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 (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博物馆首页 / 博物馆概况 / 最新动态 / 学术研究 / 珍品赏析 / 展览活动 / 收藏理论 / 收藏知识 / 收藏视频 / 联系我们

        永恒的鲁迅 [张竞]

          近来见过一本叫做《红色经典》的书,该书有一篇题为《青州说寿;一个永恒的范仲淹》,讲述山东青州建了一座很大纪念北宋官员范仲淹的庙,讲述范仲淹的历史和他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文采飞扬,叙述他忧君忧民,何时不忧呢?接着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自古至今传颂的名言。因此作者称之为“一个永恒的范仲淹”。这本书没有讲鲁迅的文字,大概作者只写他所熟悉的人物吧?我认为古代范仲淹留下给人感受的名言,封建时代的官员能否实践他的名言令人怀疑。近代的鲁迅的事迹实在,比范仲淹更为高大得多。鲁迅生活在国家和民族处在危亡的忧患时代,他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事业,为人民大众奋斗终生。他“做了中华民族一切忠实儿女的模范,做了一个民族解放,社会解放,为世界和平而奋斗的文人的模范”,“他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立了超人一等的功绩。”(1936年i0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维埃中央政府《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鲁迅是永恒的鲁迅。所谓“永恒”,是指他不会被历史所淘汰而消失。
           
          鲁迅的永恒意义,是鲁迅的思想精神智慧和业绩奠定了他的永恒的历史地位。鲁迅精神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鲁迅青年时是一位宣传科学的先躯者,1908年他发表《科学史教篇》,宣传世界科学发展史,总结西方科学的成就,阐明了科学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力量,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识。这种认识具有深远意义。他说“观于今之世,不瞿然者几何人哉?自然之力,既听命于人间,发纵指挥如使其马,束以器械而用之;交通贸迁,利于前时,虽高山大川,无足沮核:饥疠之害减;教育之功全;较以百祀前之社会,改革盖无烈于是也。孰先驱是,孰偕行是?察其外状,虽不易于犁然,而实则多缘于科学之进步。盖科学者,以其知识,历探自然见象之深微,久而得效,改革遂及于社会,继复流衍,来溅远东,浸入震旦(注:即中国),而洪流所向,则尚浩荡而未有止也。”
           
          鲁迅赞扬科学是“神圣之光”,和平时,“则为人性之光”,时危,即战争时期,将产生强者比拿破伦还要强大的力量。
           
          鲁迅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阐明必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的建设,并指出“特信进步有序,曼衍有源”,必须寻求科学的根本,他说“有源者日长,逐末者仍立拨耳”(意即立刻灭亡),这是批判清朝洋务运动没有学习西方科学的根本,舍本“逐末”,终归一败涂地。
           
          当前我国科学的发展繁荣的事实证明,鲁迅论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和必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建设的认识是正确的。鲁迅是宣传科学的先躯者。若鲁迅九泉之下有知,中华民族已经登上世界先进科学之林,他会笑了。
           
          二,鲁迅在1908年发表《文化偏至论》提倡个性解放以“立人”以至“立国”的主张,具有深远意义。个性解放,就是民主自由到今天社会主义社会仍有意义。个性解放同思想解放具有相同的意义,就是不受旧的制度和思想所束缚,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要实行个性解放。在封建统治社会里提出个性解放以“立人”,就是关系到改革封建社会制度问题。
           
          鲁迅在1908年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个性解放以“立人”以至“立国”的主张,在辛亥革命运动中树起了文化战线上彻底反封建制度的一面旗帜。鲁迅在阐明西方民主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变革社会制度,“政治之权,主以百姓,平等自由之念,社会民主之思弥漫于人心”,“凡社会政治经济上一切权利,义必悉公诸众人”才有可能。这就是说革命的变革是将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权利统归民主革命的人民所掌握,才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必须变革社会制度才能实现个性解放以“立人”的理想。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说明只有社会基础的物质变动,社会的上层建筑才能随着物质,基础的变动而变动,一切精神上的构造,也随物质的变动而变动,个性解放以“立人”的理想才能实现。
           
          鲁迅论述西方民主革命的社会变革,革命夺取政权之后,还要巩固政权,还要继续进行启蒙宣传教育,把实现平等自由的任务放在一切的首要地位,“继而普通教育以及国民教育,无不基是以遍施”。人民群众通过新的文化教育的洗礼,使一切旧的“习惯堕地”,旧的崇拜信仰“荡摇”,才能使人们脱离封建愚昧思想的束缚,才能“渐悟人类之尊严”,“顿识个性之价值”,因此“思想自由,凡百学求之事,勃焉兴起,学理为用,实益遂生。”这是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对于实现个性解放以“立人”,与变革社会制度的关系的概述。
           
          当年,鲁迅作为一个年青的文化战士的政治文化思想已经超过一般民主派的水平,但是他的“唤起”民众的思想和呼声,被当时浮光掠影的一派“排满”论调所淹没,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未能起到应有的历史作用。今天,有的历史研究者认为鲁迅当时没有起到历史的作用,而否定鲁迅的思想存在。这是不妥当的。鲁迅早期的几篇历史文献俱在,我们不仅要承认历史的存在,而且要充分肯定鲁迅思想精神的历史地位。
           
          鲁迅的“立人”的标准是什么?按鲁迅所说,摘录几条文字如下: 

          实现“思想自由”,“张大个人之人格为人生之第一义”。“掊物质而张灵明”,要具有智慧的人。
           
          要有“自觉”的人。“自觉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的人;能够“首在审已,亦必知人”的人。
           
          要有“先觉者”,能够唤起所有的“人群”的觉醒的人。当外敌侵略之时,敢于参与英勇反抗斗争的人。
           
          鲁迅最早将西方革命浪漫主义“摩罗”诗人和他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希望中国出现“争天抗俗”的精神界之战士。从此,鲁迅批判中国封建制度的愚昧统治,开始了他为改造黑暗社会制度而斗争的时代。
           
          鲁迅赞扬的“新人”,与鲁迅后来批判的愚昧落后的国民性的种种作一比较,进步的人类与落后丑陋的人类何等鲜明。鲁迅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今天,中国强大了,坚强的中国人,可以同世界强国抗衡了!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强国地位了,若鲁迅有知,他会欢欣大笑!
           
          三,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产生和发展不能是孤立的。关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建设问题上,鲁迅提倡“搜学问于世界”,以“唤起我国人之精神”,他早年对外国文化的择取,首先强调要适合中国国情,要“去其偏颇,得其神明”,要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中具有生命力的“血脉传统”,“别立新宗”,创造发展民族的新政治新文化。使处于落后状态的中华民族迎头赶上世界进步潮流。鲁迅对本国历史文化也是以择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认为古人的创造,古人的“呼吸不通于今”,只能是可供择取的遗产。反对全盘继承。鲁迅对中外古今文化的态度是双向选择,批判扬弃,合理的接受融汇和创造,使落后与进步的文化矛盾转化为进步文化的辩证发展观。他晚年发表的《拿来主义》思想一样,拿来要分析,要鉴别,一切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人民大众的利益出发。鲁迅的方向是正确的。
           
          四,关于物质享受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鲁迅主张“掊物质而张灵明”,即抨击剖释物质而重精神。从政权方面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而产生恶果来说,他指出,“不知纵令物质文明,即现实生活之大本,而崇奉愈度,顷向偏趋,外此诸端,悉弃置而不顾,则按其究竟,必将缘偏颇之恶因,失文明之神旨,先以消耗,终以灭亡,历世精神,不百年而具尽矣。”鲁迅总结西方历史经验,指出只贪图物质享受的社会弊端罪恶丛生。他说,“递十九世纪后叶而其弊果益昭,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观物质世界是趋,而主观之内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重其外,放其内,取其质,遗其神,林林众生,物欲来蔽,社会憔悴,进步以停,于是一切作伪罪恶,蔑弗乘之而萌,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十九世纪文明一面之通弊,盖如此矣。”鲁迅曾经批判一些自私自利的人,违背公共道德和公众的利益以肥已。指出这类人对社会的危害。今天看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一些人一切向钱看,贪图金钱物质享乐,走向犯罪堕落的道路。鲁迅强调“掊物质”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的观念具有永恒的意义。
           
          当前关于鲁迅研究和评论,说要走近鲁迅,重新审视鲁迅,有的论者对各种鲁迅评论,认为这不是真鲁迅,那也不是真鲁迅,但是他也并未讲出真鲁迅是什么样子来。只要是从鲁迅的事实出发,不是捏造歪曲,实事求是地评论都应该予以尊重。鲁迅逝世之后,爱国人±称誉鲁迅为“民族魂”。1938年蔡元培为《鲁迅全集》作的序言,与毛泽东的《鲁迅论》和《新民主主义论》中高度评鲁迅,两者都是全面肯定鲁迅的,但是两者各自视角不同,而显示各自评论的特点。蔡元培是从中国的学术史和艺术史的角度评价鲁迅的贡献。他说“为旧文学殿军的”有李越缦;为中国“新文学开山的”是鲁迅。即鲁迅是中国新文学道路的开辟者。毛泽东则从中国革命史,中国政治文化思想史的角度评价鲁迅为“三个伟大”的家,和“五个最”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数十年来,对上述三个全面肯定的评论,虽有不是出自反动阵营的个别人有些微词,但影响不大,而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拥护三个评论。因为这三者都立足于鲁迅著作内容的基本事实为依据的评
           
          论,是正确的。一种是鲁迅的学术艺术学者形象,一种是文学艺术家和政治文化思想家的形象,一种是忠贞的爱国者的形象。三者结合起来,就成为完整的伟大的鲁迅形象了。
           
          现在鲁迅研究比过去更深入了,但是都离不开文学艺术与政治文化思想的范畴。“文革’’时期,鲁迅被极左思潮所利用为极左路线服务,这与鲁迅本人无关;但是也应该正视鲁迅著作中被利用的内容。若没有其事,怎么会被利用呢?从反面又证明鲁迅思想精神很博大,能够有被利用之处。历来文艺思想有两种:为艺术而艺术,和文艺为人生,并且要改良这人生。历来也有人把文学艺术和政治的关系错误地视为对立的,不相容的。提倡文学远离政治而成为独立的“纯文学”。这也确有文学离开政治也能生存的事实,因为文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其自身的美学价值。历史上自古至今有许多没有政治内容,或政治内容很少的山水诗文,人情人性诗文的存在,但是不能得出一种错误的结论:文学排斥政治。鲁迅著作没有政治。鲁迅后期有四本杂文
           
          集被反动政权扣上“反动”著作予以查禁,就证明鲁迅著作的政治内容。中外古今都有许多政治内容的文学作品,例如鲁迅翻译《毁灭》,是一部战争题材的政治文学作品。鲁迅的小说创作宗旨是“为人生”,并且要改良这人生。他反映的不是社会重大历史事件,而是取材于民间生活,以小见大,把文艺与政治达到统一。他说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人们的不幸,陆续运用小说发表出来,提出改革社会的几个问题,以引起人们对于改革社会的注意。鲁迅提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要解放的问题。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这就是鲁迅文学中的政治。
           
          鲁迅研究者都承认鲁迅著作是反映社会的“百科全书”。鲁迅在《做“杂文”也不易》中称自己写“‘杂文’有时确很象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从高超的学者看来是渺小,污秽,甚而至于可恶的,但是劳作者自己,却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和人生有关,并且也不十分容易做。”鲁迅的杂文《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大部份内容是揭露批判依附军阀势力的走狗文人罪恶行径。又如鲁迅的《伪自由书》大部份是揭露批判国民党反动政权投降卖国罪行的杂文。瞿秋白说鲁迅的“杂文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鲁迅运用杂文的形式“表现他的政治立场”。这就是鲁迅关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鲁迅运用小说和杂文批判封建宗法社会的伦理道德,也是一种政治表现。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人说,当年鲁迅和毛泽东把孔夫子的脊粢骨都打断了,现在孔子又翻生了(指成立孔子学院),可见鲁迅错了。这是一种简单肤浅的认识。孔子和他代表的儒家学说,也应该一分为二,有糟粕也有精华。鲁迅和毛泽东并没有全面否定孔子.以及儒家学说,他们所批判的是孔子和儒家学说中维护封建宗法社会统治制度的阻碍社会进步
           
          发展的三纲五常,封建礼教伦理道德思想。扫荡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切污泥浊水,是正确的。鲁迅和毛泽东是永恒的。当前新儒学派也不应继承儒学中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的封建伦理道德的那一部份内容。
           
          鲁迅思想精神是博大的,他的伟大和贡献是多方面的,鲁迅的形象也应有多种形象,例如鲁迅是革命战士,孺子牛,文学艺术家,思想家,史学家,翻译家,诗人,青年导师等等综合起来就是全面的真鲁迅。
           

      最新动态
      ·中华货殖论坛【首次内地讲座】——鸦片战争前后100年的政、商关系
      ·2011年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论坛在连云港市举办
      ·我馆参加广东省直机关青年运动会获得可喜成绩
      ·“朝阳快乐营”一周年庆祝活动在我馆举行
      ·饶宗颐书画艺术学术座谈会在我馆举行
      ·华阳小学全体教师参加我馆新馆2011年“博物馆教师培训计划”
      ·“岭南风韵—饶宗颐教授书画艺术特展”在我馆开幕
      ·“角度——第二届广东青年画院画家作品汇报展”在我馆隆重开幕
      ·黄华华省长一行视察广东省博物馆
      ·泰国文化部副部长乌提空﹒音达普瓦萨参观我馆
      珍品赏析
      明林良双鹰图轴
      清顾符稹青绿山水轴
      清伊秉绶行楷诗轴
      明关思重岩积雪图轴
      • 电话: 020-38046886 邮箱: QQ :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珠江东路2号
      Processed in 0.273(s)   2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