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斯艺术》(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缺乏“精神旅行”的当代艺术缺乏

          现在全国拥有艺术家最多的城市应该是北京, 大部分艺术家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赶到这里,北京在大部分人眼里是人杰地灵和升官发财的地方。可能艺术家一般并没有想要升什么官,但至少也想混个有头有脸,好歹得有点名气,这是当今社会最时尚的想法。无可奈何,今天的名人都是有钱人,所以要想混出来,就必须有钱,你就必须去专研市场的问题,至少要懂得什么好卖。这才叫职业艺术家,才是走向成名的必经之路。所以职业艺术家的队伍就这样快速壮大起来,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这也正是当今社会作为历史发展以来分工最细,和职业化程度最高的阶段的有力证据。说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有批评家在批评今天的艺术家不真诚了。这其实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全国都在经济建设了,为什么艺术家不可以去赚钱呢?显然这种批评没有道理,因为批评的对象都是搞经济建设的这批艺术家,而不是搞创作的艺术家。从此,艺术家也被分工了,一种是搞经济的,一种是搞创作的。可能搞创作的人太少了,才有那些批评家的牢骚大发。大势所趋,为了一种舒适、安逸的现实生活而努力拼搏,我们不断寻找,我们客居异乡,来到北京,或其它城市,为了般配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和符合一种通行的标准,我们甘愿当房奴和车奴,甘愿为了投一部分人所爱而成为某某东西的附庸,并乐意去追求生活的迷幻。这是当代社会集体迷茫的表现。虽然有很多人在宣扬个体价值,其实传说中的这些个体都是假的。我们丧失了独立的人格。

          在技术力量的支持下,地球变成了可以来去自如的“村落”。我们的身份再也不属于某个固定的地域了。今天,我们都是流浪者,都是旅行的人,都是寻梦的人。用流行的学术语汇,这叫“游牧”。当物质的梦想普遍实现后,我们的寻梦是否还在继续?在繁华的都市里,我们过足了甜腻的生活,享尽了无数的快感,我们结对成群去野外,去遥远的景区,去游戏,去打闹,去寻找新的快感,这也许就是今天大多数人有意识的旅行。而我们总会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地重复这样的旅行,旅行变成了一种消费,一种“金钱+时间”的消费(在消费中就会获得快感),一种动机于外来标准的被动的集体的行为。这与我们客居异乡,来到北京,追寻时尚的集体意识大同小异。一个个光鲜亮丽、涂脂抹粉的个体,只是披上了一件遮不住风雨的昂贵外衣,而内在的精神早已空虚不已,但又被外衣遮蔽了大脑的反应,这就是现代人的精神通病。海德格尔说:“我们的时代之所以贫困乃由于它缺乏痛苦、死亡和爱情之本质的无蔽。”其实,幸福和痛苦本无好坏之分,它们所承载的只是生命的不同形态而已。痛苦、死亡也并不可怕,它是生命存在的一种迹象,构成了生命体验的真实性、丰富性和多元化。然而,作为知识分子的艺术家更应该主动摒弃外来的束缚,开放的接受多元的社会价值,以一种独立的态度去主动寻找生命的多种真实。这才符合当代人在多元时空下的存在意义。所以说,当代人都在旅行,但很少实现精神意义上的旅行,因为我们的存在大多是在完成一个集体的意识,而回避了个体的真实。

          艺术家可以被分工为搞经济的和搞创作的两类,已经无所谓。我们可以承认甚至肯定今天那些,在原来意义上的对艺术的态度不真诚的艺术家。但对看待那些搞创作的艺术家,则必须严格地以知识分子的标准来衡量。作为知识分子的艺术家必须独立和主动地参与复杂的现实世界,以构成对现实世界的独立判断。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帕森斯认为:“人不只是一个生物性的存在,他除了生物性的需求之外,还有心理性的需求,即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同宇宙世界接触的追求。”而知识分子恰恰是对这一事理的先觉者。今天社会的人们生活在经济开放的世界里,却被束缚在一个相对单一的认知系统下,中心的、现代化的、国际化的权威的价值体系已经深深地扎入无数个体的心底,大有“病将入骨髓”的趋势。也难怪乎,人们常常用“光怪陆离”来形容今天的社会,那奇形怪状、五颜六色所给人们带来的心理的惊诧,包含着难言的莫名与未知的恐惧,这难道不进一步证明了当代人精神的贫乏?

          在这样的现实下,有创作意识的艺术家岂能受制于这块被规定了的贪婪而污浊的标准系统?他们绝对不会在甘于平庸和慵懒的环境中埋头大睡,而必会在参与现实的过程中又与现实不断保持精神上的距离。现实是存在的基础,又是未来的累赘,但却是艺术家审视和先知的前提。在这样的前提下,艺术家就能以独立的、自由的状态去寻找另一种自由,并保证了个体经历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在消费社会迷幻的漩涡中,我们或许只有快感,或许没有那么多的痛苦和不幸。但在一个精神驱使下的生命旅程中,又何尝不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寻找。或许由于有一种未知的召唤,使得个体的旅行,充满了恐惧、痛苦,又夹杂着暂时的快乐和幸福,永恒固定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生命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正是个体的真实感知,我们只有去接纳它,而非回避它,才能在精神的旅行中达到自明和自省,这无疑是一个健全人格所必须的。常言道“人生五味”,欠缺丰富的感悟是迟钝的和麻木的,人的终极追寻虽然是幸福,但人生毕竟是一个时间的过程,过程恰恰是终极幸福的前一阶段,而痛苦是人生甩不掉的影子,接纳痛苦也就等于接纳生活的全部,并意味着对人生的先觉。其实,有创作意识的艺术家从来都是对人生有先觉意识的,否则其作品是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内心的。同时,艺术家也是一个广泛的称谓,他可以是画家、作曲家,也可以是诗人,甚至可以说是能够将精神感悟通过恰当语言呈现出来的人。如此,我们就不难明白古往今来那些先觉者留下的感动天地的作品。你看,诗圣杜甫在秋风中独自登台,留下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千古绝句,苏东坡在仕途不顺之时也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自我慰藉和痛苦背后的豁达。你怎能不为之动容?他们都在生命与生存发生矛盾时,以自省和先觉的意识去捕捉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达到一种精神旅行的独立状态,从而创造出极具感染力的作品。再回头来看看,今天市场上流行的那些模仿生活表象的五颜六色的绘画,那些从车间里轮番出炉的“高产品”,还有利用“数学公式”偷换概念的装置作品,你便不难得出结论:这些只是行尸走肉的东西。

      艺术家推荐
      刘炜
      周春芽
      韩美林
      范扬
      杨晓阳
      宋雨桂
      本刊专访
      ·【赵力】赵力:当代艺术市场...
      ·【潘鹤】著名雕塑家潘鹤:我...
      ·【华建民】不一样的紫砂壶——...
      ·【刘卓能】专访:拍摄是我的生...
      ·【温旭政】专访:开发产品--...
      ·【何翔宇】何翔宇:艺术不需要解释
      ·【 朱青生】 朱青生:一个“评...
      ·【 高名潞】  高名潞:用真诚...
      ·【邹跃进】邹跃进:作为一种新...
      期刊资讯
      ·当代艺术“复古”何为?For what does Co...
      ·老爷车,我怎么如此爱你?Wecker, I Love ...
      ·流行中的消费历史Consumption History...
      ·福冈亚洲美术馆推荐展览:第四届福冈亚洲艺术三年展
      ·PMA:新英格兰最出色的中型美术馆
      ·单纯的布拉格双年展
      ·一辈子的N次转变--探寻宫崎骏动画中女性的精神世界
      ·缺乏“精神旅行”的当代艺术缺乏
      ·法兰克福的中国年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千龙网 大众网 中青网 中国日报网 凤凰网 搜狐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文明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639(s)   3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