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博物馆(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博物馆首页 / 博物馆概况 / 最新动态 / 学术研究 / 珍品赏析 / 展览活动 / 收藏理论 / 收藏知识 / 收藏视频 / 联系我们

        试论楚式“镇墓兽”与东周时期楚民族的巫文化

          摘要:东周时期南方楚地巫风炽盛,巫术的执行者巫觋在楚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资料,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楚墓出土的漆木器“镇墓兽”为楚国巫觋死后载魂升天法器的新说,并藉此从考古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认为战国时期楚地不仅巫文化分布范围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巫术与政治权力结合的现象。
          关键词:楚式“镇墓兽”;巫觋阶层;巫文化

          东周时期的楚国僻处于南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区域文化,其炽盛的巫文化即是其中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之一。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日益丰富,特别是上万座楚墓的发现和发掘,为我们进一步厘清楚民族巫文化的面貌提供了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在楚墓出土的众多丧葬器物中,楚式“镇墓兽”以其奇特的造型,引起中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在综合目前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认为楚式“镇墓兽”是楚国巫觋们死后魂升天界的法器,并据此对楚地巫文化的特征进行了考古学的分析,以求正于方家。

          一、楚式“镇墓兽”为楚地巫觋死后魂升天界的法器
          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巫文化在楚国流行范围较广,延续时间也较长,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对此王国维先生认为:“周礼既废,巫风大兴,楚越之间,其风尤盛” 。而且至战国时期,当中原各国巫风渐弱,理性思想走向兴盛时,楚国尚巫之风仍炽。与巫文化相伴随,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巫觋阶层成为巫文化的执行者。对于巫觋则以观射父之论较为全面,《国语•楚语下》观射父答楚昭王问时说:“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一般来说,先秦巫觋的职司范围为占筮、天官、医药、赛祷、祈雨、禳灾、娱神、诅呪、设蛊、算命、相面、发布预言和表演巫术性歌舞等,楚巫还从事招魂、驭鬼等职司 。
            楚人这一信鬼好巫的习俗也为考古发掘资料和相关研究所证实,楚墓中部分丧葬器物被认为与沟通人神以及灵魂升天思想有关。例如部分墓葬的棺椁上绘制或开设门窗以供墓主人灵魂出入,墓葬的棺椁内陈设大量乐器、酒器用来娱神以沟通天地。龙、鹿、鸟等动物形态的器物则为升天灵物的象形,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出土的一件漆瑟的首、尾部更彩绘有巫觋祭祀图,其中楚式“镇墓兽”堪称是此类器物中最为诡谲怪诞之物。
          楚式“镇墓兽”是东周时期楚墓中较为常见的随葬品,基本不见于其它国族的墓葬中,为典型的楚式器物。该器物除个别为陶质外,绝大部分为木雕或木雕髹漆。一般器体的最底部为带盝顶的长方体及叠置其上的小方体,其上榫接龙体或人体,最上部为插入龙体或人体之上的鹿角。龙体或人体部分仅为上半截身躯及其上的头部,躯体部分多绘实体龙纹,面部一般雕刻大眼、长舌外吐,额头绘卷云纹,头顶插鹿角。多数“镇墓兽”可见遍布于器身的红、黄彩绘纹饰,以云纹、龙纹为主,有的鹿角上也施绘卷云纹。
          关于楚式“镇墓兽”的象征意义及用途,中外学者莫衷一是。一般认为底座部分是专为供奉“镇墓兽”而制作的神台 ,其作用仅为安放的平稳 ,也有学者提出部分“镇墓兽”的底座形似“魔方”,其内涵为“九宫图”,表示其对死者的护佐 。而对于底座以上的龙体或人体部分更是众说纷纭,据其主体形状主要有“山神说” 、“地神土伯说” 、“龙说” 、“镇墓神说” 、“灵兽说” 、“巫觋之说” 等等,关于鹿角一般取其祥瑞之意。对于楚式“镇墓兽”的功用,多数学者主张为镇墓避邪之用,即护佑死者的亡灵不受侵扰,也有学者撰文论证其功用与引魂升天有关 。目前学术界对于楚式“镇墓兽”的研究虽有多方面的创获,但对其象征意义及功用的讨论却往往仅着重于探讨其上部龙体或人体部分的具体指向物,而疏于对该器物各部分的整体性考察,当然楚式“镇墓兽”本身造型诡谲也是造成理解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综合考察楚式“镇墓兽”形制的整体特征,并结合文献及有关帛画、帛书画的构图和象征意义,本文认为楚式“镇墓兽”的整体可分为三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部分,一是构成下部基座的带盝顶的长方体部分,象征埋葬死者的墓穴及封土,为墓主人尸身在冥府的居所;二是叠置于基座之上的小方体,象征墓上建筑,是墓主人的灵魂在人间接受祭祀或饮食起居之所;三是插于小方体之上的带鹿角的龙体或人体部分,象征载魂升天的龙和天神,指墓主人的灵魂在天界的归宿,寓示着墓主人的灵魂由龙引接归于天界。楚式“镇墓兽”的这一造型特征与长沙马王堆帛画所描绘的天界、人间、地府的三层结构,以及纵贯三层结构之间的巨龙的布局相一致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此帛画的功用为引魂升天。楚式“镇墓兽”自下而上的三个部分分别象征墓主人在冥府、人间及天界的三处居所,以及墓主人乘龙升天的过程,反映了楚人祈望死者尸身安卧于地下,灵魂受享于人间,并魂升天界的愿望,则楚式“镇墓兽”为载魂升天之器当无误。
          目前约350座楚墓出土了楚式“镇墓兽”,其墓主人的身份为“士”及以上等级,基本不见平民墓,而且在已发掘的众多“士”及以上等级的贵族墓葬中,也只有一部分墓葬随葬了楚式“镇墓兽”。为什么另外一部分贵族墓葬和几乎所有的平民墓不随葬这一可使灵魂升天的器物呢?既然不是拥有贵族身份就能随葬楚式“镇墓兽”,那么随葬该器物的墓主人是否为一个拥有某种特殊资质的群体呢?从楚式“镇墓兽”由龙载魂升天的造型分析,这可能与一个特殊的群体——巫觋有关,以下试作论述。
          《国语•楚语下》记载,战国时期楚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由这段对话可知,古时候民和神是不相杂糅的,有特殊才力的男女(巫觋)才能通天地,到少皞之衰,九黎乱德,民和神混杂,就是说人人都可以通神了,颛顼就派重、黎把民和神分开,天属神,地属民 ,巫觋则为沟通天地的使者。颛顼实为五帝时代一个改革宗教的大巫,而从文献分析楚人以颛顼高阳为其远祖。对此《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生称,称生卷章(老童),卷章(老童)生重黎(祝融)……”。屈原在《离骚》中也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兮”。另外楚墓所出土的竹简也证实文献所记楚先世系是具有信史价值的,1986年在湖北荆门市十里铺镇五场村的包山岗地上发掘了5座楚墓,其中二号墓出土了一批竹简,从竹简内容可知该墓的墓主人为楚王近臣,官居左尹的邵力它。竹简中有一条祭祷楚远祖的卜辞:“举祷楚先老童、祝融、鬻熊各一牂” 。楚族作为颛顼之后,其巫文化兴盛也就可以理解了。
          张光直先生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巫师沟通天地时所用的工具有神山、若干种树木、龟策、各种动物、歌舞音乐、酒等。其中各种器物上的动物图像是巫师通天地时的助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商周时代的巫师以动物为助手或使者,“飞”往祖先或神灵世界 。只有巫具有与天相通的资质,也只有巫能驾驭诸如龙凤等动物助手往来于天地民神之间。墓主人驭龙升天的场景在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帛画中即有表现,1949年在长沙东南郊楚墓出土了帛画《人物龙凤图》 ,1973年5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楚墓又出土帛画《人物御龙图》 ,这两幅帛画分别描绘了墓主人在龙、凤导引下或骑于如舟形的龙体之上升入天界的生动景象。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一件帛书画《太一避兵图》(又称《“太一”将行图》、《社神图》、《避兵图》等)中所绘太一神两腿作骑乘状,其身下有一龙,龙首置于神人胯下,构成太一神驭龙的主题 。
          综此,楚式“镇墓兽”的造型主题反映出墓主人灵魂是骑乘龙这一动物灵物升入天神所居之处的,而前文已论及只有巫觋具备骑乘动物以升天界的特殊资质。因而楚式“镇墓兽”作为载魂升天的法器,其所搭载的对象只能是具备凭借动物(这里具体指龙)飞升天界资质的巫觋。同时,楚式“镇墓兽”一般出土于墓主人头部前方,有的楚式“镇墓兽”还被放置在木棺上所设置的可开启的门窗之前,即墓主人灵魂从棺中出来的第一地点,所以楚式“镇墓兽”所引接的对象具体对应为出土该器物的墓葬的墓主人,因而有理由推测随葬楚式“镇墓兽”墓葬的墓主人为具有巫觋身份的人群。

          二、楚式“镇墓兽”所反映的楚地巫文化特征
          从墓主人身份方面考察,约92%的楚式“镇墓兽”出土于“士”级低等级贵族墓葬中,另外8%出土于大夫及以上等级的高级贵族墓葬中,故而一般认为楚式“镇墓兽”主要出于“士”级贵族墓葬中。仔细研究发现,绝大部分高级贵族墓出土楚式“镇墓兽”,其比例高于“士”级贵族墓葬中随葬楚式“镇墓兽”的比例。只是因为社会各阶层人数一般是呈金字塔状分布的,居于金字塔近顶端的高级贵族的墓葬数远较低级贵族“士”的墓葬少,所以在随葬“镇墓兽”的墓葬总数中,高级贵族墓所占比例较小。湖北省江汉平原西部地区为战国时期楚国统治的中心区,楚墓分布相当密集,墓葬等级类别较为齐全。从目前已公布的该地区楚墓发掘资料分析,战国时期大夫以上等级的贵族墓葬约有12座,其中8座随葬了楚式“镇墓兽”,另外有两座出土了鹿角,其可能为“镇墓兽” 残件,因两墓均被盗,分析原随葬有“镇墓兽”。这样该地区高级贵族墓葬随葬“镇墓兽”的比例约为67-83%。以江陵雨台山为中心的楚墓地则是中下层楚人的墓地,该墓地已发掘661座楚墓中随葬“镇墓兽”的墓葬约为30% 。《江陵九店东周墓》公布了九店墓地已发掘的楚墓578座,其中“士”级贵族墓葬约321座,随葬楚式“镇墓兽”的“士”级贵族墓葬为65座 ,则“士”级墓葬中随葬楚式“镇墓兽”的比例为20%。湖北当阳赵家湖楚墓地发掘楚墓297座,其中“士”级贵族墓葬约147座,10座墓葬随葬了楚式“镇墓兽” ,比例为7%。若按前论楚式“镇墓兽”为楚国巫觋死后魂升天界的法器之说,这组数据则使我们得窥巫觋阶层的社会等级分布规律之一斑。
          关于巫觋的身份地位,传世文献中也有楚王及其大臣亲为巫觋之事的记载。如《国语•楚语上》载:“灵王虐,白公子张骤谏。王患之,谓史老曰:‘吾欲已子张之谏,若何?’对曰:‘用之实难,已之易矣。若谏,君则曰:余左执鬼中,右执殇宫,凡百箴谏,吾尽闻之矣,宁闻他言?’”《汉书•郊祀志》载:“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而兵败地削,身辱国危。”桓谭在《新论》中也言及“昔楚灵王骄逸轻下,简贤务鬼,信巫祝之道,斋戒洁鲜,以祀上帝、礼群神,躬执羽绂,起舞坛前。吴人来攻,其国人告急,而灵王鼓舞自若,顾应之曰:‘寡人方祭上帝,乐明神,当蒙福佑焉,不敢赴救。’” 《左传•昭公十七年》云:“吴伐楚。阳匄为令尹,卜战,不吉。”文献也不乏关于楚国地方巫觋的记载,如《左传•文公十年》云:“初,楚范巫矞似谓成王与子玉、子西曰:‘三君皆将强死。’”杜预注:“矞似,范邑之巫。” 
          《国语•楚语下》记楚大夫王孙圉语:“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观射父和左史倚相因能道训典,以叙百物,沟通鬼神,使神护佐楚国,而成为楚之国宝。而通于鬼神正是巫的职能,可见楚国对巫觋的尊崇。楚王所倚侍的高级贵族兼事巫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巫术与政治权力结合的现象。
          从时代特征方面分析,目前出土楚式“镇墓兽”的墓葬中22%的时代约为战国早期,70%为战国中期,另外7%为战国晚期,而春秋时期则不足0.6%。可见,战国中期是其炽盛期,至战国晚期渐趋衰落。这一现象一方面与楚国盛衰期,墓葬总数的差异有关,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随葬楚式“镇墓兽”这一葬俗的兴衰。《吕氏春秋•侈乐》云:“荆之衰也,作为巫音”。当中原各国纷纷推崇理性思想时,楚国社会自上而下仍是巫风弥漫,此可谓楚不敌秦,而最终亡国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随着南北文化交流的急剧化,楚地巫文化至战国晚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
          从分布情况来看,随葬楚式“镇墓兽”的墓葬以湖北地区居多,湖南、河南、安徽等省均有发现,大多数楚墓地都出土楚式“镇墓兽”。除散布于各墓地之外,楚式“镇墓兽” 还存在相对集中出土于高级贵族的核心家族墓地和某些小型墓地的现象,如湖北荆州天星观墓地、望山墓地,湖南临澧九里、河南信阳长台关等高级贵族墓地。另外1980年在荆州城护城河外的溪峨山楚墓地东部墓区发掘了6座楚墓,其时代分属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早段和战国中期晚段,墓主人身份为“士”级贵族。这6座墓均随葬了楚式“镇墓兽”,1986年在该墓地的西部发掘的10座楚墓中,又有4座墓葬随葬了楚式“镇墓兽” ,这些现象可能与楚国存在以巫为世官的家族的说法相吻合。张正明先生认为楚国有一个曾以巫为世官的家族,即原为若阝人的观氏。楚武王伐若阝时俘获了若阝人观丁父,派他做“军率”,即一军之帅,其在灭州、蓼两国,威服随唐两国,以及征讨群蛮的战役中都立了功。观丁父的后人“佐开卜”,即做卜尹的助手 。《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楚平王即位“召观从,王曰:‘唯尔所欲’。对曰:‘臣之先,佐开卜。’乃使为卜尹。”结合目前的考古资料分析,这种以巫为职的家族不仅存在于高级贵族阶层,而且在低等级的贵族“士”阶层中也有一定数量。
          据此,通过对楚式“镇墓兽”的象征意义、用途以及随葬楚式“镇墓兽”楚墓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到东周时期的楚国存在着这样一个巫觋阶层,因被认为具备沟通天地、人神的特殊资质,死后得以随葬载魂升天的法器——楚式“镇墓兽”。巫觋的职司范围渗透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事务之中,与楚人生活息息相关。战国时期由于巫文化在楚国受到推崇,巫觋在社会中的地位较高,绝大多数高级贵族也兼事巫职。同时巫觋阶层内部也存在着等级的差异,其阶层上至于王,下至于低级贵族。正如张正明先生所言:“巫,神能有大有小,地位有高有低。 ”他们对楚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丁兰,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楚文化考古。
      最新动态
      ·武汉博物馆馆长刘庆平研究员受聘为湖大兼职教授
      ·湖北省博物馆协会2011年年会•学术研讨会暨武...
      ·武汉地区近十年出土的精品文物国庆节亮相
      ·《深圳博物馆藏20世纪中国书画精品展》在武博展出
      ·武汉博物馆举办“金玉满堂——金银玉器特展”
      ·《丹青锦绣》-武汉博物馆藏书画特展
      ·武汉市首届“岗位推广普通话明星”大赛
      ·第十届环太平洋国家艺术巡展
      ·武汉市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大赛圆满结束
      ·武汉博物馆与上海松江博物馆联合举办"古砚台珍品展"
      珍品赏析
      叶仲山水晶内画婴戏鼻
      马少宣水晶内画花卉鼻烟壶
      周乐元水晶内画花鸟鼻烟壶
      海水纹端砚
      • 电话: 027-85872318 邮箱: 2285204890@qq.com QQ : 2285204890
      • 地址:武汉市汉口青年路373号
      Processed in 2.143(s)   2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