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耀初美术馆(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首页 概况 新闻 展览 典藏 学术 设施 趣闻 理论 联系

        沈耀初绘画之诗意说

              春的月夜,寂静中流淌着激扬的华章,蜜蜂忙碌的身影已躲藏在无边的月色里,但空气中仍弥漫着繁华篇章的余音。翻开沈耀初先生的书画集,一位二十世纪国画大师以笔磬墨鼓,奏出诗的节律,震叩着你的心灵。或有笔简形具,仙逸逍遥;或有恣意豪放,自由不拘;或有微物达意,乡情野趣;或有高峰托日,凛然云霄。其笔墨超迈,吐纳珠玉,心尊古法,吟咏成音。沈老身事顛簸,但心怀淡薄,她涉居两乡,远离家乡诏安,客居宝岛,四十年春秋如许,两乡皆为故里,诗画的人生,巍巍艺道,深深足迹……
              静观沈老笔踪墨痕,平常题才,闲人熟视,艺者获珍,生活之艺术,艺术之生活,在其挥毫之间,倏忽古今,诗的笔墨,赫然磅礴。
              豪迈之诗
              沈老曾说她的画:“每一笔是一个小形状,集合无数的小形状而成一个大形状。”在一幅作品里每一个小形状、每一个符号都是画面的审美语言,在一幅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作品中,点、线、面的组合是诗的节律跳动下的音符,这些流动的音符忽而婉约,忽而铿锵,忽而温润,忽而雄强,总能在豪放自由中找到诗的韵律之美。哪峭壁的墨兰,如玉立风飘,横悬峭壁,略干而淡的笔墨几笔概括出崖壁的结構,墨酣笔畅,勾画出兰叶的根部,疏朗的花叶,出梢挥洒率意,凝练蕭散。
              自唐末宋初,画份三科,花鸟画一崛,华光瑰丽,名家高手摩肩接踵,高峰迭出。意笔花鸟画在五代西蜀已屡见萍踪,在《宣和画谱》的记载中对黄筌所画诸本就有《水墨湖滩风竹图》。《宣和画谱》卷二十还专门记载了墨竹一科的画家十二人。从北宋文同所留下的《墨竹图》来看,作品虽不是大写意,但意笔墨竹的技法已有了相当的水准。除了墨竹,其她水墨花卉禽鸟的实践亦并驾齐驱,然花鸟画大写意豪迈狂放一脉,直至明代徐渭跃出第一个高峰,而沈老所作墨兰酣畅淋漓不让徐渭所画《墨葡萄》,更在豪迈中透出逸气,超拔尘俗。她的墨梅作品《千年老干》题有:“拄杖寻春路亦斜,小桥流水野人家。千年老干屈若铁,一夜东风尽作花。”密枝疏花,墨色块面对比时,过渡奇崛,用极为透明的墨色勾画梅枝,强烈中又带温润,奇崛的老干九屈百回,中锋浑融的笔触,彰显出凛凛风骨,正如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所言:“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激越的精神,在沉厚的画笔间流动,生命的流脉在形式的寂静之下,仿佛奔涌出昂扬的力量。
              简易之诗
              诗之简易,必蕴涵哲思。老子说,“大道无形,大音希声”,在至简的表述中,自有其至高至纯至真的内涵。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萌芽时期的陶符、岩画等初级作品,以最为概括的方式来记錄古人的艺术情怀,之后的发展,越来越走向丰富和细致。简易之作实难成就,因为在初期,绘画作品之简,是因技法的贫乏,而要在技法的精炼与物象之高度概括精纯合一,实为难之又难。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简易先锋,当推梁楷。她摆脱了让众画工“无不敬伏”的“精妙之笔”,而开创了“减笔”画,删却复杂之笔,减至概括之形,其留存的小品《柳鸦图》及《泼墨仙人图》有放怀无虑之酣畅。而沈老所作《老衲》、《鹤寿》、《仕女》等作品,形体放逸概练,线与面、墨与色的对比强烈,强化主题,作品的审美高度当与梁楷为雁行。沈老推崇脱略自然现象的本形,而赋予作家主观臆造,她作品的至简是参透了古法的蜕变,是参透了人生的超然。沈老曾说:“绘画不重一点一画的精巧,而重总的气势,但对画意的表达来说,却又要洗炼概括,精思巧構,一笔如金。”这种简易是直指笔墨精义,是直指生命至理。其作品的誇张变形,抓住了物理之精髓,哪种精炼生活、超越生活的高超技艺,是融汇了其人文、学识、品格的修养,画之简易提升了中国画艺术精神的高度和纯度。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言“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理得而形生,神制而形从,当形式至为简洁,内容成为焦点,精神的深邃,由笔墨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滋养。
              朴厚之诗
              沈老内敛,行乎若隐,曰其朴厚,赞其为人质朴,凡与沈老来往的旧友学生,莫不因其纯朴待人,铭记难忘。言其朴厚,赞其醉心艺道,拳拳赤诚。在台南写生,她常常留宿寺庙,简衣素食,心静如月,甘苦怡然。为得古法真经,她精研勤究,台湾的各大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一次次令她流连忘返,历代前贤大师经典名作,八大花鸟的孤高出尘、石涛山水的幽远清逸、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传统的养份,滋润着她渴仰艺术的笔墨心迹。述其朴厚,赞其深入古法,手摹心追,慧觉笔法墨法为摯友,画道书道为一炉。唐代张彦远“书画异名而同体”之说、元代山水画家朱德润论“书画同源”,都道出了书画审美的共通性。沈老在自身的创作实践中,找到了书与画在笔法墨法应用关系上的契合点,因而她以书入画,其画用笔多为藏锋起收。作品《苍松八哥》,以篆书画老干,以草书绘松针。在她的《春风绽蕙兰》一卷中,兰叶草书与篆法融合,笔法凝练似铁,又似绵里裹针,叶叶内力骏发,花之墨法应用动人心魄,朵朵润泽可人。线上的形状、线的構成理解运用中,沈老作了极佳的概括。沈老的哪一段“我的画每一笔是一个小形状,集合无数的小形状而成一个大形状”是对书画同源在创作实践中极好的总结和证明。作品《何花蜻蜓相映红》,整个画面以大块面的墨何叶衬托胭脂色何花,何干笔笔连带,又似笔断意连,将画面的空间份割成丰富的大小块面。一红色蜻蜓寥寥几笔,与上部何花呼应成趣,何塘浮萍,淡墨点去,疏密有致,浑厚沉着。在抛开字形的前提下,从书法艺术的笔法特点来看,关键在于点画的用笔变化与点画在线形架構下的美的组合。这一点沈老作了极为大胆的尝试与实践,《鹰立》《古树对鸦》《宋鹰》等作品中,松树、古木几乎完全抛开外在形式束缚,而纯以点画为構成元素,完成通幅画面的节奏韵律,有极强的形式構成意韵。
              天真之诗
              沈老的画作,时时透着天真诗意。宋代米芾曾谓董源之画“平淡天真,高格无比”;北宋文人欧阳修也论平淡天真的意趣,难以用心来表达,平淡天真是对中国画品评中极高的评价。哪种抛却外在形式束缚后的自由挥洒,是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家回归自然本怀的写照。
              沈老之作,天真诗意有二,一则在题才之平淡。古人云:“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隐者意味着抛开外在利欲追求,恬淡自守,沈老就是这样一位隐于市的艺术家。平淡简朴的生活,并未磨灭她对生活的激情,家乡风物的思念、台湾的人文环境、美丽的自然风光在她内心融会成更真、更纯的生活热爱和艺术追求,她的作品洋溢着浓浓的田园风情,夕阳下的溪鸭、门前的家狗、水中的游鱼、芦竹间的螃蟹、园中的蔬菜瓜果、道间的耕牛,在她的艺术天地里,平淡的生活素才,都成为笔墨下的珍宝。
              二则是造型之童真。沈老简朴的内心充满着艺术家的纯真。她的作品《归雁图》中画面上方的大雁头部伸出画外,在率简的笔法中将大雁急切归乡的心境,传递给了观者。她的《笼鸡图》,画的是自由之鸡绕笼嬉戏,有栖于笼顶,歇息梳羽,亦有安居笼内,静待闺中的,一派天然,欣悦观者,哪一鸡笼是家的代表。在《红锦黑猫》一轴中,一猫腰背挺直,颈脖上伸,抬眼翘盼树上一鸟,虽画的是背影,但希冀的神气,在一挺、一伸、一抬中瞬间刻画得淋漓尽致。
              沈老曾说:“师古人之貌,不若师古人之心。”古人之心乃体察万物,融于自然的纯摯之心。又言:“状自然之迹,不若摄自然之魂”,自然所体现的万种风情,先生所摄乃天然童真,哪种全然融入自然的喜悦,怎可与世俗琐物的羁绊相提并论,放飞笔墨、放飞心灵,天真之诗激发着观者的尘封的灵性。
              悠悠野云,寂寂长空;惶惶艺道,拳拳真心;熙熙奔流,涓涓清音;飘飘羽鹤,频频留声。沈老平凡质朴的人生,光耀了她艺术的足迹,哪是灵魂之诗给予画笔的恢弘,生命的舞动在无数个笔墨耕耘的日夜,将漂泊的行徒与团聚的惊喜,融化成一卷卷笔墨之下闪光的记忆,艺术悠远无尽,心高旷无尽,灵魂之诗闪耀无尽……

      More 新闻动态
      ·与经典同行——青年五人书法篆刻作品展
      ·“汕头特区晚报”小记者团来我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第十四届年会在太仓召开
      ·指墨飘香庆华诞
      ·联会秘书长卢炘教授祝贺我馆简报问世
      ·粤蜀书画家参观沈耀初美术馆
      ·吴子钦、张冠群莅临我馆参观
      ·我馆获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2008年度先进单位
      More 馆内设施
      馆内设施
      馆内设施
      More 馆藏作品
      延年
      雁归故里
      雁南飞
      艳阳秋浓
      • 电话: 0596-3333667 邮箱: sycmsg@sycmsg.com sycyjh@sycmsg.com QQ :
      •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馆中路1号
      Processed in 0.041(s)   3 queries cached
      update:3152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