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陈冠宇:谁说次贷危机无幸免

            访谈人物:陈冠宇
          未采访陈冠宇之前,留取的印象停留在“与娱乐圈中人相熟,说话有技巧”的层面上。他与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蔡康永一起出了一本叫做《你买这个做什么?》的关于艺术与收藏方面的书,目前还只见台湾版。尽管作者们文笔轻快,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实际上内容仍然详实得很,读的时候并不轻松,需要动脑的地方有点多。

            陈冠宇的正职是一位画廊商人,这是他最主要的职业,艺术经纪,艺术咨询的工作也有涉及,基本上,这是一位典型的艺术经销商;与其他画廊商不同的地方大概在于他愿意将自己的身份放在一边,通过书籍的方式对站在对艺术投资一知半解或者完全茫然的收藏新手的角度细细说道。

            很多艺术圈中人讳莫如深的事情,他与朋友蔡康永都能够诚恳的给予意见,不能说的部分不乱说,能说的尽量说清楚,这样的操守不仅仅说明工作上的认真,也是做人的品质问题。实际上,这一本书的出版正如陈冠宇所言,“其实我们没有主动要做啦,是《商业周刊》(台湾地区一本财经主题杂志)特意为我们安排的专栏。”

            “然后记者来提问,我们两个对答,他们记录,连载了好几个月,我们再适当地整理一下资料,在形式上做一点修正,重新编了一下,这个样子。”

            话虽如此,其实一本需要对读者负责的书的出版过程并不容易,里面的内容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你买这个做什么?”更像是陈冠宇经常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

            画廊商J•Chen更爱收藏

            曾经在投资银行任职,读书期间学的也是跟金融相关的专业,跨足当代艺术圈后以画廊商人的身份活跃,实际上,陈冠宇的收藏龄已有十三年:“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可能不想开画廊,单单地只是当一个收藏家就好。因为我认为开画廊责任很大,压力很大:第一个,经营艺术家的压力 ,经营的不好卖的不好,或是有些事情没有做好,都比较难以面对他们;面对收藏家也有压力,比如人家买了作品,然后这个作品没有更好的升值空间,收藏家不可能永远只是买东西而不卖,所以也有压力,要对人负责任嘛。”

            “可是我既然开了画廊,卖了这么多画,也经营了一些艺术家,我想还是会继续经营下去。”

            陈冠宇在经营画廊与收藏作品方面都比较偏主观,个人审美观既体现在画廊生意方面,也渗透在自己的收藏品中间。“我一直这样说,经营的那部分基本上都是我喜欢的;我喜欢的,我并不能也没有办法全部都拿来经营。收藏的是自己喜欢的,应该可以说八成以上的是自己喜欢的;剩下的部分比较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投资啊,盲从啊等等。”

            这两个身份都为他带来了真正的朋友与投资的时机。因为陈冠宇经营画廊的缘故,花很多时间搞艺术、办展览、整理资料、与各种人交谈,讯息来源比朋友们多且深入,自然而然变成了一个咨询核心,通过资讯的流通,结识了一群稳固的朋友,会一起看艺术、买艺术、讨论艺术。在与客户接触的过程中,陈冠宇并不否认个人的主观占上风,“艺术都是主观的”,同样是艺术品,喜好不同,人与人之间的亲疏也会有别,“其实我和人沟通的时候会客观地描述我的主观看法,虽然是我的主观看法,但其实是普遍认为的客观”,他会努力让藏家与朋友的审美观、艺术观与自己越来越接近,“有些艺术品我觉得就是很丑,它再好,再有升值空间,再怎么了不起,我都不会喜欢。”

            “从画廊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并没有什么重量级的收藏家。画廊目前比较核心的客人,他们在三四年前可能没有买过艺术品,绝对称不上是重量级的收藏家,有的是买一些乱七八糟的不重要的艺术品,或者是非主流的艺术品,我除了做画廊商,也会做收藏顾问,我让他们变成重要收藏家。”

            很多画廊主人都希望客人能够把钱花在画廊代理的艺术家身上,但是陈冠宇不会。他希望客人能够买他认为重要的作品,比如西方的某些重要艺术家,像安迪•沃霍尔、达明•赫斯特的作品,他都会给予意见并带着这些还未成熟的藏家前去购买。令从前只懂收藏一些不入流的艺术品的藏家变成一个握有村上隆、达明•赫斯特等一线当代艺术家作品的重量级藏家,这是陈冠宇愿意做的事情。

            “我帮他们去佩斯买张晓刚,我帮他们去二级市场买方力钧,让他们的投资组合或者是收藏组合产生升级,那他就变成一个重量级的收藏家。之后他们来买我的画廊的年轻艺术家的时候,对艺术家的意义就不一样了——他们已经是拥有众多一线艺术家作品的重要收藏家,大家会认为我所代理的艺术家作品是被重要的藏家买走,尽管他们原来并不是。在帮收藏家建立新的收藏组合的同时,收藏家也产生变化,他们理解更多,见识更广,渐渐可以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当代艺术收藏家,经过这三四年的购买经历,他们已经不一样。”

            “我买的画比我卖的画多”。

            陈冠宇收藏艺术品已经有十几二十年了,比起经营画廊的短短几年,“收藏家”的历史背景要比“画廊商”的背景大得多。很明显,这位具有经商头脑并且善于学习的画廊商更钟情于收藏的乐趣。

            金融海啸带来别样生机

            提到前年的金融危机,很多人都会谈虎色变,那是见证当代艺术市场一落千丈的非常时期。很多作品在拍卖场上都无人问津,尽管有明眼人点出那是低价抄底艺术品的好时机,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未能有这份魄力与勇气,可是陈冠宇却告诉记者,托次贷危机的福,他赚进不少。

            “那一整年我的交易金额是前一年交易金额的二十倍有余”,陈冠宇并没有炫耀的意思,在商言商,抓住时机往往比抓住好作品更有用。

            “2008年下半年开始了金融海啸,我的很多客人,已经成为好朋友的一些企业家,他们在此期间来找我,不是为了买画,而是为了他们的投资组合,他们有房,有全球的黄金基金,有房地矿物基金,有股票市场基金,有日币计价的货币基金,各样的债券基金等等。他们来问我要怎么办?”这时候,陈冠宇就会与这些企业家的私人银行进行沟通,协助卖掉一些他认为需要去掉的初级资产,“我在很大的程度上掌握了他们的资金走向,知道他们可能有两千万美金从黄金基金退了出来,有一千万美金从房地基金退了出来。那个时间点也正是欧洲跟美国经历次贷危机的时期,有很多的大作品都跌得非常惨,因为了解到收藏家手上具体的现金,我会实际地推荐给他们这些跌价后超值的艺术品,帮他们建立起自己很棒的收藏品体系。”

            陈冠宇建议客人当时以三百万美金买进的一件艺术品,去年纽约那边愿意出两千万美金求购,这样的例子更加印证了金融海啸最底层的时候买进最大的最好的艺术家作品是非常明智的决定。“那个时候光是伦敦的萨奇放出来的(艺术品)就有七八件大作品被我这边的客户都吃掉了。”后来再上拍的作品已经是被挑剩的了。尽管如此,当时出现在各大拍场上的萨奇收藏,仍然具有震撼力。

            “因为我入行入得晚,如果没有次贷危机,我的生意不会上升的这么快,也没有机会收购重要的藏品了。”陈冠宇说自己那时候判断对了一件事情:“在所有人都在认为次贷风波会蔓延至少三到五年的时间,我判断它会比所有人想象的时间都来得短,短到无法想象。”或许因其金融学历的背景,他对经济趋势观察力十分准确,“金融危机来临后,大家都会看过去的历史、经验,得出一般的周期是多久,可是现在时代不同,资讯流与金钱流都更加全球化,流通更加迅速,所以我判断这一次的风波会平复得很快。”

            后来的结果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而抓住这个时机的陈冠宇,名利兼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讯息的交流很重要”

            陈冠宇认为讯息的交流很重要,他与圈内很多朋友都互通消息,因为买卖的关系,像纽约、伦敦的艺术经销商与画廊都有他长期的沟通合作,任何博览会,任何活动,只要是他能够参加的都会尽量参加,“因为市场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为的。如果是短期市场,人为的因素就更重要。”所以陈冠宇对市场关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做很多的“功课”,阅读量要大,跟人交谈的面也要大。

            自己的收藏,八成以上都被陈冠宇视为资产。资产与费用不同,资产能保值或需要增值。“买房子会谨慎地对待房子的事,买股票会谨慎地对待股票的事,我八成以上的艺术品的购买,也是谨慎地对待,因为我在买资产。”

            另外一两成则是出于消费性的购买,可以来自一时感性,也可以只是趣味而已。

            而参加大型艺博会的过程中,陈冠宇都会观察学习,“看一些大画廊是怎么对待自己经营的艺术家的作品交易,给我很多启发。”——研究他们是如何包装,如何具体培养出现在的名气与实力。

            市场特色不设限

            “台湾的艺术圈相对规模比较小,所以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不过,陈冠宇也提到台湾的收藏实力很大,因为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收藏比较多元。在艺术的欣赏跟收藏方面,台湾地区的视野比较广,很像纽约,因为那些地方不设限,不管是画廊还是收藏家或者媒体,视线都不设限,不会局限在某一个区域或者国家。视野的全球化,自然而然会令人清醒的看见艺术市场的中心位置:伦敦,中国,纽约。

            “现在因为经济的情况不同了,产业的演变与财政结构的改变令很多新藏家实力增强,他们可能是留美回来,可能去过很多地方,事业遍布全球,过去讲究的收藏体系与流传有序的传统到他们这里就发生变化。”二十年前的好藏家可能做张大千、吴冠中书画作品的收藏非常多而全,现在他们的藏品出现在高古轩的画廊或者是伦敦的弗利兹艺博会上,时代的变迁带来各种转变。

            “拍卖的存在有它绝对的必要性,我认为他们对艺术市场贡献很大,没有拍卖公司的推波助澜,不会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人进来买艺术品;当然它也造就了不正常的泡沫形象。”因为市场是自然的,没有办法用既定的规范来约束,所以对拍卖行的某些行为要深入了解再做决定。

            结语

            正如陈冠宇在书中自序中说到的那样,“如果你看了这本书之后,你的行程开始出现了逛画廊,参观美术馆,看艺术书籍及杂志,买画收藏这些项目,那我可真会感到很开心。如果你原来有计划投资艺术品,看了此书后却因而却步了,我也开心,因为你接收了我们提醒你的讯息,再想想,多思考,反正市场永远都在,准备好了再投资永远不嫌迟。”

      艺术家推荐
      韩瑞瑞
      一丁
      魏相生
      胡顺江
      高卉民
      胡永凯
      本刊专访
      ·【陈冠宇】陈冠宇:谁说次贷危...
      ·【蔡康永】蔡康永:华人演艺圈...
      ·【洪曦】洪曦:艺术市场 钱说了算
      ·【孙佩韶】孙佩韶:用黄金十年...
      ·【赵君】赵君:搞收藏的三个逻辑
      ·【董国强】董国强:拍卖大佬玩微博
      ·【黄宇杰】邦文黄宇杰:业与创业并行
      ·【戴庆】收藏家戴庆:平和不...
      ·【李苏桥】李苏桥:我本帝都山水郎
      期刊资讯
      ·温州:期货很血腥艺术品很好玩
      ·艺术品:大酒店的最后质感
      ·首届长三角艺术品拍卖峰会纪实
      ·YAT携手大酒店 把艺术品买卖拉下圣坛
      ·凌菲菲的艺术梦
      ·众多主题展构筑多元化艺术北京2011
      ·西方战后当代艺术:商业猛于虎
      ·第二届双金奖登陆微博
      ·微博义拍:奉献爱心新渠道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中华网 文汇网 博宝艺术网 中国新闻网 人民网 雅昌艺术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713(s)   3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