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博物馆首页 / 博物馆概况 / 最新动态 / 学术研究 / 珍品赏析 / 展览活动 / 收藏理论 / 收藏知识 / 收藏视频 / 联系我们

        《地坛史略》

          《地坛史略》
             16开,平装,236页,199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王仲奋编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地坛建坛以来,唯一一本全面系统记载地坛460年(1530-1990)皇史及其沧桑的史料专著。本书通过祀典、建筑、文献汇翠三条线,结合图片、表格等引证对照,全面剖析介绍了北京地坛的过去和现在,详细地阐述了祭祀文化知识。全书约15万字,附图、插图、拓片、表格100余幅,彩色和黑白照片40幅,是一本集史料真实性、知识广泛性、理论实践性和趣味可读性于一体的研究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祭祀礼仪的系统专著,是研究《周礼》、《周易》的入门参考书。
           

                  王仲奋同志一向勤奋好学,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他锐意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故而不辞劳苦,从多方面搜集有关文献史料,经多年钩泥整理,并结合古建筑保护工作实际经验,文献与法式相互印证,终于写成了《地坛史略》一书。全书凡十万余言,并附有插图、照片、拓片等史证资料,内容相当丰富,可谓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值得着重指出的,有下列几点主要成就。
                  一、从传统生产方式来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根深蒂固的农业社会。人们的原始宗教信仰,不外祭祖与崇拜自然。祭祖有庙、祭天地日月山川有坛,故坛庙之设置,古即重之。“国之大者在祀,祀之大者在郊。”郊祀天地便成为历代封建王朝最为隆重的典仪活动。地坛是封建皇帝祭祀地祇神之场所。关于这一点,作者在祀典部分已有全面介绍。
                  二、为祀典服务的祝版、祝文、祭器陈设、乐舞场面、卤薄仪仗、陪祀扈从人员、颁胙及坛户、差役等等,作者在典仪程序中,以图文对照的方式都作了简明有序地说明介绍,使读者从中可以获知古代祭祀制度的梗概。
                  三、地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亦称方泽坛。坛制呈方形,方位北向。这是根据古代“天圆地方”和“地为坤卦”属阴的学说而特意设计的。建筑总体布局主次分明。分为祭祀区、斋宿区和管理区三部分。方泽坛、皇祇室是祭祀区的主体建筑,外壝之西有神厨、神库、祭器库和乐器库,再西为宰牲事。西北有斋宫,自成格局。
                  为保持内坛祭祀区的肃穆威仪,神秘森严的氛围,故将管理区的一应房舍都置于内坛之外,作必要的隔离,以防干扰,设计思想十分健全合理。
                  四、建筑设计模数。依据古代卦象说法,天为乾,地为坤。故地坛属阴,应取偶数,坛为两层。坛面墁石和台阶级数均取六、八的倍数。这是根据《周易》的说法。“阳卦奇,阴卦偶”。二、四、六、八、十为双数,叫偶数。阴字代表地,又叫“地数”,这种在阴阳五行学说支配之下所特定的设计模数,在《周易》里有深奥的哲理内涵,非片言只字所能阐明。
                  五、皇祇室、方泽坛和壝墙的屋面,皆用黄色琉璃,以象征”天青地黄”、“坤卦黄中”之意,是有来历的。
                  六、皇祇室和地坛牌楼的彩画装饰都很有特色,有别于一般的彩画做法。如皇祇室采用金凤枋心和玺彩画,地坛牌楼采用金凤枋心金线大点金彩画,它们都回避使用“龙”作图案,这与地坛属于“坤卦”地位有一定关系。
                  七、地坛牌楼的原貌考证。据作者考证,坛西门外原有清乾隆卅七年所建三间木牌楼一座,于1953年被拆掉。八十年代决定复建。根据遗址、史料及现存坛门开间尺寸,对照清代《牌楼算例》的设计规范反复进行分析探讨,作者从中推论出原有的造型特点和高宽的比例关系。认为应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木构牌楼,绿琉璃瓦顶。明间面阔7.2米,次间面阔6.3米,柱径0.6米,柱高6.6米。斗栱明楼10攒9踩,次楼8攒7踩,夹楼6攒5踩,边楼3攒5踩。所提意见,对于修复方案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有一定学术水平。
                  总之,该书对于地坛的祭祀制度、总体布局和建筑特点,作者的研究成果,使读者从中获得了不少历史知识和美学感受,应是一部力作。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    杜仙洲
                                                              一九九七年六月
           
          前言
                  北京地坛是我国规模最大、唯一幸存的帝王祭地之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清王朝推翻后,祭地之礼废除,坛庙野草丛生,建筑严重失修。跨入本世纪八十年代,地坛迎来了建筑全面修复和公园建设大发展的时期。我有幸参加了整个恢复建设过程,并负责工程设计与施工。
                  设计施工中,为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使经修缮和恢复的古建文物不失原貌,必须寻根于地坛的历史沿革、建筑格局、营造规制、祀典礼仪等资料。由于地坛历史上没有一本较为系统完整的史料专著,在查找史料依据时,犹如海底捞针。1983年初,我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了一个半月的资料,前半个月竟无一字收获。为使以后修缮不再遇到类似困难,我准备把自己通过图书档案资料馆,拜访老专家,寻访老居民、知情人中搜集来的零星点滴史料和个人在实地调查中获得的资料,一并加以归类系统化,撰写成一本地坛史料集。1986年北京市人大检查组来地坛检查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我在工作汇报中顺便谈了自己的想法。检查组负责人于杰老先生马上表示:“这很好,很有必要。地坛是京都第二大坛,应该有系统完整的史料专著。不仅要把过去的史料系统化,而且要把近来修缮发展情况都写进去,使地坛历史连续不间断”。遵照人大检查组的意见,地坛管理处和东城园林局领导先后责成我来完成此书。
                  此后,我正式开始了写作前的准备,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的点滴时间,长期奔跑于京都各大图书馆、历史档案馆、中国书店和北京古藉书店,拜访于老专家和原安外的老居民家。1990年完成初稿,次年完成第二稿,1996年秋进行第四次修定后,定名为《地坛史略》。国家文物局老专家、80高龄的杜仙洲先生在百忙中,用半年时间为本书审阅并作序,90高龄的北京市古建文物顾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士元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故宫博物院宫廷音乐专家万依先生为本书翻译清代祭祀乐谱。音乐专家黄海涛先生无私提供了导迎乐谱词及录音磁带。《地坛史略》在杜仙洲、单士元、于杰、万依、肖伯青、罗哲文等老专家和首都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南京孙中山纪念馆、清东陵资料室等图书资料馆工作人员的热情支持下,在百岁老人陈寿山等安外老居民的帮助下,今天付诸出版,圆了十年前一个共同的梦。作为作者甚为兴慰。借此,向各位支持者表示感谢。
                  《地坛史略》虽经十余载,四次修改而定稿,但仍受条件和本人水平之限,难免有欠切之处。除由本人自负外,还恳请专家、学者、知情者斧正。
                                                                 作  者    王仲奋
                                                              1997年9月25日  于北京
           
          目录
          概  述…………………………………………………………………………………… 1
          第一章  祀  典………………………………………………………………………… 4
          第一节  祭祀的起源…………………………………………………………………… 4
          第二节  祭祀等级……………………………………………………………………… 6
          第三节  地坛的祭祀对象……………………………………………………………… 7
          第四节  地坛的祀典日期………………………………………………………………10   
          第五节  “夏至”皇帝祭地(大祀方泽)典仪全程……………………………………13
          第六节  祝版、祝文……………………………………………………………………20 
          第七节  祭器与祭器陈设………………………………………………………………21
          第八节  祭祀乐舞、乐器、乐谱及舞谱………………………………………………34
          第九节  卤簿(仪仗队)…………………………………………………………………60
          第十节  陪祀……………………………………………………………………………61
          第十一节  扈从与守卫…………………………………………………………………62
          第十二节  颁胙…………………………………………………………………………63
          第十三节  坛户、差役及杂费…………………………………………………………63
          第二章  名人祀方泽诗选………………………………………………………………65
          第一节  乾隆御诗八首(清代)…………………………………………………………65
          第二节  刘士骥诗一首(明代)…………………………………………………………68
          第三节  施润章诗一首(清代)…………………………………………………………68
          第三章  建筑……………………………………………………………………………69
          第一节  建筑特点………………………………………………………………………69
          第二节  总体规制………………………………………………………………………71
          第三节  单体建筑沿革及功能…………………………………………………………74
           (一)   方泽坛…………………………………………………………………………74 
           (二)   皇祇室…………………………………………………………………………77
           (三)   神库……………………………………………………………………………79
           (四)   宰牲亭…………………………………………………………………………80
           (五)   斋宫……………………………………………………………………………81
           (六)   神马殿…………………………………………………………………………82
           (七)   钟楼……………………………………………………………………………82
           (八)   牌楼……………………………………………………………………………82 
           (九)   坛垣……………………………………………………………………………95
           (十)   神路、甬路……………………………………………………………………98
           (十一) 祠祭署…………………………………………………………………………98
           (十二) 其它……………………………………………………………………………98 
          第四节  新增建筑与设施 ……………………………………………………………101
          第四章  管理机构设置及俸禄 ………………………………………………………105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机构及俸禄 ……………………………………………………105
          第二节  辛亥革命后的机构 …………………………………………………………105
          第三节  解放后的机构 ………………………………………………………………106
          第五章  历帝御批、旨谕及文稿 ……………………………………………………107
          第一节  明代帝王的谕批 ……………………………………………………………107
          第二节  清代历帝谕旨奏批 …………………………………………………………110 
          第三节  清太常寺工程修缮奏批及账册登记 ………………………………………122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文稿 ……………………………………………………………134 
          第五节  解放以来地坛修缮文稿、记录及工程图纸资料 …………………………135
          第六章  文物 …………………………………………………………………………148
          第一节  皇祇室出土文物 ……………………………………………………………148
          第二节  明代青铜坛钟 ………………………………………………………………148
          第三节  明代青铜大锅 ………………………………………………………………149
          第四节  明代特型琉璃坛面砖 ………………………………………………………149
          第五节  祭器文物 ……………………………………………………………………149
          第七章  古籍疑问考证 ………………………………………………………………152
          第一节  地坛斋宫创建年代考 ………………………………………………………152
          第二节  帝王诣地坛亲耕籍田考 ……………………………………………………153
          附录I   北京地坛大事年表 …………………………………………………………155
          附录Ⅱ  调查统计表 …………………………………………………………………166
          附录Ⅲ  图片目录 ……………………………………………………………………172
          附录Ⅳ  祭祀供晶的配方及制作 ……………………………………………………208
          附录V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210
          编后语   ………………………………………………………………………………212
           
      最新动态
      ·“紫砂文化传播活动”在首博开幕
      ·“‘龙行天下’设计作品全球征集入围展”在首都博物馆精彩开幕
      ·“‘龙行天下’设计作品全球征集入围展”即将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法律服务助推首都文化五大联盟发展
      ·西城首都博物馆旅游咨询站成立
      ·探秘京味春节——博物馆探秘活动回顾
      ·北京最大规模文物修缮启动 将再现凸字形城郭
      ·国家文物局正式印发《文物安全与行政执法信息上报及公告办法》
      ·励小捷调研山西省文物保护工作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举行
      珍品赏析
      粉红色暗花绉绸绣花卉寿桃纹汉巾
      红缎绣喜相逢九团女夹袍
      蓝织金子孙龙纹妆花断蟒袍
      红柿蒂“福”字方补纹织金锦罩
      • 电话: 010-63370491 邮箱: dcmc@dcmc.org.cn QQ :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
      Processed in 0.406(s)   2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