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介 作品 思想 相册 点评 画集 媒体 印鉴 动态 访谈 获奖
评论文章
水墨气象与诗情重铸—— 谈冯远的水墨画

在绘画史,乃至整个艺术史上,所谓现代意识,在一定意义上是指发展而言的,实际上主要表现为“新变”,而任何“新变”与独创都意味着对已往模式与规范的突破。这种突破最初可能是局部的,但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最后导致新水墨气象的出现与新诗情的重铸。   冯远的水墨艺术体现的正是这样的追求。   八十年代以来,他坚持在认识传统、理解传统的基础上,与传统文人画的“游戏”笔墨趣味拉开距离,从狭小冷漠的心绪图式转向广阔的现实天地,从简约淡泊走向雄健博大。看得出,他紧紧抓住笔墨的可变性,将其回归到民族文化“重、拙、大”的精神传统,建立自己艺术现代精神的表现形式与语言。他的作品,自《义勇军进行曲》以来,历数《百年家国耻》、《历史》、《创世纪》、《有无相生》、《惑》、《天籁》、《汉魂》等,都显示了他在材质容量规范下的借题发挥能力,给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作品都表现出对传统笔墨程式的消解,重组为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内涵丰厚的精神表现与诗情气象,让我们看到笔墨材质的物质性转化与精神含量的提升。此时,处于诗情中的笔墨语言展示了迥然不同的爆发力与撞击感。   在这里,笔随心走...

中国画繁荣背后的隐忧及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长足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随着国家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并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大政方针的推行,中国艺术家赶上了近现代中国最好的历史时期。如果今天的艺术家拿不出好作品,你还能埋怨谁呢? 我觉得从宏观的文化发展历史层面来说,确实需要中国的文化人要有紧迫感,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到我们所担当的文化使命,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推动并迎接中国文化新的高潮的到来。   中国画的当下状态,从整体格局来看,正处于繁荣发展的最好时期,例如中国画创作展览活动的数量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各地的美术馆建设正进入一个初级的良性发展的阶段;我们美术人才的培养、美术院校的招生数量以及每年的应届毕业生的绝对数量,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年的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美术交流,也是历史上最活跃的;加上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从某种程度上,助推了整个中国画艺术的繁荣,此外,再算上中国画艺术的社会普及教学,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为社区服务,为扶贫农村服务,各种捐赠活动等等,从状态上来说来,中国画正面临着历史上所没有的局...

冯远人物国画:造型谨严传神 画风拙朴浑厚

冯远在自己的水墨创作中,引人瞩目的是加强了理性因素,特别是对哲学、历史、人生因素的强化,使其作品气象与诗情、结构与语言更偏于冷峻,结果使艺术的至境氤氲着哲学的启示与理趣,成为他作品的审美取向。而类型化和概念化的笔墨方式,始终是中国水墨画的弊端,千百年恒定不变概源于此,它从根本上与绘画的审美特性背道而驰。冯远的水墨艺术,其意义正是建立在对这种倾向的克服上。 冯远的中国画创作以现实主义具象写实风格为主,兼及其它。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谨严传神,画风追求拙朴浑厚,笔墨苍涩酉劲。偏爱历史题材创作,善于营造组织浩大场面。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力求传达出宏大精神的写照,同时也关注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新颖、精致。亦作简单、抽象绘画,意在博采兼蓄。近年来供职之余勤于笔耕,热衷参与创作理论研究。冯远致艺、执教踏实认真,创作研究上的每一次风格嬗变都努力争取达到相应成熟的高度。冯远认为中国水墨人物画前景未可限量,但是要创造出既与传统艺术拉开距离,又与西方现代艺术保持距离的真正属于中国现代的人物画,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冯远 谈百年重大历史画创作

  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一项文化建设工程,文化建设需要积累,需要高品质的艺术佳作。此次创作不同于以往的全国性美展、学术专题展,而是有着明确主题和内容要求的指定性任务创作,因此,此次创作中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我们惯常遭遇的创作问题不一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进入到创作的实质性阶段。如同拍一部电影、排一部戏剧,选题有了,剧本的立意构思和导演的结构创意,甚至分镜头台本,都大致形成了,接下来的问题是按照预设的构想,通过艺术劳动深化、放大,直至完成。与美术创作不同,电影、戏剧是集体合作的艺术,编、导、演、舞美、剪辑等多个环节都可以为作品增色,薄弱的地方,通过集体的智慧可以得到弥补趋于完善。因此,一台戏只要选题好、剧本结构好,搬上银幕或舞台,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美术创作主要是个体创作(集体创作还有主次协作问题),所有的环节都只能由个人来完成。因此作者在某个方面有所欠缺,某个环节功夫没做够,某个局部技术跟不上,整件作品质量都可能因此折损,受到影响。   从一米左右见方的草图到最终完成的具有一定尺幅大小的作品,通过专家评审、政府验收,国家美术馆、博物馆入藏,这中间尚有...

冯远 当代中国画: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一   任何一种观念的背后,都潜藏着使这种观念得以产生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又来自观念生产者的“文化—心理”积淀层与现实情感的某种感触的结合。只要我们不带任何成见地审视中国绘画的发展历史,就不能不得出这样的印象,即:今天我们所推崇,并且一再加以肯定的中国画形式和理论体系,实际上是建立在传统文人画的美学原理基础之上的。我们可以从宋元以降的文人画产生发展的渊源关系中找到这种历史的延续。   何谓文人画?陈衡恪指出:“……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虑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中见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这个说法虽不够全面,但概括地说:文人画应表现出文人的人格。   虽然新的观念情感和题材内容给衰落的旧形式带来了活力,但是旧形式在被迫接受新东西的时候却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局限性也越加显示出其反作用力。如果我们把文人画的特点:诗书画三绝,尚意书画同道加上中国画特有的以线界形、平面构成、散点透视、计白当黑等构成要素;再把文人画的四要素: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和深层结构的哲学观念、审美心理、文化精神...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中国美术家网 ※ 会员个人网站
 

Processed in 0.457(s)   2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