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专访《收藏》杂志总编杨才玉

            访谈人物:杨才玉
          毛毛:圈内许多人士称您为“收藏界的大腕儿”,您自己认为呢?

            杨才玉:谢谢大家的厚爱,大腕不敢当。我的收藏起步较早,但成就不大。年轻时在北京上学期间喜欢上集邮,向同学收集信销票,有时也买一些盖销票。上世纪90年代前后,我在陕西省委机关组建了职工集邮协会,出任会长,协会搞得有声有色,还被评为全国的集邮先进集体,我也被评为先进个人。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逐渐喜欢上书画,因经济条件所限,无法购买书画精品,只是书画界的朋友每有赠予,这培养了我对书画的兴趣。对集邮和书画的爱好,为我创办《收藏》刊物作了很好的准备,像为种子的发育培养了适宜的土壤一样。至于“大腕”这个称呼是在九十年代的中后期随着刊物影响的扩大而流行起来的。后来我又和一些志同道合者共同筹办了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大家又推举我当会长。当时我的身份一个就是《收藏》杂志的总编,一个就是收藏协会的会长,再加上我后来又当了荟萃着众多文史大家和著名书画家的省文史馆的馆长,这样一来就确实进入了这个圈啦。我认为大家有这样的称呼,应该是我用这个《收藏》杂志,撬动了中国文化艺术品市场,给中国的民间收藏大潮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对中国收藏学的建立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全国的收藏家、广大的收藏爱好者以及从事收藏理论研究的文化工作者建立起了一个很好的关系,大家通过这样一个纽带互相联系、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也是《收藏》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所以现在有人问我收藏什么,我说我现在收藏收藏家,谁是收藏家我就收藏谁。    

            毛毛:您怎样看待自己的一生?

            杨才玉:我这一生在党政机关工作了47年,要评价我这一生的话,党政部门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也是我一生的依赖依托吧。我也以成为这样一个公务员自豪,在这些岗位上我也做出了自己的奉献,当问心无愧。但是如果从

            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大浪淘沙,要经过若干年、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出他在历史上遗留的痕迹和发挥的作用。

            我觉得我是闯进了收藏文化这个大草原里面的一个拓荒者,因为不管什么时候在中国收藏历史上我还是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现在张扬的中国的收藏文化,利用现在的传媒载体对中国的收藏文化进行广泛的传播,所以这种拓荒的作用是很大的。我曾经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我说从开始办《收藏》杂志我就进入了收藏小学的一年级,现在17年了,我已从收藏大学毕业了。从收藏的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和读者一起共同前进,随着刊物的成长一起成长,这十多年,影响和带动了这么多的收藏文化人共同成长,作为商洛人,也是对我们中国收藏文化的一份贡献吧,也算是对家乡的一种回报吧,这样一个在外闯荡了几十年的游子没有给家乡父老脸上抹黑。如果说幸运的话那就是“春江水暖鸭先知”。首先我比较敏感地抓住了一个好的机遇,早走了一步,再加上自己后来的努力,就干出了今天的一份事业。

            

            谈《收藏》杂志———中国藏界第一刊

            毛毛:著名评论家肖云儒曾经说《收藏》杂志是“中国藏界的名片、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芯片”,您怎样理解他的评价?

            杨才玉:感谢肖主席给予《收藏》杂志这样高的评价,这是对我们的一种鼓励吧。从另一个层面看,也反映了广大读者的心声,是广大读者发自内心对《收藏》的一种厚爱,反映了读者一种良好的愿望。大家希望《收藏》杂志能够起到藏家交流交友这个名片的作用,实际上有一些收藏家就是通过《收藏》杂志互相建立起了一种联系、一种交流,最后成为朋友。《收藏》无论从其在中国藏界的品牌价值还是知名度上来讲都具备名片的效应。中国历史的底片呢,就是《收藏》杂志以藏品反映历史,每件藏品后面都有很多生动的故事,通过不断地阅读可以把一些历史片段逐渐地串联在一起,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就会加深。从其所反映的内容来看,收藏就是人类文明的延续,是历史的直观再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所以能够一脉相承,文物收藏发挥了重大作用。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内容在《收藏》中得到充分体现。至于中国文化的芯片呢,因为这里边反映了很多的文化艺术,通过阅读能提高大家的文化鉴赏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当然我们做的与“三片”的要求还有距离,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吧。

            毛毛:《收藏》杂志17岁了,您认为它成功在哪些方面?

            杨才玉:《收藏》是中国内地创办最早、在中国藏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类期刊,它坚持“雅俗共赏、中间偏上”的定位,既照顾到从事传统大项收藏的读者,又充分兼顾普通收藏爱好者的需求。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收藏文化宣传阵地。

            《收藏》现在发行近十万册,多层面、多角度地向人们展示着古往今来千奇百怪的收藏世界。据调查,平均每本杂志的阅读率是10人,最多的有100多人,有的藏家不愿意叫别人看,因为害怕看了以后对他的杂志有损伤,许多人看这个杂志他要先洗手,洗完手后恭恭正正地看,而且看完以后还要用塑料袋把它封起来,当作宝贝一样。

            回顾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既有创业的艰辛,也有成功的喜悦。如果说有成就的话,首先它的诞生填补了国内期刊界的空白,结束了中国内地无收藏类期刊的历史。《收藏》从创刊至今一直深受读者的推崇和喜爱,影响力及知名度与日俱增。尽管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国内藏刊不断涌现,它们都各有特色,各有市场。但许多读者经过鉴别对照后觉得还是《收藏》好,因而读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藏刊不少,《收藏》最好”。由于《收藏》在业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所以被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高度肯定和褒奖。1999年10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并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1年3月被列入“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行列;2003年1月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2005年1月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这是收藏类期刊中惟一连续三届入选国家期刊奖阵容的刊物,在收藏界绝无仅有。

            毛毛:您在许多场合都说收藏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

            杨才玉:过去收藏是一种爱好,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满足了,就会追求精神上的需求。这样很多人就喜欢上了收藏,所以许多人把过去的一种爱好变成现在的一种追求,进而变成一种事业,变成一种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许多收藏爱好者甚至把他家人都带进了收藏的领域。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收藏深入发展的一种必然的结果,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

            谈艺超网站———全国一流的艺术品超市

            毛毛:请介绍一下艺超网站的运营情况?

            杨才玉:《收藏》杂志较早建立的是玉龙收藏网。玉龙网站主要是为宣传《收藏》杂志服务的,但是随着杂志的不断发展,这个网站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06年6月,《收藏》杂志携手北京艺超网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共同打造了一个大中华艺术品投资门户社区———艺超网(www.cangcn.com),旨在为全球收藏爱好者、投资者、艺术企业、艺术家等相关人群打造一个交流、交友、交易的平台,为藏家提供艺术品收藏投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艺超网目前发展势头很好,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被网友称作“学者的园地、藏友的乐园、市场的纽带”。艺超网积极开拓,锐意进取,在所有的艺术品类网站中,第一家推出了关注藏家的电子杂志《艺超往事》;第一家推出了关注藏界现场的网络视频直播、点播系统;第一家推出了藏友线下的沙龙活动———“收藏投资沙龙”,同时还与多家文博单位和古玩城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坚持藏友在网站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依托网友办网的核心理念,“艺”为精美雅致、经典永恒;“超”为非同一般。我对它寄予很大的期望,力争把“艺超网”打造成一个全国一流的艺术品电子商务平台。

            

            谈家庭———是我事业的最大支持者

            毛毛: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家庭对您的事业的影响有多大?

            杨才玉:家人是我事业最大的支持者。你想,在那样一种特殊的情况下,用兼职的形式创办这样一个杂志,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的爱人王菊梅当时她在省百货公司上班,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参与进来,替我料理一些事情,这对我帮助很大。后来随着杂志的不断发展,她又担负起了发行、广告和经营方面的工作,成了我的贤内助。两个女儿呢,她们都有自己的事业,一个在部队从医,一个在深圳的南方证券公司,但是后来受我的影响,慢慢地也向这方面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孩子我不勉强要求她们,一切顺其自然,她们愿意在哪个方面发展,就鼓励她们在哪个方面发展,但是如果对收藏感兴趣,我表示欢迎,并且会尽力帮助她们。

            

            寄语商洛文化———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毛毛:您主编的《收藏》杂志在商洛也有不少读者;您怎样看待《收藏》杂志对推动商洛市文物事业和民间收藏事业的发展?

            杨才玉:我们商洛历史悠久,无论在地下、地上都遗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历代都有收藏爱好者的笔迹遗物和光辉历史。特别是继商州紫荆文化遗址挖掘之后,东龙山文化的发现又引起了国内外考古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在民间收藏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从事收藏和集邮者达8000多人,仅集邮就达5000多人,集书画、钱币、纪念章、文房四宝、烟标门票、粮票、油票、布票、奇石盆景、书报杂志、篆刻刺绣、剪纸雕塑等收藏类别也大有人在,真是千姿百态、五花八门。离退休干部殷廷明和高毛两人收藏毛主席像章1.3万多枚。商州监狱管教干部王晓龙同志收藏《收藏》杂志,从创刊号至今从未间断。商洛市邮电局退休职工张英华目前已集藏剪纸品类100多种近千件。这充分体现出商洛革命老区不但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戏剧之乡、书画之乡、诗词之乡,也是收藏之乡。

            虽然现在商洛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但商洛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在文化产业方面做文章,商洛就一定会有大发展。随着蓝商高速路的开通,以后商洛就变成了西安名副其实的后花园了,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到商洛去欣赏大自然,感受商洛文化。

            我希望商洛的文化人应该在这样一个大好环境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涌现出更多像贾平凹、京夫这样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出现更多像《屠夫状元》、《月亮光光》这样闻名全国的花鼓戏,用文化带动商洛经济的发展。作为一名在外的游子,希望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以后有机会,我还会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算是游子对故乡的一种报答吧。(完)


      艺术家推荐
      孙连刚
      韩金华
      刘浩锋
      刘见鑫
      朱明
      肖超
      本刊专访
      ·【鲍建和】访甘肃省收藏协会主...
      ·【戴浩石】专访:侣明室收藏展
      ·【林家如 】尤仑斯重要当代中国...
      ·【杨才玉】专访《收藏》杂志总...
      ·【一言】翰龙雅集首届珠友会...
      ·【吴冠中】丹青圣手 艺术良心...
      ·【五大师】传承创新 五凤齐鸣...
      ·【巴林石】走出草原示众人 —...
      ·【风眠】诗意的孤独 ——林...
      期刊资讯
      ·一枚少见的咸丰宝苏局当百大钱
      ·海帆留踪——荷兰尼汉克先生捐赠明清贸易瓷
      ·盛观熙盛赞《收藏·趋势》
      ·“故宫学”让故宫升级
      ·昔人已去? 墨宝永存 ——我收藏的张岱年、季羡林墨宝
      ·话说“周大洋”
      ·笔端流淌着人文情怀 ——沈从文的一通手札
      ·真草隶篆 各领风骚 民国四大书法家
      ·慈祥和悦 巧捷万端 长安出土的北魏石佛造像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说宝网 世界古董网 新浪收藏 金銮博物馆 翰墨书画网 中国当代艺术联盟 博宝艺术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703(s)   3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