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十八世纪中国瓷绘上的西洋人物

          十八世纪中国瓷绘上的西洋人物
          在中西瓷器贸易达到鼎盛期的18世纪,中国瓷器装饰上出现了西方的人物、花卉、建筑及徽章等种类丰富的西洋图像,瓷器也成为中西方艺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此时西洋艺术东来,除仿古外,并模仿西洋瓷之绘画,如圣母像,碧眼卷发之人物等,此系以前所未有者。”瓷绘西洋人物图像不仅丰富了瓷器的装饰题材,有助于西洋绘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更为国内了解西方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等各方面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青花瓷上的西洋人物图像 
            明清两代,景德镇产青花瓷步入昌盛时期。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废除海禁政策,以青花瓷为主要品种的外销瓷大量销往海外,为适应西方人审美需求的西洋图像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外销的青花瓷上。订制瓷器早在16世纪早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还只是为了满足少数葡萄牙皇室贵族或泛海东来的商人、传教士的具体要求而制作,数量有限。荷兰人的到来使这一行为更加普遍化。
            中国瓷器的输出,有清政府对各国外交使节的“赐赠”和对外贸易两种途径。一般来说,赐赠出国的瓷器都是官窑瓷,而贸易输出的多是民窑器。明中期以后,民窑青花瓷的烧造数量已大大超过了官窑瓷,以致有人评说“最好的青花瓷器不是为皇帝制作,而是为私人买家和贸易者而制作”。外销瓷以民窑烧制为主要生产途径,更利于外商提供画样,便于烧造适应外销需要的青花瓷样式。清《景德镇陶录》载称:“洋器,专售外洋者,有滑洋器、泥洋器之分。商多粤东人,贩去与鬼子互市,式样奇巧,岁无定样。”在大量的外销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景德镇民窑按照海外订单特地生产的,产品的种类、造型、装饰根据欧洲市场的不同需要而特制。包括西洋人物在内的各式西洋装饰图像被应用到青花瓷的装饰上,成为这一时期广受欧洲人欢迎的装饰题材。
            西方市场的急剧扩大刺激了中国瓷器的外销,输入欧洲的产品数量激增,一定程度上改变了18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17世纪,中国外销瓷在欧洲被视为奢侈品、收藏品和珍贵器皿,随着18世纪中西瓷器贸易的蓬勃发展,瓷器不但成为新兴的中产阶级的必用品,而且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外销青花瓷器上的西洋人物图像因之更加丰富,出现了以田园风情画为画稿的风景人物图像。
            在18世纪中西方艺术与文化交流中,以西洋人物作为瓷器装饰的主题成为显著的中西融合的典范。无论是幽静淡雅的青花瓷还是艳丽多姿的彩绘瓷,都在以西洋人物这一特殊的装饰题材,表达着特定文化背景下,中西融合所体现出来的多样化艺术形态。这些西洋人物图像拓宽了中国美术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视野,凸显了瓷器在中外文化交流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艺术家推荐
      孙连刚
      韩金华
      刘浩锋
      刘见鑫
      朱明
      肖超
      本刊专访
      ·【鲍建和】访甘肃省收藏协会主...
      ·【戴浩石】专访:侣明室收藏展
      ·【林家如 】尤仑斯重要当代中国...
      ·【杨才玉】专访《收藏》杂志总...
      ·【一言】翰龙雅集首届珠友会...
      ·【吴冠中】丹青圣手 艺术良心...
      ·【五大师】传承创新 五凤齐鸣...
      ·【巴林石】走出草原示众人 —...
      ·【风眠】诗意的孤独 ——林...
      期刊资讯
      ·一枚少见的咸丰宝苏局当百大钱
      ·海帆留踪——荷兰尼汉克先生捐赠明清贸易瓷
      ·盛观熙盛赞《收藏·趋势》
      ·“故宫学”让故宫升级
      ·昔人已去? 墨宝永存 ——我收藏的张岱年、季羡林墨宝
      ·话说“周大洋”
      ·笔端流淌着人文情怀 ——沈从文的一通手札
      ·真草隶篆 各领风骚 民国四大书法家
      ·慈祥和悦 巧捷万端 长安出土的北魏石佛造像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说宝网 世界古董网 新浪收藏 金銮博物馆 翰墨书画网 中国当代艺术联盟 博宝艺术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696(s)   3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