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梁克刚访谈:收藏艺术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应该是一种投机

            访谈人物:梁克刚
          本刊记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艺术品投资收藏领域出现这么一种状况:倒下了成片的画廊与艺术机构,媒体和批评家也非常有怨言,但是却富裕了艺术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梁克刚(以下简称“梁”): 其实富裕了的艺术家只是艺术家群体中很少一部分,大部分艺术家仍然很难,而真正的艺术市场经营风险更多的是由画廊和经营机构承担的,艺术家的个人投入不大,并不是高风险,最多是市场走向与卖画的关系。但机构是有经营成本的,比如有些机构会大批地收购作品,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金沉淀,如果这些资金不是自有资金而是借贷资金就会产生很大的财务压力。

          本刊记者:那您觉得投资收藏领域现在的状况与艺术家的创作联系不大,对吗?


          梁:对,艺术家不会直接受到影响,很多艺术家趁着这几年艺术市场火爆都有了很可观的积蓄的,几年不卖画也不会太困难,而且非职业艺术家原来也有其他的收入渠道,本来就没有以卖画为生。

          本刊记者:在您看来,影响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主流资金在哪里?


          梁: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是不成熟的,专业成熟的收藏家很少,大部分是炒家或投资者,他们是以一种投资理财的心态进入收藏业的;国外就不同,他们的收藏是一种生活方式,钱多的时候多买,钱少的时候少买,这样就不会突然产生很大的差别。而且他们的收藏是建立在热爱艺术的层面上,收藏不是为了投资、炒作、赚钱,低吸高抛,而是因为自己喜欢,并没有只是期待未来作品的增值以及套现的问题。

          本刊记者:中国现在有很多画廊,但运行非常成功的却很少,您觉得中国的画廊还不成熟的问题在哪里?


          梁:中国画廊的历史非常短,只有十几年,最早的画廊是在95年左右出现的,相对于国外两百年的历史,自然还谈不上成熟,这也是正常的。此外,经济危机在西方已经历过很多次,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是第一次面对这样大的经济调整。大部分画廊是在2003年之后开的,他们的成长史才几年,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抗风险的能力以及专业程度都还很欠缺。

          本刊记者:画廊运作作为投资行为,它本身就应该是一种金融运作方式,从这方面来讲,中国的画廊有没有运行相对成功的典型,请您分析一下?


          梁:中国比较好的几家画廊都是外国人开的,像上海香格纳画廊,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画廊,它的渠道是国际化的,也不依赖于某一个市场,做得相对比较成熟。但画廊并不是一个可以做得很大的行业,它仍然是一个传统形态的行业。在国外它也不是一种大买卖,不是一个可以做成集团公司与连锁店这样的规模行业,它对经营者个人的审美趣味依赖很大,不容易规模化更不容易业务复制。中国开画廊的人往往预期太高,好像在做一种准金融行业,而在国外开画廊一般只是一种爱好,很多画廊都是上流社会的富婆们开的,因为画廊这个行业很优雅,都是和有地位、有钱、有品位的人打交道。

          本刊记者:在作品流通过程中,有时候很大的利益份额都去了艺术家手里,而媒体、美术馆、画廊几乎没有收益,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梁: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并不是说最大的利益都到了艺术家手里去了。从现在的拍卖纪录来看,现在能拍几千万的作品,其实早就不在艺术家手上了,当时艺术家最初卖这件作品的收益可能也就就几千或者万块钱。后来经过层层转手,到现在变成了几千万。

          本刊记者:有人说,有些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作品一上市,就能达到几万块钱,您又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呢?


          梁:这是不正常的,中国目前的市场状态导致年轻人在确定自己价格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参照拍卖纪录与成功艺术家的价格,另外,市场热度造成大量的人去炒画、追画,无形当中抬高了价格。很早以前,张晓刚、方力钧的画也卖过几百、几千元,今天已经拍到几千万,但这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并不是一口吃了个胖子,今天的年轻人,是在一种特别不健康的市场环境中成长的,一开始心态就很浮躁,很不理性。这对艺术家个人的发展是不利的,也会影响其艺术理念,同时丧失对艺术价值的真正判断能力。

          本刊记者:针对上面谈到的问题,在您看来,由当代艺术作品流通产生的利益要怎么分配才会比较合理?


          梁:目前中国在艺术流通过程中,一、二、三级市场的链条还不完善,行业的自律性和规范性还没有建立起来。国外的收藏家群体都是通过画廊去买画,艺术家卖画收现金是受限制的甚至违法的,在法国,一般艺术家都要通过画廊卖画,因为自己收现金会牵扯到很多税务违规问题。通过画廊卖给一般的藏家,收藏很多年之后再进行收藏品的调整,送到拍卖行去。在国外是绝对不允许拍卖行直接去找艺术家和画廊拿画的,拍卖行只能从个体藏家手里征集藏品,在中国却出现了一些很不正常的现象,就是拍卖行直接去找艺术家拿画,越过了中间所有的层次,恨不得把中间环节的钱全部赚完,这种现象纵容了整个拍卖行业的非正常运作,甚至画廊自己将代理艺术家的作品送拍,并在拍卖会上举牌制造虚假的价格,这样做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对于按规矩经营的机构也非常不公平。正是这些害群之马让整个艺术市场变得乌烟瘴气、混论不堪、缺乏诚信。

          本刊记者:根据上述情况,艺术机构怎样去做才能让艺术市场进行的正常运转


          梁:法律法规要健全,行业要进行自律,在七十年代,这种现象在日本也出现过,后来几个画廊和拍卖行的老板被判刑,大家就都不敢这样做了。

          本刊记者:那就是说健全的法律能够规划整个艺术市场的正常运行。您是否能对中国现在的艺术市场和中国以前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做一下比较?


          梁: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都不健康,核心问题就是规则不健全和暗箱操作,房地产市场中,国家政策不太稳定,经常由于政策影响市场走向,股市就是靠大股东坐庄这样的方式来侵害小股民的利益,这不是一个健康的、纯粹市场化的、公平竞争的机制,艺术品市场没有从起初建立起公平竞争的状态,整个行业缺乏一种行规,更不用谈什么自律了。


          本刊记者:中国的经济和艺术市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梁:中国艺术市场是未来可以预期的全球最大的艺术市场,因为中国的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还会保持高速增长的。


          本刊记者:艺术家如果只为自己积累财富,不与艺术机构产生共赢关系,这样的艺术家是不是非常自私?


          梁: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艺术家也千差万别,有高风亮节的艺术家,也有自私狭隘的艺术家,艺术家是个体,没有责任维护画廊或者艺术市场本身,不能以道德的标准来评判艺术家。作为画廊来说,这是一种生意,是投资行为,自然就有投资风险,这些问题应该由画廊投资者自己去面对的。艺术家虽然是农民式的生产方式,但却是知识分子式的创作,他的责任在于作品本身怎样去体现对人的看法。当然业内也有很多品行好的艺术家与一些规范的艺术机构荣辱与共的案例,也是很多机构与艺术家学习的榜样。作为画廊来讲,不能市场好的时候推名家,市场不好的时候去推新人,在国际上,这是分开的,名家有名家的画廊,新人有新人的画廊,是一种不同的艺术理念,画廊也应该是有自己相对确定的学术定位和性格的。

          本刊记者:您对中国现在的投资现状怎么看?


          梁:中国非常缺乏专业收藏家与基础的收藏群众,大多数都把艺术作为投资工具,喜欢艺术品只是因为它有很大的增值和变现价值,中国缺乏专业收藏家,缺乏凭借自己的眼睛和对艺术世界的了解去认真选择作品的人,整个收藏业的金字塔是不完整的,既缺最尖端的东西又缺最下面的基础,处于飘在空中的状态。

          本刊记者:您自己名下的艺术机构未来发展有什么新的规划?


          梁:一如既往,一直没有变,我们会针对不同的情况调整对策,目前我们已经是国内参加国际艺博会规格最高、频率最高的艺术机构,国际艺博会的门槛比较高,但是必须要走出去,才能从国际的层面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再依托国内的成长完成它的发展。我们艺术机构的艺术理念就是尊重艺术本身,而不是仅仅把它做成一种商品。画廊和其他商店的区别就是它买卖的是艺术,而非日常用品。它服务于一种精神,是在买卖一种毫无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一种精神产品,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理念导向和学术态度。我们目前致力于推广一些边缘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比较好,但是还没有被发现,目前处在被埋没的状态,这是一种原始股。我们推荐给客户的作品大多都是这样的作品。它们是好作品,能打动你的内心,而且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注:梁克刚同时兼任北京壹美术馆、北京西山美术馆、重庆江山美术馆、成都齐盛艺术馆馆长,北京壹空间画廊艺术总监。

      艺术家推荐
      韩瑞瑞
      一丁
      魏相生
      胡顺江
      高卉民
      胡永凯
      本刊专访
      ·【陈冠宇】陈冠宇:谁说次贷危...
      ·【蔡康永】蔡康永:华人演艺圈...
      ·【洪曦】洪曦:艺术市场 钱说了算
      ·【孙佩韶】孙佩韶:用黄金十年...
      ·【赵君】赵君:搞收藏的三个逻辑
      ·【董国强】董国强:拍卖大佬玩微博
      ·【黄宇杰】邦文黄宇杰:业与创业并行
      ·【戴庆】收藏家戴庆:平和不...
      ·【李苏桥】李苏桥:我本帝都山水郎
      期刊资讯
      ·温州:期货很血腥艺术品很好玩
      ·艺术品:大酒店的最后质感
      ·首届长三角艺术品拍卖峰会纪实
      ·YAT携手大酒店 把艺术品买卖拉下圣坛
      ·凌菲菲的艺术梦
      ·众多主题展构筑多元化艺术北京2011
      ·西方战后当代艺术:商业猛于虎
      ·第二届双金奖登陆微博
      ·微博义拍:奉献爱心新渠道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中华网 文汇网 博宝艺术网 中国新闻网 人民网 雅昌艺术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696(s)   36 queries