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天地》(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文物天地》:往事丹青

          2003年12月10日,应黄永玉先生之约,我参加文化部、中宣部颁发他“成就奖”颁奖仪式。主持人一句“请7位老先生上台领奖”,黄永玉、吴冠中等获殊荣的7位老先生徐徐向台上走去。黄永玉先生穿着西服,迈着轻盈的步子,像个小伙子一样,红光满面。他也的确是最年轻的一位:80岁!

            随着主持人的介绍,我知道岁数最大的是福建省雕刻艺术家曾竹韶先生。他以雕刻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虎门销烟”及孙中山半身像等著称。95岁,差不多就是一个世纪!

            介绍到黄永玉先生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他一幕幕艺术、生活的情景:美丽动人的“阿诗玛”香烟包装,震惊全国的“批黑画”,毛主席纪念堂坐像的背景设计;文革结束后,第一套生肖邮票中第一张猴票的发行;还有不管你爱不爱喝酒,几乎人人都知道的名酒——“酒鬼”酒的包装设计等等。80年的人生旅程,充满着怎样的辉煌与震颤!我的心颤抖了,眼睛模糊了,看着眼前模糊的黄永玉,我的脑海里慢慢浮现出一批老人的影子:傅抱石、李可染、李苦禅、黄胄、蒋兆和、程十发、黄苗子、白雪石、启功……。他们有的还健在,有的确切地说,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已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了。

            这些可敬可爱的老人们用毕生心血,为了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值得庆幸的是,在我这60年的人生之中,有整整40年的时间和这些可敬可爱的老人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一天,某一件事,某一幅画都永远不能使我忘怀,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能有幸和这些老人们或多或少有所交往,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艺术成就,都永远让我敬佩;他们的品德,永远是我心目中的榜样。回想起和这些可敬可爱的老人们相处的日子里所发生的事,那真是一种甘美的享受啊。美好的东西不应该独自占有,我想借鸡年来临之际把这些美好的回忆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我喜欢画”

            1962年,那是受“三年灾害”影响的困难时期,因吃不饱,很多大学都不招生,更不用说出身好坏等原因。暑期过后,我以高中毕业生身份被北京市文化局招了去。那年,我刚好20岁。听说我被文化局录取了,同学们说:“陈岩,我们以后看戏、看电影可不用花钱了,找你去。”我听了以后,很茫然,不知说什么好。

            北京市文化局坐落在西长安街靠近的一个院子里。等我到了那里时,已有十几位同学都在报到处等着了。一位姓张的同志把我们一个一个分别叫到屋里谈话。我开始有些紧张,不知他会问些什么,分配到什么单位去。我一个高中毕业生,真的要卖票去吗?

            一谈话,才知道谈话内容是那么简单,令我不曾想到,简单得直到今天,也从未忘记。

            在我前面被叫进去的是小徐,我在外面听见面试的同志问他:“你喜欢什么”?

            “我喜欢书”。“好!你到中国书店去”。

            轮到我,“你喜欢什么”?“我喜欢画”。“好!到文物商店去”。

            天哪!就这么简单?!也就是这么简单的回答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人在世上大都活个几十年,有的上百年,大多数时间会平平常常过去。可有时,某一刻、某一件事、某一句话,就会决定你的一生的命运走向。我想,人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形吧。我当时就因为这一句话的回答,使我和书画及书画艺术家打了几十年交道!

            多少年后我都在想,要是我也回答喜欢书呢?那很可能我这辈子就不会有和这群可敬可爱的老人们相处的缘分了。那该多遗憾啊!

            我常常问自己,当时为什么回答喜欢画呢?细细想来,决不是没有来由的。

            1942年,我出生在河北清苑县耿家桥村,那是大平原中的大平原。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硝烟弥漫的年代中度过的,我们家除了一间西屋是牲口棚外,就是一拉溜的五间破土坯北房。一遇阴天下雨,屋里就摆满了接雨水的盆盆罐罐,奶奶还时不时地冒着雨屋里屋外查看房会不会塌下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因为我爷爷,叔叔,姑姑,姑父等都是农村教员,叔叔可能是解放前即从事农村教育最老的教员之一(至今还健在)。也可能是有点知识的原因吧,主屋北墙上总挂着一堂书画,中间是幅山水画,两边是副对联,上联是“尊鼎盘彝出蝌蚪”,下联是“深山大泽生龙蛇”。书画裱工破旧,但在小孩子的眼里,我们家比别人家好看得多。在那个时期的河北农村,我家这种景象也算罕见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随父母到了北京,家就在西琉璃厂西边的北柳巷23号,上下学都得经过荣宝斋,有时候我就进去看看画,店堂里满墙挂的不是画幅就是字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吴光宇画《踏雪寻梅轴》:一少女身披大红斗篷在漫天大雪中伫立,四周不是盛开的梅花,就是随风摇曳的翠竹,真是美极了。

            在荣宝斋的店堂里,有时偶尔也看到这样的场面,有人拿了画到店里来卖,小徒弟喊一声“师傅”,这时会从里屋走出一位老师傅,卷着大白袖头,拿过要卖的画看了看,然后若无其事的说:“假的,不收”!

            神了,一看便知真假,真神了!

            这些,在我少年时期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世纪之交时,全国政协编辑出版《近代国画名家》巨型画册,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写了书名。此画册选出了自清末以来近150年中成就最大、影响深远的画家72名。以任熊开头,至黄胄结尾,编委主任是启功老先生,编委是由十几位当代最著名的书画家组成,由我和陈履生先生负责具体的编审、设计、出版。我特意请北京画院的王明明院长把院藏吴光宇《踏雪寻梅轴》提供出来编入此册(吴光宇是入选的72位画家之一)。

            “我喜欢画”这句话,现在看来不是随便说的。没有以上那些感受,我怎么会无由的喜欢画呢?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对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是多么重要!

            从此,我就开始了文物商店的学徒生涯。

            学徒琉璃厂

            琉璃厂,这个京都的地名儿大家并不陌生,但为什么和书画古董联系起来?很多人就不大知道原由了。

            除琉璃厂,北京还有大木厂、台基厂、砖瓦厂。这四个厂子都是明朝定都北京后,为修建皇城生产建材的厂子。琉璃厂分为琉璃厂东街和琉璃厂西街,主要烧制皇宫用的琉璃瓦。当时的琉璃厂,地面是七沟八叉的河道与桥梁。河道可直通西山,用来运载烧制琉璃瓦所需的材料等。不止琉璃厂是这样,连现在的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南面等地方原先也都是河道、码头。如今只给我们留下一些淡淡的痕迹。

            琉璃厂地处京城东南,来自东南、西南的经商和赶考人,抵京首先到达此地,因而这里会馆、旅店多;又因此地原有很多旧窑,除了原来烧制琉璃瓦以外,随着皇宫的建成,也逐渐烧制一些作画用的文具、假古玩。尤其是赶考的举子们到琉璃厂附近住宿,书肆、南纸店、湖笔店、古玩字画店应运而生。600来年的沧桑、充实,举世闻名的琉璃厂就形成了,现在的荣宝斋、来薰阁、宝古斋、韵古斋、庆云堂等几十家老字号就是镶嵌在文化街的几颗耀眼的明珠。

            文革时期,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初,国务卿基辛格数次秘密访华,每次来京必到琉璃厂参观、购物,基辛格曾对我们讲“不来琉璃厂等于没来北京”。在当时专门介绍世界著名街道的书籍中,琉璃厂文化街号称‘博物馆街’。原来烧制琉璃瓦的厂子就这样变成了著称于世的‘文化街’。

            我工作那年,北京文物商店刚从新华书店、中国书店、外文书店、文物商店四马分肥的联合体中独立出来。管辖的大部分店铺,集中在琉璃厂,如宝古斋、庆云堂、墨缘阁、翠珍斋、振环阁等,文物商店总店也坐落在琉璃厂。此外,设立了西单综合门市部、东四万聚兴、西城悦雅阁,以上门市除翠珍斋外,都设有内柜。所谓内柜,就是专门接待各博物馆、图书馆、研究部门、学者及局级以上的高干所在,所提供的货物,原则是各博物馆等研究部门没选中的较好的文玩书画。在这些高干中,除了一些爱好书画古玩的部长局长,就主要是毛主席身边的几个大秘书,如田家英、陈伯达、康生、邓拓等等。

            我们这批学生有五名被文物商店招来。后来才知道,这可是解放以后,古玩行招收的第一批学徒,全是高中生,不管如何,我们先占了个第一。

            报到的第二天,那位面试我们姓张的同志,带着我们把所有的门市部都走了一遍。他一边带我们认门,一边把我们分派到韵古斋、万聚兴……。我被分配到新街口的悦雅堂。

            第三天,我就上班了。悦雅堂地处新街口南大街,与护国寺、宝禅寺交叉的十字路口西北角,悦雅堂右边是白雪照相馆,左边是稻香村(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一想到这里,我就总觉得那是发生在昨天的事啊!一大清早,我穿着白汗衫,毛蓝裤子,下了公共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到了,在进门之前,心里那种紧张的劲头,至今记忆犹新。

            悦雅堂是离琉璃厂文化街最远的一个门市部,不像琉璃厂文化街那些专业门市部,如宝古斋专营古代书画,墨缘阁现代书画,韵古斋金石陶瓷,庆云堂历代碑帖砚墨门市部等,它是个综合门市部,有字画、碑帖、陶瓷、杂项等,虽然不是大的专业门市,但它又收又售,综合了琉璃厂所有门市的特点和功能,店堂前后也就七八十平方米,靠西侧货架上摆满了碑帖、拓本,多宝阁里放满了瓷器,在南北墙上及屋梁上挂满了书画作品,靠南墙摆了一张大型的硬木长桌,靠北墙放了一张八仙桌,八仙桌的两边,东西两侧各放了一张太师椅,门脸两边的落地橱窗里摆放的古董字画也是像模像样的。尽管房子小些,货架柜台摆放紧些,还是保持了古玩店特有的高雅洁净的特点。最不可思议的是悦雅堂的内柜,在摆放碑帖货架及多宝阁的中间有一个门,进了门有一条南北走向一米多宽的过道连接着后面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小屋又小又黑,光线不足,白天靠天窗采光,这过道加上小屋就算内柜了。在这个窄小的空间里,经常接待的是前面提到的毛主席身边的大秘书们,一些专家学者也常光顾。

            悦雅堂工作人员原有五位:徐震伯师傅,谢子陶师傅,曹文铎师傅,赵嘉章师傅,这都是私方人员,还有一位姓安的公方人员算负责人。

            一天下班后,悦雅堂全体工作人员和城内各门市部的人员一样,跑到琉璃厂文化街的宝古斋参加全店大会。这个全店大会,除了几项其他议程外,就是欢迎我们新参加工作的学徒工、小青年。宝古斋门市店堂是全店最大的门市,进深很深,后面还有大大小小的四五个院子。我到会场一看,好家伙!一水儿的老头,有的在抽烟,有的在喝茶,有的在聊天,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活像个老头神仙会,坐落在各个角落。在会场头顶的大梁上、墙壁上、画柜里、画桶里都挂满、扦满、放满各种大大小小的画。当主持人的“下面请王程伟经理讲话”的话音刚落,一个个子不高半老不老的半老头站了起来。这位王经理,自打我参加工作,直到退休,大部分时间当经理,他是文物商店从四店独立出来的第一任经理。长脸堂,额头布满了深深的皱纹,顺着两额额角往下弯曲的皱纹把眉毛压成了倒八字。40多岁的人,看上去很苍老,说来也奇怪,直至他退休好多年好多年后,也没见他再老过。除了在文革时被批斗那段时日以外,反而年轻了许多。第一次见面,他那有点混浊的眼睛就给人留下胸无成竹的感觉。他是个好老头,1936年的老党员。(待续)

      艺术家推荐
      侯瀚如
      肖超
      刘东瑞
      张永昌
      马南坡
      杨静荣
      本刊专访
      ·【周桂珍】与紫砂结缘 --访...
      ·【叶永青】西南当代艺术三十年...
      ·【杨力舟】妙手丹心绘人生――...
      ·【沈勤】沈勤:把中国的文人...
      ·【刘静】刘静:故宫藏竹雕文...
      ·【阮凤平】用画笔体现生命——...
      ·【张洹】浴火与涅磐——张洹访谈
      ·【梅建平】梅建平:梅摩指数和...
      ·【厉宝华】厉宝华:金银器的鉴...
      期刊资讯
      ·明清瓷器“婴戏图”的艺术特色
      ·龙珠阁为何只有明早中期官窑瓷
      ·鉴真\空海肖像及“诸尊佛龛木雕像”
      ·北京艺博的清代玉带钩
      ·明代青花之最——永乐、宣德青花瓷
      ·翰海秋拍超预期30%
      ·中国嘉德2011秋拍成交近40亿元
      ·艺术品市场:财富时代的抉择
      ·“捡漏”奇迹时常有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中国收藏网 中国文物网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 新华网 中国期刊网 收藏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691(s)   3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