美的自然界交给我们人类管理,使徒们不仅要倡导人们爱自然界中的生命体,还同样应该重视爱护无机物的自然界本身,她是母体,是一切生命体赖以生存的条件,她是上帝所造,上帝同样爱她,王开云先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迪与教材,我觉得中西方各基督教会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基督教绘画艺术,人们称之为“圣画”。但大多是人物画居多,这是因为教会的主要圣工作还是以“爱人”为轴心,圣经里的故事以人物故事为多,尤其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强调人性解放的缘故。王开云的绘画是圣洁的自然景致,是否可认定为“圣画”类别上的补充,我在这里不敢枉下定义,应由神学专家们来评说。

        四,   王开云不是基督徒,也不是泛神论者。但每一位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本质上都是其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化,在激情支配下,艺术家的性格、修养、理想、感受、情感甚至信仰都会很真实的显示出来。从王开云绘画作品里可以看到他是崇拜自然,承认神造自然的。这实际上就是证明了他的内心跟上帝是相通的,否则他不可能在画面里显现得出“自然神性”。自然的本质是“善”的精神,唯人的心中有“崇高而圣洁的爱”才能感觉得到,而王开云对家乡山山水水的这份爱以及他对山外的联想在前面的采访中已溢于言表了。清澈透亮的无尘境界在他的画面里表达得最为充分。

        五,   写实(具象)画家往往会象画标本一样画画;写意画家往往会在里面注意到一些气息表达自己的意象;抽象画家是将客观对象反观成自己的主观对象,用自己老道的手法处理画面;非具象画家则是用艺术符号处理出具有视觉审美效果的图案。王开云画画时,为了表达好他所神往的天、他所神往的地及天地间的一切,他会自由地采用上述的其中任何一种或多种绘画手段。好评者说他的画是西画,是中西结合,是这一门的,是那一派的,是写意的,是抽象的,是写实的。其实,上帝无门无派,王开云一定是追求无门无派的。我曾向某观众解释过,王开云只想把自己心中的伊甸园画出来,他从不去考虑画种与门派,王开云的绘画是献给全人类的。

                          结   束   语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逻辑学》的结尾,阐释绝对精神的逻辑,有这样的话:“最丰富的东西是最具体的和最主观的,二者把自己收回到最单纯的深处的东西,是最强有力的和最囊括一切的。最高、最锋锐的顶峰是纯粹的人格,它唯一地通过那成为自己的本性的绝对辩证法,既把一切都包摄在自身之内,又因为它使自身成为最自由的,--仍保持着单纯性,这个单纯性是最初的直接性和普遍性。”我用 这位出生在十八世纪的伟大的德国哲学家美学家的这段话来作为结束语,是想告慰这位伟人,尽管他的“绝对精神”思想在当时被同时代的叔本华等哲学家猛力抨击过,然而,在两百多年后却被人以绘画的形式证实了。请大家记住他,他的名字叫:王开云。



                                                                    周生力

                         2012年11月30日写于上海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5(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