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投资》(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一见钟情的爱和不止息的追寻——何凯思和中国当代艺术

            (1/1)何凯思收藏作品:杨少斌 无题 1996年 布面油画 140 x 110 cm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在开始和Cees Hendrikse聊艺术之前,他看起来只是个有着荷兰人典型身材,高大温和的西方大企业退休高管。然而一旦艺术的话匣子打开,那个真正的Cees Hendrikse就出现了!当他说他退休后在各地旅行看艺术,还有自己如何对中国当代艺术着迷,尤其是讲到喜爱的作品,Cees Hendrikse会进入忘我的状态,配合夸张的手势,发射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热情。

          Cees Hendrikse有个和他的荷兰名发音接近的中文名字:何凯思,这个来自荷兰的收藏家,在荷兰最古老大学之一的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法律和经济系双主修毕业后,就进入了荷兰的天然气公司,在人事组织部任职,直到从高阶主管的位置上退休。

          从学生时代开始,何凯思就一直是学校里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在他任职的天然气公司,他担任艺术社团的主席有十五年之久。因为收藏,何凯思和荷兰的美术馆有着紧密良好的关系,他参与了格罗宁根美术馆的建立,担任美术馆的董事顾问,也是美术馆之友的主席。除此之外,他还是专门推动荷兰摄影艺术的Wertheimer foundation基金会的主席,参与建设了荷兰摄影美术馆,身兼数个艺术机构的董事或是顾问身份。

          何凯思的收藏家生涯开始于六十年代中期。当时吸引他的是欧洲抽象表现主义,二十几岁的他,和在学校里认识的妻子都有着对视觉艺术浓厚的热情,两个人常常一起去美术馆、画廊看展览,对视觉艺术进行探讨。六十年代中期,欧洲抽象表现主义的潮流来到荷兰,二十五岁的何凯思和他当时的女朋友,也是他日后的妻子,买下了一张抽象表现主义的画,这张画是何凯思当代艺术收藏的开头。

          199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最重要的当代美术馆Stedelijk Museum为驻留艺术家方力钧举办了个展,在这个展览上,何凯思第一次接触到了当代中国的图像。他形容:“当时的感觉非常惊艳,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视觉符号,和我过去习惯的当代艺术风格完全不一样,你可以说这是一见钟情!”展览之后,何凯思收藏了方力钧的作品,这是他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中的第一件作品,从那之后,何凯思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热情就如同燎原之火,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荷兰当代艺术圈对于中国当代的认识非常少,收藏家们也兴趣缺失,虽然1993年有了第一个巡回欧洲的《中国前卫艺术展》,但是展览上也只有八十年代的作品,并不全面,一直要到98年方力钧的个展,荷兰当代艺术圈才算是第一次见到具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当时大部分荷兰收藏家对于中国当代的反应无非是“庸俗”或是“不重要”,只有何凯思和其他极少数的收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兴趣,开始收藏。

          虽然何凯思从1998年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甚至在出差的时候,他也会去找寻中国当代的身影,像是他第一张张晓刚的作品,就是在新加坡的画廊所购,但是何凯思真正来到中国,却是两年后的事了

          方力钧之后,何凯思夫妇陆续在其他中国当代的相关展览上,接触到杨少斌岳敏君等艺术家,进而收藏他们的作品,2000年,何凯思从天然气公司正式退休,开始了他在中国的旅程。“在我到中国之前,我已经有一些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了,我还记得我们到中国的第一天,空白空间的亚历山大邀请我们去一个开幕式的晚餐,那天晚上,我见到了方力钧张晓刚,和许多我收藏作品的艺术家,虽然那是我们在中国的第一天,却有了像在家一样的感觉!”除了艺术家之外,那天晚上何凯思夫妇还认识了王莎冰(Sabina Wang),王莎冰在何凯思日后建立中国当代收藏的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她带着何凯思夫妇拜访许多艺术家的工作室,协助他们一起建立并且更加完善收藏。

          2008年,在第一次看到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十年后,何凯思在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Groninger Museum)的邀请下,策划了“写在墙上(Writing on the Wall)”展览,这是格罗宁根美术馆当年度以中国为主题的大型公众活动的一部分,美术馆希望何凯思能就中国当代的诞生和突破策划一个展览。虽然自九十年代起,政治波普因为强烈和具辨识度的符号性,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但是何凯思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起源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开始于八十年代初期。文革结束之后,政治宣传画的功能和地位已经不如以往重要,再加上八十年代社会风气较过去更加开放,因此出现了一批以写实风格为主的艺术家,像是陈丹青、何多苓等,这些被称为‘伤痕美术’的作品,脱离为政治服务的角色,开始了以中国人真实生活为主要题材的探索,这是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开端。”

          为了这个展览,何凯思邀请王莎冰共同策划,研究收集了上世纪八、 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写实主义作品,展览名称“写在墙上(Writing On the Wall)”,在英文文学里有上天显灵,在墙上显现对未来预言之意,展览中的作品多来自于何凯思的收藏,其中一张何多苓和艾轩共同创作的《第三代》,被选为展览画册的封面,在这张作品中,除了何多苓和艾轩自己的形象外,还有张晓刚、翟永明、刘家琨等当时在成都的年轻艺术家,如展览题目所言,画面里的所有人后来都成为中国当代文化和艺术界的代表人物,何凯思藉由策划这个展览,表达自己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观:“我认为这批写实艺术家在‘后89’的国际光环之下,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被低估了,他们每个人绝佳的绘画技巧,令人惊艳!”。

          从抽象表现主义的收藏,转到中国当代,这其中不光是审美的转换,还有对一整个未知文化的探索,何凯思说:“中国当代和我以前知道的当代艺术非常不一样,对我来说,一见钟情之后,我开始了对中国当代的研究,这个研究,不光是针对艺术,而是对整个国家、文化、语言的学习”,今年已经六十几岁的何凯思持续在学中文,希望有一天能和中国艺术家直接用中文交流。

          从98年在方力钧的展览上第一次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十二年不到的时间,何凯思除了有自己的中国名字,还拥有了大约150件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当年大多数收藏家不看好的主题,已经被他走出了深度和知名度,何凯思在几个荷兰的艺术机构都策划过相关展览,成为在荷兰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专家之一,长期耳濡目染之下,何凯思的大儿子也在北京开了家画廊。退休之后的他,前几年在北京买了房子,定期和妻子往返于中国和荷兰之间,当被问到这一切是不是有完善的计划,何凯思说:“没有,这一切都是一点一滴慢慢发生的,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又会带动另一件事情。”何凯思和中国当代的缘份开始于一见钟情的好感,但是这份越烧越旺的爱,是他持续不懈地研究,以及努力做功课所换来的成果。收藏是一条靠对艺术的热情走出来的道路,想开枝散叶,没有努力浇灌施肥,哪有甜美果实可以尝。

      艺术家推荐
      杨小薇
      吴山明
      贾平西
      杜滋龄
      程大利
      冯骥才
      本刊专访
      ·【丘小君】《艺术与投资》丘小...
      ·【张子康 】数字化收藏 建立当...
      ·【张明】张明收藏:收藏中的异数
      ·【张明】张明收藏:收藏中的异数
      ·【原一男】原一男:“我”的纪录片
      ·【阿尔弗雷德·雅里】论阿尔弗雷德·雅里剧团
      ·【大豆】专访“Arthub...
      ·【陆浩民】台湾画廊协会资深顾...
      ·【傅抱石】傅抱石:精品高价主...
      期刊资讯
      ·摄影,如何欣赏?如何收藏?能投资吗?
      ·一见钟情的爱和不止息的追寻——何凯思和中国当代艺术
      ·何国 关于“道德”项目第八幕的策展手记
      ·怡桥财经:搭建艺术与投资的桥梁
      ·《艺术与投资》在北京798东八时区书店举办发布会暨酒会
      ·白玉为堂金作马清宫玉器十年飙涨十倍
      ·弥漫舛途的甜蜜与惆怅中国美术馆维利·艾森施茨个展
      ·巴黎佳士得亨利•卡蒂尔布列松百件摄影作品专场拍卖
      ·金融危机下艺术品市场的投机买卖调查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文化产业研究网 雅昌艺术网 中国当代艺术联盟 中国经济信息网 经济网 四川美术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027(s)   3 queries cached
      update:60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