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蔡康永:华人演艺圈里的当代收藏异数

            (1/1)蔡康永在电视节目和自己的博客上都秀过的藏品:奈良美智的《失眠娃娃》公仔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访谈人物:蔡康永
          导语:蔡康永是一个见多识广却谦虚的人。他很本分,虽然他的长红节目为他带来高知名度,但他从来没有露出狂妄的野心想要打造个人的娱乐帝国。他很深沉,虽然他主持的都是娱乐性质很高的娱乐节目,但他的书,他对事件的评论与思考,却让人对他高明的思考能力感到佩服。他看待事物的独特眼光与体会,既不受大众影响,却得到大众共鸣。

            在演艺圈,蔡康永算是资历颇深的前辈,在艺术收藏的领域,蔡康永也是这么样的人物。但由于蔡康永对于自己收藏的艺术品一直是保持谨慎与私密的态度,所以,大众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去了解蔡康永对于艺术的见解与收藏的作品。到底蔡康永对艺术与艺术收藏是怎么思考的呢?

            祖籍浙江宁波的蔡康永,其父蔡天铎为台湾最有资历与名望的律师,1949年迁台为上海中联轮船公司的老板,负责将上海的政要与权贵安全地送至台湾的运送业务。蔡家父辈之间对与艺术的见解与认识,尚属于交友、送礼的层次。这种以画来社交来推动人情往来的艺术收藏观念,蔡康永自然不会接受更不会去学习。对于蔡康永来说,他欣赏的是艺术品中的自由与叛逆。

            蔡康永是在15岁的时候,有了他的第一次买画的经验。才15岁的他,下课被在牌桌上的父亲嘱咐要去画廊购买其父朋友顾将军的儿子顾福生个人首展作品,蔡康永匆匆到画廊一看,很多作品都已经标上红点卖出,只买上了一幅版画作品回家交差,那次的经验让蔡康永明白买画其实可以就这么出于功利或者人情的目的。等到蔡康永从UCLA毕业回国在电视娱乐圈就业之后,他也曾经想过买画,但是,都很碰巧地遇到画已经销售出去的状况,而蔡康永真正意义上出于自己的意愿买下的画,是奈良美智的一幅小画,这幅画当时才1000元美金,是介于奢侈品消费与艺术品/设计品收藏之间的价位,所以,蔡康永不觉得有什么心理负担。

            当代艺术收藏,到哪里都是异数

            蔡康永的收藏在台湾演艺圈也算是异类。虽然台湾的娱乐节目这么奔放与欢乐,但在艺术喜好上集体偏向古董收藏,品位显得拘谨与保守。而彼此之间以艺术会友的情况也很少发生,一来是当代艺术自带的不想被人了解,二来是演艺圈没外界想象中的那样有闲心关心艺术。

            所谓的“当代艺术自带的不想被了解”,在蔡康永看来是当代艺术不可避免的有一种标新立异的特质,这里边是当代艺术区隔自己与其他人的明显特质在作祟。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家里面能够放一个达明安·赫斯特切成两半的牛,或者是一整只鲨鱼泡在液体里面的作品,演艺圈的人会认为酷极了。若不是受限于康熙来了的预算,蔡康永真的会摆一件。在他看来,收藏家有两种风格,一种风格是别人有什么我就要有什么的,如果别人家里面有赵无极,可能自己家里也有赵无极,会更融入这个群体、这个阶级。另外一种是收藏当代艺术的人,这类人反而比较是别人没有什么我要有什么的。但是,老实说当代艺术有很多作品都不好收藏,如艾未未巨大的柱子、大理石弄成的明朝的椅子,都很占地方,一旦购买又需要跟他人解释,这种作品就不是蔡康永的“菜”。

            其实,当代艺术这种在欣赏上的门槛儿,标榜自己与其他人不同正是这类收藏者的重要乐趣。而在演艺从业人员当中,除非自己曾经有过美术相关的教育养成,不然,很难主动地去接触或者认识当代艺术。早前不久荒木经惟拍摄汤唯的作品,提供艺术家与艺人合作也打造了很舒适的认识环境来让演艺圈更好地去认识这位艺术家,同样的道理,要让民众去认识当代艺术,除了上述的两种方式,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慧眼识英雄的成就感

            蔡康永跟其好友陈冠宇(J·CHEN)两个人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常会做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彼此拿出一个已经在市场上完全站稳了的艺术家,互相询问对方十年前看到这件作品时,是否会用那个价格买下,比如说张晓刚如果十年前是一万美金,对方会有这个眼力把作品买下来与否。

            这种核对的方法很有趣,因为这提供了藏家对自己的眼光重新审慎的空间与机会。在这游戏中,蔡康永与陈冠宇一定会有把握的买下的,比如说奈良美智、比如说张晓刚(只可惜蔡康永接触到张晓刚时,他的画已经很难买到了),而也有一些是蔡康永不会买的,比如说达明安·赫斯特的圆点点画,或者是张洹,甚至村上隆。(由于村上隆的卡通特质很强,在他的作品刚出现时,公仔设计和艺术中间的界限是很明确的,但是用现在的角度来看,是否有这个必要性去收藏村上隆的作品,就很难说了。)

            玩这种游戏也好,真实去收藏作品也好,其实都是对自己眼光的确认。在蔡康永的眼里,很多人做收藏的乐趣就在于由客观环境来验证自己的眼光独到,在主流市场还来不及反应,就已经看到这件艺术作品的价值,下手为强地买下,这种过程往往给人很爽的感觉,就像是在演艺圈常见听闻人提起在林志玲或者周杰伦还没有红的时候,就已经跟人家说过自己知道这个人一定红的事迹,讲这种话的心情就跟比别人提早买了艾未未,比别人提早买了张晓刚是一样的事。

            以精品的概念对待风格明确的大师作品

            独具慧眼之后,又要如何看待如今已经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当代艺术家们,诸如王广义、岳敏君、张晓刚等人之后的作品?的确他们早期画出来的风格肯定是非常的标新立异,但是现在却也面对恐怕都没有办法跳脱出他那个时候所创造出来的风格,这种等待转型的耐心,藏家、市场、画廊都必须有。蔡康永也曾经和他的朋友衣淑凡谈论这个问题,其实,这种期盼艺术创作的推陈出新是一种不懂艺术史规律的迷思。纵观艺术史上的大画家们的风格演变速度没有那么快,雷诺阿、塞尚、毕加索,他们风格明确的时期常常超过十年以上,我们自己生活在当下的人又怎么能期待艺术家每一年都推陈出新?

            对于沿袭经典风格的作品,其实也不需要去怀疑艺术家的行情是否会翻盘。蔡康永对这种作品的态度就是像对奢侈品一样。以奢侈品的品牌Dior、GUCCI、LV来打比方,如果品牌产生一些风格不那么明确的产品的时候,贵妇们买的意愿就会降低,因为她们要买就要买风格明确的CHANEL、LV。同样的逻辑这几个艺术家风格明确的作品也一定会被继续需求。如果他们新的作品跟旧的作品没有一点联系的话,那么收藏家们就会收手,所以,转型并不意味着全然的创新。众所周知,目前已经不在市场上的品牌,它的地位与潜力还是一直都在,只要这个品牌有一个新的动作,回到主流的速度会远远超过一个创新的品牌,如此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已经成名的艺术家身上。

            在蔡康永认识的收藏家中,没有人打算在活着的时候把那些已经成名但处于转型的艺术家作品脱手,更甚者他们并不会去思考怎么去处理/买卖这些艺术品。在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与其花时间去思考怎么处理或者买卖艺术品,还不如花时间去做生意来的实际。这就像爱买房子的人,就喜欢买,也没想过要卖这些房子一样的道理。

            “艺术市场的成交额波动在玩股票人的眼中实在是小到不行,佳士得拍卖说这次拍卖创纪录,总金额60亿的时候,玩股票的人想说我们一天的进出就是你的一百倍,你鬼叫什么,这个事情对于那些做生意的人来讲艺术这个钱真的不是值得伤脑筋的钱。”蔡康永如是说。

            艺术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操纵上有难度   

            很多人对于艺术市场被人为操纵的担忧,蔡康永则认为操纵艺术市场是件很麻烦的事,因为操纵艺术市场要跟很多美术馆长打交道,要跟艺界领袖们联合做局,要跟性格怪异的艺术家沟通,往往艺术家们很容易自我膨胀,相比之下操纵股票比操纵艺术方便得多,股票没有那么多的事。

            对于只买拍卖图录封面拍品的藏家会有操控艺术市场的疑虑更是不用担心,因为蔡康永不认为封面拍品未来就会卖的最好,虽然这是最稳当的方式。对于这类人来说,买一块地来开发所要花的金额都要比买封面拍品的金额来的高。与其担心如此购买封面拍品会有扰乱市场的作用,还不如看到艺术品为房地产所带来的增值效益。蔡康永就讲到这个例子:现在如果要开发一块地,在中间盖一个美术馆,会使得这块本来荒凉一毛不生的地增值,自然美术馆里边需要一些美术品撑场面,这样做的是房地产开发商,不是在操纵艺术市场,他们是在用艺术市场来提高这块地的价值,如果里面需要一个乾隆的玉玺来当镇馆之宝,那个镇馆之宝的价值对他来说不是在于它是乾隆的玉玺,而是在于他把整块开发的园区变得很有质感,人家会买票进美术馆来看乾隆皇帝用的章,他不会想把它卖掉,那是生财工具。

            “艺术品,有它的传奇,有它的唯一,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对于那些只买封面拍品的藏家来说,他没有兴趣操纵艺术市场,他是用艺术来提高自己别的生意。”这是蔡康永对那些封面买家购买行为的解读。但,蔡康永却也肯定“艺术市场一定会被操纵”的看法,即使操作起来不太方便,但也提醒着说到:“艺术市场的可爱之处在于它还是允许一些不同的角度存在的空间,永远都有那么几个不在操纵之列的事情发生。”这种远见倒是目前被金钱冲昏头的买家们给遗忘了。

            艺术品贵在直接打动人

            当代艺术中有很多作品很晦涩,需要许多评论家的分析与文章撰述,才能让观者明白作品要表达的意思,或者说作品在美术史中的意义。但是,这些也往往不是造成收藏的主要动机。在蔡康永的经验中,他发现经得起分析的作品,有的时候并不打动人,甚至没有力气。举例来说,已经过世的瑞典导演伯格曼,其电影是经典中的经典,无数的学术著作以他的电影作品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可是,我们回到现实,如果现在有一个晚上,会去把伯格曼的影碟拿出来看的人,会有多少呢?至少,在蔡康永所认识的人里,并没有这样的人,蔡康永甚至还觉得侯孝贤或者小津安二郎都还是算有人会拿出来看,可是,在一个日常的夜晚重看伯格曼的《第七封印》或者《野草莓》,会是多么让人毛骨悚然,对观者来说是一种巨大考验,同样的道理放在艺术作品上也是一样。“很多东西是很学院,可是是很沉闷的。”蔡康永这么说。

            艺术品只要能够打动人,就是一件好的作品。即使知道草间弥生画点点的原因是因为她从10岁开始就看到圆点点,并不会让你真正发自内心收藏她的作品,而你喜欢不喜欢这件作品,才是关键。对于作品的分析也只是帮助你更了解它,但是,如果没有意愿想要收藏,不管这个作品的分析或者评论多精彩与深刻,都与购买无缘了。“艺术市场跟艺术电影一样,很多时候不在于你有没有能力去分析它,而是在于你有没有力气去在乎它,很多人买了就只是买了,没有打算要懂它,出品拍《教父》的老板,很可能不在乎《教父》里边到底带有多少的信息。”

            与人竞拍 只为最爱

            蔡康永第一次执意要在拍卖行里竞拍的作品,是赵能智的《影子》,原因是赵能智很明确地捕捉到人性中的溃烂或者是阴暗的部分。蔡康永为了这张画,去了拍场竞拍,而这张画被安排在赵无极或者是常玉的后面,“前一秒钟大家为了作品全场轰动到整个沸腾,等那个沸腾还没有停息,赵能智上场,然后根本没有人醒过来,我就立刻买到了,拍卖结束的时候我碰到禚宏顺,他就说:‘你买到了那一张?’我说:‘对啊’,他说:‘我本来要买的,可是因为大家还在热血沸腾,没有注意到他上拍,结果就被你买走了’,我说:‘还好,你没有买,不然我就买不到’。”1999年在高雄的山美术馆(今北京的山艺术·北京&北京林正艺术空间)举办了来自四川成都的郭伟创作展“包扎状态”,在杂志上看到展览广告很心动的蔡康永特地从台北感到高雄看展并询问购买的可能,当时未果而却在2000年台湾拍卖上看到上拍郭伟的《室内蚊子与飞蛾系列No.5》,于是惊喜之余的蔡康永顺利得标。除了这两幅作品,蔡康永就没有什么要把自己喜欢的画从拍场亲自买回来的经历了。

            而这种得标的喜悦,对蔡康永来说是很私人的感觉,在他的认知中,他不是那种认为需要把在艺术上审美的雷区传递给他人的人。“不会去与人分享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那种感觉太个人了,根本不应该想要说服别人,他们也会被这件事打动。”而这种为了一幅画亲自到拍卖现场的情况,也只发生了两次,究其原因,蔡康永回答得淡然但深刻:“我们自己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一直在摸索我们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跟讨厌什么,这些东西是帮助我们辨认的一个方法,所以人为什么去旅行?我觉得你不去威尼斯之前,你不去里约热内卢之前你就不知道有城市是长成这样的,为什么有人去了京都会大受震撼,或者有人去了非洲会大受震撼,就是因为你一直呆在台湾,你不知道是这个样子的,然后你在非洲看到落日,你在北海道看到下雪,你才会想到说原来地球是这样子的,北海道没有因为你才长这样子的,北海道本来就长这样子,可是你去了以后就知道原来北海道给我这么大的感觉,我根本不应该住在花莲的,我应该住在北海道,这个事情其实就是你摸索的过程,你不去北海道,你不知道你怎么爱下雪的雪景,可是去了以后你就觉得说我属于这里,我属于京都,我属于东京,买画也是这样,我觉得画家费神替你画出的,他也不知道为谁画的,就是画了,很费力地画了,可是你看到的时候,你觉得这个画跟你有特殊的关联,这个感觉其实你自己在摸索,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像我现在看赵能智,我选的那些画,我就觉得说,我已经不是那一个惨绿的、溃烂的人了,我已经充分理解人生是这样的,所以我不需要一个艺术品替我说明这么件事。”

            艺术品之于收藏家的意义也许就真是这件艺术品吻合了他人生中的某个片段的感受,而也只在那种特别的时刻他一看到就会感动的作品,像一见钟情的恋人一样。然而当时间点往前推移,这件艺术品对收藏家的意义也许不再这么浓烈,但是,要卖,似乎也找不到充分的理由,放在那里也许是一个恒定的方法,就像小时候很心爱的玩偶,等到年龄大了,不再喜欢了,但,不见得就要卖掉那些玩偶。

            “他们现在对我来讲已经没有一定要在的意思了,所以就可以卖,可是因为也不是多么市场上主流的东西,卖了也不能带来什么,你是不是要卖,也可以卖,可是换不了多少钱。”蔡康永这么看待这两件作品。

            闲散随意对艺术

            在各大博览会举办的同时,我们也常看到与之同时的收藏展,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收藏家,纷纷拿出他们最自豪的收藏让世人观看,让大家了解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与品位。但是,这种事情至今却没发生在已经很有大众知名度的人身上,蔡康永也如此。

            就像是解数学习题一样的直接与简单,蔡康永认为要彰显自己对于特定知识领域的了解,他会选择写博客,而不是用艺术展览来彰显,因为这并不是解决这道题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已经有知名度和大众影响力的演艺人员而言,他们反而更重视自己的私生活,“我们不需要一直做宣言,我们平常已经有机会做宣言了。”蔡康永这么说。

            于是,收藏这么些年,蔡康永也练就一身应变功夫,这全都来自于蔡康永个性中对于人性的了解,“有人会提出来用什么来换我的作品,我后来就统统都不讲我有什么了,省得人家来烦我,我们明明站在展览里边面对这个是我买下的东西,我们都假装不知道那个是谁买下来的,以免被承受巨大的人情压力。”对于艺术作品、艺术市场的态度,蔡康永有着他一贯的闲散与随意。接触艺术,那也要等蔡康永有时间,对于金融危机之后的艺术市场崩盘,蔡康永也不担心,因为自己并不是持续观察这个市场,担心又有何用。而日前在台湾出版的《你买这个做什么?蔡康永和买画的朋友们》也是一本蔡康永对艺术观察的总结报告。当然在2011年3月,蔡康永为Highline United China设计的限量女鞋即将面市,这也是蔡康永第一次当了回设计师,直面消费者的需要。

            而在设计师之后,蔡康永接下来会在艺术领域中做出什么事?蔡康永肯定地说,绝不是艺术家。

      艺术家推荐
      韩瑞瑞
      一丁
      魏相生
      胡顺江
      高卉民
      胡永凯
      本刊专访
      ·【陈冠宇】陈冠宇:谁说次贷危...
      ·【蔡康永】蔡康永:华人演艺圈...
      ·【洪曦】洪曦:艺术市场 钱说了算
      ·【孙佩韶】孙佩韶:用黄金十年...
      ·【赵君】赵君:搞收藏的三个逻辑
      ·【董国强】董国强:拍卖大佬玩微博
      ·【黄宇杰】邦文黄宇杰:业与创业并行
      ·【戴庆】收藏家戴庆:平和不...
      ·【李苏桥】李苏桥:我本帝都山水郎
      期刊资讯
      ·温州:期货很血腥艺术品很好玩
      ·艺术品:大酒店的最后质感
      ·首届长三角艺术品拍卖峰会纪实
      ·YAT携手大酒店 把艺术品买卖拉下圣坛
      ·凌菲菲的艺术梦
      ·众多主题展构筑多元化艺术北京2011
      ·西方战后当代艺术:商业猛于虎
      ·第二届双金奖登陆微博
      ·微博义拍:奉献爱心新渠道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中华网 文汇网 博宝艺术网 中国新闻网 人民网 雅昌艺术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715(s)   3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