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博物馆(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博物馆首页 / 博物馆概况 / 最新动态 / 学术研究 / 珍品赏析 / 展览活动 / 收藏理论 / 收藏知识 / 收藏视频 / 联系我们

        黄鹤楼探源

             摘  要:黄鹤楼与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为黄鹤楼赢得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的修筑源于夏口城“得知则存,失之则亡”的战略位置。
          关键词:楼阁  黄鹤楼 夏口  险要
               
          古代建筑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尤其是历史久远的建筑,其历史文化价值更加珍贵,是要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武汉市蛇山上的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为黄鹤楼赢得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的历史文化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历史跨度和建筑地位,这就涉及到了黄鹤楼的起源问题。
          首先,人们可能要疑问既然黄鹤楼与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二者都是古代木构高层建筑,为什么黄鹤楼不叫做黄鹤阁呢?所以研究黄鹤楼的起源问题首先要明了我国古代的楼与阁的区别。
          一、我国古代的楼与阁
          中国文化习惯将式样相似的建筑并称,例如亭台、楼阁、轩榭、廊庑等。楼与阁都是指高大宏伟的多层建筑,若追根溯源,楼与阁是两种不同的建筑。
          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楼的解释是“重屋”, 意思是单层房屋的竖向叠加。这说明楼在汉代以前只是多层房屋的竖向叠加。《尔雅•释宫》曰:“四方而高曰台,陕而修曲曰楼。”  这里的“陕”是指是狭窄,“修”意指高。楼是建在高台之上的狭窄而高的中空建筑。覃力在其《说楼》中认为:“楼字从木从娄,木者木构造也,娄者空也,即木结构空中重叠之屋。”  段玉裁注:“凡中空曰娄,今俗语尚如是。”从上述文献对楼的释义可知,中国古代的楼有较高的台基,在建筑样式上表现为单层房屋的竖向叠加,因此同房屋建筑相比具有高而狭窄的特征,是中间空敞的木构建筑。
          阁是与楼样式相近的中国古代木构高层建筑。《说文解字》释阁为:“止扉,从门,各声。” 《尔雅》释阁为“止扉”。扉在古代是门的代称。晚唐诗人王驾在《社日》一诗中写道“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阁原意指防止门自动掩合的木构件,所以“止扉”就是防止门自动掩合的意思。  郑玄注《礼记•内则》云:“阁,以板为之,庋食物也。”  庋,是指存放物品的木质架子,后来引申为收藏。到了汉代,阁就演化为存放收藏物品的木板做成的架子。后世把存放收藏物品的小建筑称为阁。从建筑结构而言,阁是指底层架空,上层贮存物品的建筑。随着贮藏物品的增多,阁也就逐步发展为多层的高大建筑。所以后世把收藏图书的建筑统称为阁。因为是木构建筑,防护火灾是保护所藏物品的首要任务,因而阁的名字多与水相连,如“天一阁”、“海源阁”等。古代富贵人家小姐住的绣楼又称闺阁,是因为古代女子出家之前不得抛头露面,只能隐藏在闺房之中。
          从古代楼阁的建筑结构样式来看,二者是有显著区别的。楼,无论是二层、三层或更多层,各层都是使用空间。楼多位于高台之上,非常注重基座,外部样式狭窄高大,内部空敞。阁也是多层的高层建筑,但阁底层是架空的,只有上层才是使用空间。从建筑样式上看,楼源于北方的平原旱地的高台建筑,防止地面的水潮,又可以节省建筑用地。阁源于南方多山临水的干阑式建筑。在建筑的使用价值上楼是用来居住或从事商业活动的,因此有酒楼、茶楼而没有酒阁、茶阁。阁,是用来存放收藏物品的,故宫里的体仁阁是用于《永乐大典》、珍宝阁收藏有各种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直至现在人们仍习惯把存放物品的顶层建筑称为阁楼。
          作为高层建筑,楼逐渐突破了家庭居住活动的使用藩篱。修筑城池,在主要的门上和城墙脚上都筑有楼样木构建筑,主要用于军事防卫,称之为门楼和角楼。从《墨子•城守》中曰:“凡守围城之法,城厚以高,壕池深以广,楼撕修  ”一语我们可以推断,楼作为军事用途在春秋时期已十分普遍,修筑城池必修建各种用于军事防御的楼,尤其是在地势险要、雄霸天下必争的形胜之地。
          黄鹤楼最初就是位于城墙上的军事角楼,因此名为黄鹤楼而不是黄鹤阁。尽管以后的历史时期里它的建筑结构样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功能也从军事角楼演变为旅游胜地,但是黄鹤楼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天。
          二、黄鹤楼起源于军事需要
          黄鹤楼的修筑源于夏口城“得知则存,失之则亡”的战略位置。现今的武昌古称夏口,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之处,依山控水,是东西南北交通的咽喉要冲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被称为“自古必争形胜地”  。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当时夏口城的险要形势作了如下描述,“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上则游因流川,下则激浪崎岖,实舟人之所艰也”。  也就是说,夏口城上据险山,下俯大江,视野阔远,水急浪猛,易守难攻。唐代的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 鄂岳观察使》中记载了夏口城的重要战略地位:“三国争衡,为吴之要害,吴常以重兵镇之。魏明帝问司马懿曰:‘二虏宜讨,何者为先?’对曰:‘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舂其心。夏口、东关。”   司马懿指出夏口是吴国的咽喉,直接关系着吴国国都的安危。夏口成为魏国消灭吴国,一统天下的关键。萧子显的《南齐书〈州郡志下•郢州〉》云:“夏口城居黄鹄矶,边江险峻,楼橹高危,瞰临沔汉,应接司部。”   黄鹄矶是黄鹄山下边临江的巨石,这说明夏口城位于黄鹄山上。高耸于山巅之上,可控制沔汉。 《读史方舆纪要》云:“武昌者,东南得之而存,失之而亡者也。”  顾祖禹认为武昌为东南之咽喉,是称霸天下的根基。清代学者、骈文家汪中在他的《黄鹤楼铭并序》一文中描述了夏口城所依的黄鹄山的险要形势。“而江夏黄鹄山当其冲。江还其三面,再折而后东,故地形称险焉。”   黄鹄山三面是滚滚江水,地形自然十分险峻。
          三、黄鹤楼始于孙权修筑夏口城
          魏晋至清代的文献对夏口的描述都突出了其险要的特征,说明直至清代黄鹄山仍然是形势险要的咽喉要地。尤其是在国家分裂、群雄逐鹿、烽烟四起的时期,这里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焦点。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互相征伐,扩大实力以实现一统华夏的雄伟抱负。赤壁大战后,统一了北方的曹操、占据江东富庶之地的孙权和控制天府之国的刘备各自占据了湖北的一部分,处于战略要冲位置的夏口成为三方争夺的焦点。
          夏口自古是兵家必争的形胜要地,是水陆交通的咽喉要道。古代的交通以水陆为主,夏口位于长江和汉水的交汇之处,所以无论是来自南北还是东西,都必须由此经过。在以马和船为交通工具的冷兵器时代,控制了夏口也就控制了战争的制高点。夏口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上据险要的高山,下临激流的大江,居高临下。来敌只能乘船到山脚下,要想攻克山上的城池实非易事。所以孙权首要的大事就是修筑夏口城。
          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后把都城由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今鄂州),把鄂县改名为武昌,设武昌郡。寓意凭借吴国强大的国力统一天下,让天下太平昌盛。为了控制夏口这个战略要地,孙权便在江夏山上近江处修筑城防。江夏山也称黄鹄山,就是今天的蛇山。孙权修筑的城方圆达二三里之广,因为城的江对面就是夏水入江口就取名夏口城。夏水就是今天的汉江,古代把仙桃以下的汉江称为夏水。《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吴黄武二年,城江夏山。”   黄武是吴主孙权称王后采用的第一个年号,从222年到229年,沿用了八年。吴黄武二年就是公元223年。
          上文《墨子•城守》中对楼的记述表明自春秋时期起,我国古代修建城池要在城的角上修建望楼,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惯制。根据修筑城池的这一惯制,孙权修建夏口城时在西南角的黄鹄矶上建立了一座瞭望角楼,用于登高远望,观察江面的船只和对方军营的动向,也可居高指挥水军作战。因为楼修建在黄鹄矶上故名黄鹤楼,在古代“鹄”与“鹤”两字的音可以相互转化相通。由此可见,黄鹤楼的修建是源于军事防卫的需要,最初是一座军事谯楼。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述了孙权修建夏口城的史实:“鹄山东北对夏口城,魏黄初四年,孙权所筑也。”  唐代的李吉甫在其《元和郡县图志》中也记载了这一史实,“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城江夏以安屯戌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魏黄初四年即公元223年,尽管郦道元和李吉甫所用纪年年号不同,但都指的是同一年。根据以上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断定黄鹤楼的历史始于孙权修筑夏口城,时间是223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四、黄鹤楼的位置始于黄鹄矶上
          李吉甫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源于黄鹄矶,萧子显也记述了夏口城建在黄鹄矶上。这就说明黄鹤楼的最初位置是在黄鹄矶上。黄鹤楼建在黄鹄矶上同样是由于黄鹄矶的险要地势。黄鹄矶的险要可在汪中的《黄鹤楼铭并序》中略见一斑:“县因山为城;山之西有矶,起于江中,石立如植,激水逆行恒数里,于行尤为险。”  从中可见黄鹄矶是夏口城的最为险要之处。
          “矶,是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按照这种解释,黄鹄矶应该是长江边上的突出岩石。其实黄鹄矶不只是长江边上突出的岩石,因为黄鹤楼位于夏口城的西南角的城垣上,夏口城修筑在黄鹄山上,所以黄鹄矶应该是黄鹄山的临江处部分而不只是长江边上突出的岩石。黄鹄矶上不只有黄鹤楼,后代又在上面修建了其他名胜。“观音阁,在府城汉阳门外黄鹄矶上,内有铜观音一,故名”  胡丹凤在《黄鹄山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观音寺在黄鹄矶” 。另外《黄鹄山志》中还记载了黄鹄矶上的另一处名胜仙桃迹,“仙桃迹(吕仙亭)在黄鹄矶上”。据《地图要览》记载,黄鹄矶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黄盖屯师处。一块突出的岩石则能容得下黄盖镇守江夏城的重兵驻扎呢。黄鹄矶也不可能是江边的石滩,夏口城修筑在黄鹄山上,黄鹤楼位于夏口城的城垣上,因此黄鹄矶应该与黄鹄山相连且是黄鹄山的制高点。黄鹤楼作为一座军事谯楼,只有建在最高处才有利于瞭望敌情。黄鹤楼的诗文中很多都传神地描述了黄鹤楼直插云霄的雄姿。如果黄鹤楼是在江边的石滩上,人们在江中的船上观望黄鹤楼怎会有直插云霄的感受呢?
          五、结语
          通过对黄鹤楼起源的考证,我们可以断定黄鹤楼始建于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黄鹤楼最初建在险要的黄鹄山临江部分的黄鹄矶上,位于孙权所筑夏口城的西南角。黄鹤楼最初是一座用于军事瞭望和指挥作战的谯楼,到了后世才成为“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的游宴胜地。
      最新动态
      ·武汉博物馆馆长刘庆平研究员受聘为湖大兼职教授
      ·湖北省博物馆协会2011年年会•学术研讨会暨武...
      ·武汉地区近十年出土的精品文物国庆节亮相
      ·《深圳博物馆藏20世纪中国书画精品展》在武博展出
      ·武汉博物馆举办“金玉满堂——金银玉器特展”
      ·《丹青锦绣》-武汉博物馆藏书画特展
      ·武汉市首届“岗位推广普通话明星”大赛
      ·第十届环太平洋国家艺术巡展
      ·武汉市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大赛圆满结束
      ·武汉博物馆与上海松江博物馆联合举办"古砚台珍品展"
      珍品赏析
      叶仲山水晶内画婴戏鼻
      马少宣水晶内画花卉鼻烟壶
      周乐元水晶内画花鸟鼻烟壶
      海水纹端砚
      • 电话: 027-85872318 邮箱: 2285204890@qq.com QQ : 2285204890
      • 地址:武汉市汉口青年路373号
      Processed in 0.414(s)   2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