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访问个人艺术馆 返回总站>>
中国美术家网
何多苓官方网站
http://heduoling.meishujia.cn
我的主页 我的简介 我的作品 艺术思想 我的相册 名家点评 画集出版 媒体介绍 艺术视频 我的访谈 获奖收藏
    名家点评
    2012/07/05“乡愁”的找寻与出走——何多苓和他的绘画
    何多苓因“伤痕美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闻名全国。然而,“伤痕美术”并没有被系统和严谨地清理过,这也导致了许多对何多苓及其创作的不同理解。“伤痕美术”并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概念,对于不同代表人物而言,其意义、内涵或许并不相同。何多苓早期的作品中的“伤痕”绝非《父亲》《为什么》《1968年X年X日·雪》《枫》等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肉体和精神的现实伤害,甚至不是对历史记忆的简单反思。何多苓的“伤痕”并没... 详细>>
    2012/07/05何多苓:从不主流也从未消失的旁观者
    综述   内容提要:“我觉得他们对于政治的关注程度已经超越我的底线了。我从来都不会画那些东西。”     何多苓:从不主流也从未消失的旁观者   本刊记者/杨时旸   “我觉得他们对于政治的关注程度已经超越我的底线了。我从来都不会画那些东西。” ... 详细>>
    2012/07/05画家何多苓:一种高明的若即若离
      何多苓的作品某种程度上是他周围小圈子的集体精神肖像。从一开始,他的作品就带有强烈的“文学性”。   何多苓说一口挺标准的普通话,还带些微后鼻音和儿化音,在这个年龄的川人中少有。可一旦说起川话,语调就变得既放松又灵敏。语言的转换本质上是思维和身份的转换,一个艺术场中的何多苓和一个偏居成都的何多苓,在清晰的逻辑中有着模糊的一致性。他似乎一直都不在潮流中,但也从未... 详细>>
    2012/07/05再问何多苓
    范迪安:另外一个还是要把何多苓放在整个中国艺术的当代性,有时候不见得用中国当代艺术这个词来界定,而是把他放在中国艺术的当代进程中来看看有什么学术价值,可以引起我们今天对于视觉文化、视觉艺术深入的思考。因为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整个中国艺术应该说生态已经初步形成,艺术样式、艺术的表现方式也完全多元多样,但是这里面难免在这样一种普遍的纷繁的过程中、纷繁的状态下又好像大家觉得没有什么,就是中国文化、... 详细>>
    2012/07/05中国大变革时代的知识分子艺术家何多苓
    中国艺术在过去三十年里呈现出波澜起伏的景象,不同艺术观念和风格样式构成了纷繁的景观,这对应了处在的剧烈变革中的中国现实,也为建立起中国艺术与中国社会的关联提供了充分的视角,然而,复杂的艺术现象也为把握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属性造成了困难,尤其给认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造性价值造成了许多迷惑,在肯定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性价值时,尤其需要对一批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做清晰的观察,从而辨识他们在当代艺术整体历程... 详细>>
    2012/07/05易英:何多苓艺术生命的河流
    一件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往往不是由作品自身决定的,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也是他所料不及的,因为他不是想表现社会,更没想针对性地表现社会的重大主题。但是,不管从大环境还是从小环境来看,人们都会认为何多苓是追求政治性的主题。这幅画确实也适合了当时的政治要求。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起点,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1979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短的时间内,农村的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详细>>
    2012/07/05何多苓:忧伤孤独的隐者
    1、灰   要探究一个艺术家的缘起和生成,地理因素是不能缺席的。在中国当代艺术史文化史上,何多苓这个显赫但低调的名字跟成都这个城市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何多苓,自然是成都的一张名片,但成都对于何多苓来说是什么呢?故乡?是的。定居地?是的。创作和生活的基地?是的。还有什么?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对何多苓说要采访他。我以为我会问... 详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末页

版权所有: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Copyright ?2005-2016
服务热线:
客服邮箱:fuwu@meishujia.cn 客服QQ:529512899
Processed in 0.151(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