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返回总站>>
中国美术家网
潘公凯官方网站
http://pangongkai.meishujia.cn
我的主页 我的简介 我的作品 艺术思想 我的相册 名家点评 画集出版 媒体介绍 艺术视频 我的访谈 获奖收藏
    名家点评
    2011/10/28把玩与展示——潘公凯近作观后感
     观赏离不开观赏情境。或者进一步说,艺术观赏就是在人(作者)——物(作品)——人(观赏者)形成的特定情境、特定气场中的互感。作品制约情境,情境也制约作品。个人礼佛需要小型佛像和相应情境,皇家大型礼佛活动则需要类似龙门卢舍那的巨大佛像和相应情境。      文人画以清赏、把玩、心态闲逸为主导倾向的观赏情境,是形成小写意、重笔墨轻结构、尺幅偏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性的变化是从花鸟画开... 详细>>
    2011/10/28深思远瞩的学者画诉求 —在潘公凯作品前沉思
     认识潘公凯先生多年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绿色绘画”论。还在西潮澎湃的20年前,他那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不但在更高层次上令盲目追随全盘西化论的朋友无所置辩,也让只凭感性经验而习惯性地尊重传统者“敛衽无间言”。我甚至感到,我们这些以局部研究心得在国画争论中发表一得之见的人们,充其量不过一名实事求是的美术史学者,公凯才是有雄才大略和整体洞见的理论家。至于他的画,却所见不多,偶尔见到一两幅,虽然... 详细>>
    2011/10/28潘公凯 中国馆体现中国智慧
     动态的《清明上河图》、斗拱、桥等传承了上千年的建筑符号。本届世博会上中国馆内,移步换景中处处展示了城市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有着2000余年城市发展史的中国智慧在展陈中究竟如何取舍,最初设想中的中国馆又有哪些奇思妙想?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家馆展示总设计师、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潘公凯揭开了这座斗拱外形中国馆内部展陈的台前幕后。以这位艺术家的眼光来看,现在的世博会已经从先... 详细>>
    2011/10/28
     本画集呈现给大家的是潘公凯先生近作为主的水墨作品。实际上,这不完全是一本画集,其中还包括了他的一篇回顾性《公凯自述》和多位艺术史论学者的评论文章。我感到,只有这样由画、文、论汇合起来的综合结构,才能大致展现潘公凯先生的人生、思想与艺术世界,也让人看到他多年所践行的,乃是一条研史、求思、治教、探艺诸方面宛转关生、汇通化合的道路。   公凯先生出生于艺术大师门第,... 详细>>
    2011/10/28探寻花鸟画的现代之路
     提起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人们往往想起20世纪初期急于改革中国政治文化的改良主义文人的言论。经过100年的摸索,听到了太多有关革命、革新、融合、再造的言说,但对于已经掌握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来说,足以体现这些主张的具体成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而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人们越来越关心本土艺术传统的命运。   在目前正处于盛年的画家中,潘公凯是特别关注中国画... 详细>>
    2011/10/27公凯的画
     十几年前,由于对潘天寿研究的需要,我致函公凯,索要潘天寿诗文资料,没想到他竟寄来了早年出版的线装本《听天阁诗存》原书,这使我非常感动。一般画家家属对于史论家研究的支持很少能做到这样,因为他自己曾认真地梳理和研究他父亲的史料,深知研究者之苦衷,故能全力予以协助,公开资料而非私秘。   当然,没有潘天寿就没有潘公凯。读过《公凯自述》,更知除遗传基因之外,其父的人格... 详细>>

版权所有: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Copyright ?2005-2016
服务热线:
客服邮箱:fuwu@meishujia.cn 客服QQ:529512899
Processed in 0.027(s)   3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