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收藏》(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生命的明证——张立柱的写意人物画

            访谈人物:张立柱
          张立柱的作品总使我想到记忆深处最为熟悉的一幕,村头的老槐树下,是乡民们聚集的公共空间,在这里,他们交流信息,休息整顿,然后走向田间地头。事实上,张立柱就是那棵村头的老槐树,他的倔犟如同树干,他对家乡的爱,如同树根,深深地扎入黄土高原,他的绘画,就如同槐树的浓荫,在夏日给予我们无声的滋润。

              作为陕西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家之一,张立柱代表了陕西中国人物画的一个新的时代、新的审美理想,即既不粉饰现实,也不丑化现实,而是在直面人生的基础上,透视人性深处的丰富,感受人类生命的顽强,品味平凡人生的温暖。虽然张立柱毕业于著名的西安美术学院,但他的身躯里仍然流淌着中国农民的热血,他的思想与人生的价值观都与中国农民群体浑然一体,这使他与当代中国的许多人物画家不同。在许多画家那里,农民只是他们远距离观照和描绘的对象,他们可以用画农民的画获得荣誉和利益,但从未真正地融入农民生活中,与农民共同体验人生的艰难曲折。而张立柱不需要刻意到农村中去,无论他生活在哪里,他的所思所想,都来自早年乡村生活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他和他的艺术与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一样,都是从陕西这块黄土高原上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外来的移植和城里人的猎奇与矫饰。正如美国的天才乡土作家马克·吐温所特别强调的,成功的艺术家必须熟悉一个地区,关键在于他经历过“……长年累月不知不觉的吸收过程,长年累月接触有关的生活,而且实实在在生活在其中,与其同享喜怒哀乐,而且荣辱与共,爱恨一致,随之兴盛衰落……。”

              张立柱的艺术审美观的核心是“真诚”与“自然”,他强调要真诚自然地画出自己的心与血来,不管别人怎么看。他认为,在艺术中只有真诚才能获得感受,只有率真才能形成语言。他也欣赏中国传统画论中的“逸格”,但他认为,逸格不是某种俗成的逸笔草草和个人偏执形成的某种独行荒率之作,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的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是一种熟后生,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率真、自然、高迈之感受。

              张立柱对待艺术的态度,也如同一位终日躬耕塬上的农民,晨出晚归,从未松懈。他认为中国画是一门苦修苦练的事业。应该吸收古今中外原创力充足的艺术,追求古朴率真、大气磅礴的精神气度,成就中华文化大气象之逸。好的中国画应该有一种意味在其中,这是一人一味,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个人精神的综合体。能见出天性背后的深厚学识、粗率背后的万般匠心,惨淡经营获得的自然高妙,平实大朴背后的高古气象,苦心探索后的大悟大醒。

              在张立柱的绘画中,笔墨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张立柱并非为笔墨而笔墨,只在笔墨形式上玩花样,他始终保持着对流畅帅气的笔墨套路的警惕。他认为在语言层面要讲究笔与墨,笔墨就是精神,画中感人的精神气息,一种浓醇的真挚情感。为了这种真挚的感情表达,他宁可运用生涩凝重的用笔,也不会以甜美润泽的墨色和流畅圆滑的线条去讨好世俗。

              张立柱画中的笔墨如粗头乱服,象农家院内的杂物堆放,乱中有序。虽然他以墨为主,但也敢于用色,他笔下的人物脸庞,往往一抹粉红,村中景象虽然质朴单纯,但在某些局部总有大红金黄、湛蓝湖绿。他敢用艳色,但不俗艳,善于用水,但见笔见骨,可谓于无声处听惊雷。

              老槐尚茂人已远,家乡淡饭仍香否。我注意到张立柱的画中,多有村头老槐的描绘,这是一个民族生命的象征。在那些历经风雨巍然挺立的老槐树下,张立柱描绘的是当家的好媳妇,纺线哺乳的女人,充满夏加尔式的浪漫与温暖。而《剥棒》这样的平凡乡村生活写照,与凡高《吃土豆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为我们敞开了生活的真实底蕴,呈现出人类原始的生命力和质朴、温暖的亲情。张立柱没有简单的对乡村生活进行诗意化的抒情,他笔下的人物,既不是刻意的美化,也不是刻意的丑化,而是在体验与理解的基础上对乡村生活的提炼与概括,其中有着某种历史的恒定性。4米的长卷《秦塬上》具有壁画般的恢宏,画中的人物,无论是在劳作还是休息,都如同半坡人一样,完成着千年不变的生命活动。

              在张立柱的作品中,“回忆”是一个基本的母题。一家三口(折射出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的现状)朴素的庭院生活,是一个家园的隐喻,间接地反映了张立柱对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的批判眼光。《忆乡之门》是一幅象征主义的图卷,在这幅作品中,一个快乐奔跑的儿童和一位站在村头绣花的大闺女,表达了张立柱的审美理想,远处的乡村景色,则浓缩了陶渊明诗中的田园理想。在当代艺术中,对于历史的回望和对人类某些永恒性的价值坚守有关,而“回忆”则使得我们有可能保持与一个民族文化与人文价值有关联的精神文脉,这使得张立柱的作品超越了一般学院意义上的写生和表现,而进入到象征与表现的精神空间。

              如果我们仅从张立柱表现的农村生活题材,就认为张立柱是一位坚守乡土的写实画家,那就会忽视了张立柱艺术中的复杂性和现代感,仔细观察他笔下的农家院头柿树,具有符号化的表达。而《承包曼哈顿》一画,表现了青年农民与老人进城后,面对城市的高楼大厦所产生的不同心态,马车在高架桥上走,最为生动的表现了这个新旧杂陈、城乡共处的特殊时代。最令人难忘的是《心潮》一画,难得有如此众多的村民聚集在一起,欢度节日,仰望天空,对未来充满向往。

              概言之,张立柱在我们这个急剧现代化的时代,坚持描绘农民,并非是希望回到千年不变的过去,而是通过最为质朴但又迅速变化的农民群体,表达出他对当代人的生存的透视,对社会底层普通百姓的人文关怀,他的作品正是当代人存在的证明。这样,我们看到张立柱艺术中的社会性,实质上是它的伦理性,张立柱的艺术中蕴含着当代知识分子最为珍惜的人文主义传统,即对人的生存、人的尊严、人的发展的基本关怀。正如伽达默尔所说“一切艺术的本质自在地在于它们‘把人表现给人’。从这里艺术才能变为自律的现象。艺术的任务不再是表现自然理想,而是人在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世界内自我相遇。”正是对生命本性的深入开掘和对人的生存意志的肯定,使得张立柱的艺术能够超越自然主义的如实再现,而进入到恒久的民族精神的表现。这也是他的乡土写意人物画能够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和积极意义的根源所在。

              

              张立柱 陕西武功人,1956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陕西国画院画家、陕西省文联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艺术专业高职评委。

              1978年2月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毕业后又师从刘文西读研究生,读研期间于1982年3月在中国画研究院参加人物画研修班,1984年2月研究生毕业留系任教,1991年初调入陕西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曾任陕西国画院创研室副主任、副院长、院长。

              作品参加六、七、十届全国美展,其中《丝路风情》(合作长卷)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并被邀到北京中国画研究院、法国、美国展出和入选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展,《老堡子》入选“百年中国画展”,作品还入选了第一、二、三届全国画院作品双年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95张力与表现水墨画展,2005中国画研究院年度提名展,“农民·农民”中国美术馆藏品暨作品展,第三届成都双年展,第二届中国画学术论坛作品展,陕西当代中国画展·风格探索展,全国政协举办的陕西十画家晋京作品展等国际国内重要展览。作品收录《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与壁画卷)和《百年中国画集》。获省级美展特、一、二、三等奖十余枚。

      艺术家推荐
      赵永魁
      孟祥伟
      项金国
      王西京
      关山月
      杨彦
      本刊专访
      ·【杨晓阳】杨晓阳:打造美术国家形象
      ·【高名潞:】专访高名潞:动荡年...
      ·【温旭政】专访:通路建设--...
      ·【赵卫】赵卫——其人其画
      ·【单文峰】瀚道无垠 至法归一...
      ·【顾景舟】我的师傅顾景舟
      ·【张立柱】生命的明证——张立...
      ·【于丽芳】 兰芳竹翠耐人看—...
      ·【何炳钦】艺术就是为了创新—...
      期刊资讯
      ·记者探访仿古币市场:三元袁大头一天卖万枚
      ·各赋千秋的清三代瓷鼻烟壶(图)
      ·范仲淹父子画像解析宋代冠服制(图)
      ·山水清晖成一格 梅花作出更无双——珠山八友田鹤仙粉彩诗...
      ·汪精卫是怎样归葬南京梅花山的
      ·蓄谋已久的侵华行径——《日本军司令官布告》揭秘
      ·海外中华流失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李俊辰访问东方收藏馆时...
      ·增高的方法《东方收藏》2010年第9期
      ·《东方收藏》风靡泉州(图)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海南网 河南文化产业网 网易 中新网 商报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860(s)   3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